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知识整理---浏览器内核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网店的swot分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2:53

浏览器的内核,也就是浏览器的渲染引擎,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1)Trident: IE 以Trident 作为内核引擎,一直沿用到IE11,国内普通用户较多的360浏览器起初的内核也是Trident,后来融合谷歌逐渐变成Trident+Webkit,Tre;
2) Gecko: Netscape6开始采用的内核,Firefox 是基于 Gecko 开发,Gecko的特点是代码完全公开,因此,其可开发程度很高,全世界的程序员都可以为其编写代码,增加功能。因为这是个开源内核,因此受到许多人的青睐,Gecko内核的浏览器也很多,这也是Gecko内核虽然年轻但市场占有率能够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Gecko引擎的由来跟IE不无关系,前面说过IE没有使用W3C的标准,这导致了微软内部一些开发人员的不满;他们与当时已经停止更新了的 Netscape的一些员工一起创办了Mozilla,以当时的Mosaic内核为基础重新编写内核,于是开发出了Gecko。不过事实上,Gecko 内核的浏览器仍然还是Firefox (火狐) 用户最多,所以有时也会被称为Firefox内核。此外Gecko也是一个跨平台内核,可以在Windows、 BSD、Linux和Mac OS X中使用。;
3)WebKit: Safari, Google Chrome,傲游3,猎豹浏览器,百度浏览器 opera浏览器。它是苹果公司自己的内核,也是苹果的Safari浏览器使用的内核。 Webkit引擎包含WebCore排版引擎及JavaScriptCore解析引擎,均是从KDE的KHTML及KJS引擎衍生而来,它们都是自由软件,在GPL条约下授权,同时支持BSD系统的开发。所以Webkit也是自由软件,同时开放源代码;

4)Presto: Opera的内核,但由于市场选择问题,主要应用在手机平台--Opera mini

5)Blink:Blink是一个由Google和Opera Software开发的浏览器排版引擎,Google计划将这个渲染引擎作为Chromium计划的一部分,并且在2013年4月的时候公布了这一消息。这一渲染引擎是开源引擎WebKit中WebCore组件的一个分支,并且在Chrome(28及往后版本)、Opera(15及往后版本)和Yandex浏览器中使用。

注:2013年2月Opera宣布转向WebKit引擎

注:2013年4月Opera宣布放弃WEBKIT,跟随GOOGLE的新开发的blink引擎

此外,由于IE浏览器在国内的普及率非常高,所以造成了很多网上银行和支付系统只支持IE的Trident内核,其他浏览器访问根本无法进行正常支付和转账等业务。这就造成了经常在网上购物的人离不开Trident内核的IE浏览器。但是Trident内核的速度和兼容性上又是在比不上Chrome浏览器的WebKit内核和Firefox浏览器的Gecko内核。部分浏览器的新版本是“双核”甚至是“多核”,其中一个内核是Trident,然后再增加一个其他内核。国内的厂商一般把其他内核叫做“高速浏览模式”,而Trident则是“兼容浏览模式”,用户可以来回切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