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人不认识我了,不熟悉的人认识我了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印象笔记 mac 截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2 02:01

      从策划到出版《大象-Thinking UML》这本书开始,几个月时间在忙碌间过去了。这本书出版后的这段日子给我带来了不少刺激。

     我得记住这个日子-----2008年11月25日。这一天,是《大象》这本书上市的第6天,当天下午,在互动网上传来了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消息--在所有计算机图书中,《大象》的销量一下子排到NO.1。我受刺激了,我迷惘了,因为这是我做计算机图书策划以来策划的第一本书,取得这么大成果太刺激我了。 我还是我不?

      这已不是我自己的疑问。

      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书来呢?怎么可能呢?怎么会呢? 好多熟悉的人好像一下子不认识我了。
      《大象》是你做的?《大象》的作者怎么弄来的?“大象”倒底是什么意思?“大象”与UML有何关系?我借《大象》一书之薄面,认识了不少人,包括CSDN的曾登高老师,陈敏,小安子,还有程序员杂志的主编的孟老师,软件大会特邀VIP专家徐锋老师,敏捷专家周建成老师.......,当然他们也认识我了:)好多不认识我的朋友和前辈认识我了。

    

      其实,我还是我。但有一个问题我还是想比较认真地回答一下,即“大象”倒底是什么意思? 

     

      这事的原委还得从本书作者谭云杰老师的博客说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突然从ITPUB上发现了一篇关于“业务工人”的博文。自从大学毕业以来,我对“OO”及“建模”的理解一直止步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正是这篇博文,让我解开了关于“OO”及“建模”的很多心结。从此我开始盯上了谭老师的博客。

      中间的过程不细说了,自从谭老师交稿后,我为了先过一下眼瘾,决定亲自编辑加工这本书。在编加的过程中,书中对于系分及建模领域中的一些最为晦涩的概念的讲解震撼了我,一个念头闪电间穿过我的脑海,我用最快的时间翻看了市场很多同类图书,然后我确认,我真的捡到了一个无价之宝。

      遇到这种作者本身就是我的福分,如果由于丝毫的出版操作不当而影响了这本书的推广,不但对不起作者,真的也对不起苍天对我的眷顾。对于这样一部无双之作,起个什么样的名字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其实这本书的英文名早就定了的,叫Thinking in UML,看上去中文名起作《UML建模思想》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妥当,会不会给人跟风《java编程思想》的疑问?况且,这本书的从内容及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是一定不输于那本书的水平的,为何还要跟人家的风呢?但不跟风又叫什么才合适呢。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书名着实费了我不少脑筋。记不清CSDN 08年上海的英雄会具体是哪一天了,不过我清楚记得就是在去上海英雄会的飞机上,脑子里突然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大象希形,大音希声”。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象至极大,形之其次;音至极美,声之其次;器至极巧,工之其次。这不正是“Think in UML”这本书给我的切实感受吗?作者功力之厚、思想之深、语言之美、构思之巧,一切莫不象至极大,所以,我决定,这本书就叫《大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