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犯了什么错?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兴网络机顶盒怎么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4:45

爱因斯坦犯了什么错?

   2015年6月13日,袁萌发表博文,回答了这一问题。该文题为“量子计算与通讯的基本原理(量子纠缠)”,全文如下:

1935年5月4日,爱因斯坦在《纽约时代》发表署名文章,严厉批评量子力学超距感应(即量子纠缠,Entanglement),他说:超距感应是spookyaction at adistance",意思是:超距感应是魔鬼超距作用。爱因斯坦认为,使用波函数描述物理真实是not complete(是不完备的)。

什么是超距感应?我们设想:有两个人在异地玩扑克牌,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如果一人拿出黑桃A,远在异地的另一个人能够瞬间感知这张黑桃A的出现,那么,这就是超距感应现象。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条物理规律:如果两个粒子处于相互关联状态(薛定谔称其为量子纠缠),那么,测定一个粒子的状态就能够瞬间知道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不论两个粒子相距多远。这种粒子超距感应现象是爱因斯坦首先发现的,他认为:粒子的超距感应现象(相互纠缠)违背了物理规律。

 

实际上,爱因斯坦所批评的粒子纠缠现象(粒子超距感应)不是量子力学错了。1967年,美国物理学家John Clauser(1942- )用实验证明了这种粒子超距感应现象的真实性。由此,国际物理学界最终接受了粒子超距感应效应,并且将这一基本原理应用到量子计算与通讯技术领域,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虽然量子纠缠效应是爱因斯坦的发现,但是,他反对错了。我深信,量子纠缠效应必将影响到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量子计算与通讯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值得期待。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带领的团队在量子纠缠方面取得不少成果。过去,科技腐败耽误了我们不少时间。呜呼!

袁萌  2015年6月13日

  什么叫人事“纠缠”?请看下文:

鸣冤之声凄凉,莫非北大校园有鬼?

今天原本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北大的校庆之日。但是,目前老翁正在与北大官混混儿“纠缠”(Entanglement),无心喜庆。所以,今天的话题,有点儿不合时宜,但不是故意而为。

2017年2月22日,中央巡视组进驻北京大学,袁萌在第一时间向中央第十三巡视组举报信箱庄重地投入了一封实名举报信。

举报信的主要内容是:在此举报信中,附有30余张挂号信函的“收件人”通知单凭据复印件。举报信指出:北大官混混儿(当官不作为者)对这批挂号信函均无回复,不置可否。

这封实名举报信,袁萌向中央巡视组传递的信息是:北大校园里面存在一批官混混儿,当官不作为,占位不拉屎。

随后,袁萌鸣冤之声不断,呼声越发凄凉。在法治时代,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袁萌鸣冤之声凄凉,莫非北大校园有鬼?因为,鬼魂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终日不见阳光。

愿党的阳光普照北大校园的每一角落,不留任何死角!

袁萌  5月4日

如今,我国自主研制量子计算机获得成功。请注意体会量子纠缠CPU的概念),全文如下:

201763日,媒体发表文章“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秒杀现有产品

”,全文如下: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已在中国诞生,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53日在上海发布的这个消息惊动了世界。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计算机?传说中可“秒杀”现有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何时能走入现实?请看《经济日报》记者从上海发回的报道。

 中国量子:奠定“量子称霸”基础

  什么是量子计算机?当某个物理装置运算、存储和处理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国际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为之设计了多种技术实现路径,其中,国际学术界在基于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导线路这3种体系的量子计算技术发展上总体较为领先。也就是说,现在进展最快的有3类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超冷原子量子计算机、超导量子计算机。

  我国科学家53日发布的量子计算机成果,其实是两个,分别属于光量子计算机和超导量子计算机范畴。

  在光量子计算机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领导的团队,研制出一种操控5个粒子(即5个光量子比特)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在完成“玻色取样”任务时,它的速度不仅比国际同行之前所有类似实验的最高纪录加快至少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的运行速度快10倍—100倍。

  “玻色取样”是计算复杂度随着粒子数的增加而指数增长的一类数学问题,特别适合用量子计算机来计算。

  “与我们这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比起来,之前报道过的同类量子计算机只是没法实用的游戏机。”潘建伟说。

52日,该研究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审稿人评价称,中国科学家“建造出了第一代量子计算机,是量子计算机中的ENIAC”(ENIA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国际学术界将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超过现有经典超级计算机的目标,称为“量子称霸”。中国的这台光量子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模拟机,为人类最终实现“量子称霸”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玻色取样”任务中,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能处理约45个粒子。“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大约20个光量子比特的操纵,对玻色取样问题的计算能力就能超越现有最好的商用CPU电子计算机。”潘建伟说。

  在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超导体系,2015年,谷歌、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这个记录在2017年被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打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晓波、浙江大学教授王浩华的研究团队和陆朝阳、潘建伟等合作,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多体纯纠缠,并通过层析测量方法完整地刻画了10比特量子态。

  “简单地说,我们做出了10个量子的超导量子计算机CPU芯片,并用它演示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证明了通过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加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可行性。”朱晓波告诉记者,相关量子算法的成果已经过审,即将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致力于20个超导量子比特样品的设计、制备和测试,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发布量子云计算平台。

量子计算:计算机中的“战斗机”

  如果把现在传统的电子计算机比作自行车,那么,量子计算机就好比飞机。量子计算机为何可以成为计算机界的“战斗机”?这与它的计算原理密切相关。

  现有的电子计算机,1个物理比特只能存储1个逻辑态——或者0,或者1。而量子计算机利用的是量子的相干叠加原理,可以制备在两个逻辑态01的相干叠加态,换句话讲,1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储01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随着比特数的增加而呈指数级上升。量子计算机有N个比特,就可以一次对2N次方个数进行数学运算,相当于经典计算机算上2N次方次。

  量子计算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这可以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分解300位大数,利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需要15万年,利用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只需要1秒。”潘建伟预测,2020年左右超导量子计算机就可以操纵50个量子比特,届时就可以实现“量子称霸”,在处理一些特定问题的能力上超越经典计算机中计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10年内量子计算机将可能实现对100个粒子的相干操纵,届时它处理特定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达到现有最强超级计算机的百亿亿倍,或者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百万倍。

  正是由于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在价值,欧美各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同时,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IBM等也强势介入量子计算研究。

  中国科学家也加入了这场角逐,并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果,并对下一步发展进行了部署。

  潘建伟介绍,我国将要启动的人工智能2.0计划中,就有量子人工智能的专门部分,其技术基础就是量子计算机。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通过三五年努力,实现量子称霸,让量子计算机在某些特定问题上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