项目需求 MVP与产品痛点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开发部年终总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22:55

MVP与产品痛点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用产品

MVP——最小可用产品
MVP是埃里克·莱斯所著《精益创业》中提到的概念,它的目的是验证两件事:一是产品满足了用户需求,二是产品能够创造商业价值。
大致意思指的是初创团队的产品经理应该探讨产品模型和商业模式对应。MVP就是验证它们的手段。

案例分析

微信——已有六年多寿命的国民级产品

微信的功能概览
这里写图片描述

产品和市场的匹配点
PMF——Product/Market Fit
PMF——Product/Market Fit

在我们做出了MVP之后,要考虑的就是使用MVP来发现用户的痛点了。硅谷的一些创业公司流行着一个概念,叫做PMF( Product/Market Fit),也就是产品和市场的匹配点。被称为投资教父的网景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在2007年提出这个概念,定义它的含义是在一个好的市场里,能够用一个产品去满足这个市场。这个定义更偏向从市场角度来看待问题,但跟痛点的涵义相仿,都是解释产品要在市场或者用户之上,找到最契合的那个点。

产品的增长曲线

产品的增长曲线
产品的增长曲线
PMF理论认为,产品的增长曲线会在找到契合的这个点之后,快速增长。在这之前,一直是在较低范围内的波动状态。如图:

设计MVP

达到可用与最小成本的平衡
一个MVP对产品的要求是达到可用与最小成本的平衡。对于很多并不了解MVP的产品经理来说,做产品的主要模仿对象就是微信、淘宝这样的平台级产品,做出来的第一个版本就会异常麻肿、成本过高。
对听说过MVP的产品经理来说,有时又过于简化,把产品功能做得太过简陋,甚至到了残缺的程度。残缺的产品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方式,也就无法达到检验的效果了。在实现成本和可用性上,找到平衡点,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设计MVP的参考方法推荐

先做五脏俱全的麻雀,再去做所向披靡的雄鹰

1.奥卡姆剃刀法
奥卡姆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的原理,大意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做产品时我们也可以遵循这个原理,把预期完整的方案简单罗列出来,然后从最不重要的部分一点一点砍掉其中的功能。直到再砍下去正常功能就无法使用为止,这时候的版本就可以算是最基础的一个版本了。

2.用户访谈
提供几个复杂程度不同的方案,做成便于埋解的演示作品。比如幻片、Demo或者图片。召集一些目标用户来评价。他们认为会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版本就是最小可用版本。

3.去掉可用人工处理的功能
在很多互联网产品的创业初期,都是人工去处理很多事务,比如外卖平台最早的做法,很多都是工作人员看到订单,亲自给饭店电话下单,那时候根本没有商家端的产品。把这些可以人工处理的功能丢掉,暂时用人力来完成,是降低开发成本、实现MVP的好办法。

4.确保只有一个功能(定位)
务必确保在产品里只有一个功能,不管第二个功能看起来有多炫酷。在MVP中,只实现最重要的那个功能,其他的功能之后再说。在创投圈有句话很流行:“好的产品是一句话能讲清楚的。” 确保只有一个核心功能,也就是能让用户一下子有了心理定位。例如,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产品叠加了那么多功能,我们依然能说出他们的核心功能分别是支付和聊天。

运用MVP的方法

运用MVP的方法
广告
假MVP
线下实现
众筹

实现MVP

对MVP理念下产品落地的思路

实现MVP需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平台
选择技术实现方案
选择外包

找到痛点

痛点其实就是我们要找的核心价值的体现

一个真实的案例:

Airbnb是当今世界上最火的020服务之一,其团队的经历跟其他互联网创业团队一样,也是在寻找痛点的历程中挨索了很久。最初他们遇到的场景很具体,在旧金山参加会议,但旅店爆满,他们就在公寓里多摆了一些气垫床,出租给当时没有地方住的人。当然,他们自己也没太当真,把这个当成很正经的创业项目。但当他们继续观察时,发现其实是可以有市场的。他们敏锐地意识到,用户的痛点并不是在出差开会时旅店爆满这个场景,或者不仅是这个场景,更多的是在旅行中需要廉价、干净、舒适的住处。……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痛点

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看数据
用户数据
使用频次、日活跃用户、周活跃用户和月活跃用户、用户留存等。
商业数据
LTV/CAC>3,即用户终生价值/用户获取成本>3。用户终生价值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整个时间周期中与产品互动所产生的全部总计收益,而用户获取成本,指的是获取同样的用户,需花费的总成本。

通过用户反馈发现痛点

定性地对痛点进行感知和理解

通过用户反馈发现痛点

多跟用户接触,并且针对他们提到的观点交流,会有非常多的收获。张小龙就曾经要求他麾下的产品经理们在了解用户方面做到“1000,100,10”,也就是“每周看1000篇帖子或微博,看100篇博客,做10个CE(Customer Engagement,用户参与)。小米科技在最初做MIUI时也要求产品经理每天都在论坛回帖。MIUI发布四年,收集的用户反馈帖过亿。这些对于观察MVP的效果来说尤为重要。

可以用访谈的形式跟用户确认以下几件事:

“你喜欢我们的产品吗?
“你在用这个产品之前,在用什么产品?
“这个产品给你带来帮助了吗?或者解决了你的问题吗?”
“如果继续用它,你觉得会用多久?”
“你觉得要变成什么样,你就更不会离开它了?”
“如果现在你用不到它了,你会有不适吗?”
“如果我们收费/做广告/提供付费服务,你会接受吗?”
“你愿意在这个产品上花多少钱?”

成长建议

产品模型和对核心功能的设计像是指导思想,而MVP是实践的方法论。很多产品经理沉醉于自己设计的美好幻想中,或者想法变来变去,或者埋头设计出一套太过完整却不实际的方案,但就是不尽快迈出第一步,验证自己想法的对错。
MVP很难一击必中,创业团队要在检验中判断产品功能有没有解决问题。如果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转向,也许生机就在别处,但如果太过留恋自己的设想,一直死磕一个方向,可能下场就不怎么好看了。

要点反思

大部分在等待功能完善、交互完美、界面出色才能一炮而红的产品,往往都没等到那一天。
产品初期做设计要多做减法。
初期把整体流程跑通时不用特别在意是不是用“互联网方式。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