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干涉法(Seismic Interferometry)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的顶级域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9 02:04

原文来自《Green's Function Representations for Seismic Interferometry》

Author: Deyan Draganov, Kees Wapenaar, Jan Thorbecke

1、什么是地震干涉法?

       已知A点的地震响应(地震记录)与B点的地震响应(地震记录),通过对A、B的地震响应做互相关(Cross-Correlated),就可以模拟出A点的炮点地震记录(好像震源置于B点)。 这种响应可以表达弥散波场(diffuse wavefield)。

2、什么样的弥散波场?

       其一,确定或弥散介质的多次散射(Multiple scattering);这部分可参考(Lobkis and Weaver, 2001; Derode et al., 2003);

       其二,不相干噪声源; 这部分可参考(Wapenaar  et al., 2002; Shapiro and Campillo, 2004);

       其三,确定性介质里的瞬态源。这部分可参考(Schuster, 2001; Wapenaar et al., 2004; Bakulin and Calvert, 2006)。

3、 追根溯源

       我们可以看到地表A、B两点的记录响应,可以是由地表主动源产生,也可以是有地下被动源产生。地下被动源产生这样记录响应,是由Claerbout在1968年首次提出,他展现了,对于一维声学介质,通过对传输响应(Transmission response)做自相关(Auto-correlation),就可以模拟出反射响应。后来,Wapenaar et al.,(2002,2004)用相关类型的单程波互易定理证明了在三维非均质、无损声学(或弹性)介质下的结果可靠。

4、 进一步的问题

      利用双程波互易定理的关系,如何从传输响应的互相关中,得到三维非均质介质(声学或弹性)在地表的反射响应(通常为Green's function)?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