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思准度和重叠性角度看待中文、…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系统验收标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5:17
  中文灵活性极高,而且适应性强,从最粗俗的表达方式到最尊贵的外交表达,字里行间都透漏着精细而不失大体。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学习成本较高。不过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学习时间长反倒会有种文化积淀和内涵。
  谈到学习成本,不得不说说外国人的主观感受。许多外国人接触汉字之初,都会觉得汉字的书写巨难无比。而拼音文字反倒会比较简单,其实这里简单与难并非一个语言本身的难易度,而是包含了自身所学语言的延伸在内的学习过程的难易度。泰语、印度语、包括越南语本身也是拼音文字,在书写上的迁移就是把原来的文字比如α变成a,γ变成y一样。这样的迁移到底有多难呢?当然是不难的,毕竟发音就那么几个。而且也不像汉语那样对声调有严格的发音要求(四声读错了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会令人误解)。
  许多非英语国家觉得英语学习容易,其实是个谬论。因为很多国家被英语国家殖民过,其语言本身就已经被拼音文字化,如越南其本身并没有文字,而是被法国殖民者统治后,强行创造的文字。而一些被殖民的国家由于其文化本身的影响力,反而影响着要英语的演变,例如英文单词bazaar原本就是一个印度词。正是由于这样相互的影响以及对自身语言的改造,导致学习成本降低。但其总系统学习难度还是不低的。
  一位泰国朋友问我,中国人是如何学习这么难的语言的。然后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反倒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英语确实简单,看到字母组成的单词大致就会读了,但是单词的意思要是不懂怎么办呢?泰国朋友说,那还是得查字典学啊。我说,这就对了。其实中文和拼音文字是两种不同的文字系统。中文由于偏旁部首都有一定的表意内涵,所以在看到新词的时候,有时可以靠偏旁部首猜测其意思。虽然不懂怎么读,但却能看懂其意思。泰国朋友说,啊原来是这样啊。
  其实中文也不缺乏提示读音的“形音字”,只不过要读懂形音字,起码得学会其原本表音”的那个部分该怎么读。所谓入门略难,后期学习速度却很快。
  日语是个很有意思的语言,其语言结构介于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之间。记得有个生动的例子,就是“给力ing”这样在给力后面带个时态后缀,大致就是日语的感觉了。许多人也发觉,似乎只需要看其中的汉字,就能大致了解一篇日文文章的意思,非常有趣的现象。当年梁启超赴日,在船上百般无聊,于是找了本日文书来看。那时他从来没学过日语,尝试着翻译。后来找人校队发觉翻译的基本全对,令人惊讶。象形文字由于其表意特性,即使读音不同,但意思相近甚至相同,可以产生这样的不会读却能看懂的神奇效果。
  这里在谈谈三种语言在意思上的表态:其实说日语含蓄也并非如此,日语本身有非常直白的表达方式。只不过在日常使用习惯上,日本人更趋向于内敛。而中国人开放些,欧美人则更直白。若按照日常的表达方式来分:
  中文:1、2、3、4、5、6、7……
  英文:1、3、5、7、9…………
  日文:1.5、2.5、3.5、4.5……
  这样的情况下,日文要表达1就得绕个弯子,用2.5-1.5的方式;中文的2翻译成英文则会比较困难。这样的数字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其语言分辨率的不同。
  一门语言除了好学还得好用,一些新兴科技的词汇,尤其元素周期表中新发现的元素,汉字时常会提炼一些金字旁的文字来表达,形象易懂,还能瞬间了解其元素性质。而英文大多从各种拉丁古典文集和故事当中寻找,初学都得详细查阅。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欧美国家的大学书籍普遍较厚,虽然知识齐全是其优点,但缺乏特定词汇的表述导致只能使用更多的篇幅来解释一个精确的含义。中文书籍很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优点是其体现,但也不能够骄傲自满。编辑好的中文科学文献可一目十行,方块字读起来效率真不是盖的。但一些粗糙的书籍偷工减料,文不达意也导致许多大学生学习成本增加。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