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本的问题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界面显示不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1:07

1.微程序中的微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吗?下地址是如何产生的?


1)不是。一般的微指令格式由操作控制和顺序控制两部分构成。操作控制部分用来发出管理和指挥全机工作的控制信号。其顺序控制部分用来决定产生下一个微指令的地址。


2)有两种方式

①计数器的方式:

微程序顺序执行时,其后继微地址就是现行微地址加上一个增量(通常为1);

当微程序遇到转移或转子程序时,由微指令的转移地址段来形成转移微地址。


特点:

优点:简单、易于掌握,编制微程序容易
缺点:这种方式不能实现两路以上的并行微程序转移,因而不利于提高微程序的执行速度。


②多路转移的方式:

转移条件:

   ①操作码
   ②状态条件及测试
   ③微指令中下地址


2.根据实验,哪些微指令是所有机器指令都要用到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答:加电启动(1条):0->PC,DI#=0;

取指(3条):PC->AR,PC+1->PC;

          MEM->DR;

          DR->IR;

执行完毕(2条):STR->Q、CC#=INT#;

          PC->AR、PC+1->PC

    因为这些指令都属于公操作。所谓公操作,就是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CPU所开始进行的操作,这些操作主要是CPU对外围设备请求的处理,如中断处理、通道处理等。由于所有的指令的取指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取指令也可认为是公操作。


3.一条机器指令与一段微指令相对应,完成这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的各条微指令存放在控制存储器中,存放这些微指令的微地址是否连续,为什么?

答:不连续。因为微指令执行的顺序控制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问题。通常,产生后继微地址有两种方法。分别是计数器方式和多路转移方式。而这两种方式产生的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都不一定连续。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