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赤壁之战

来源:互联网 发布:opengl编程基础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4:50

3月19日,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商联)横空出世,尽管它尚未挂牌,仅有一个叫做武汉商联筹备小组的组织显示它的存在。但这并不影响武商联的架势——麾下资产众多而且规模颇有震慑力。目前,武商联成立资本约为17亿元人民币,控制总资产约85亿元,是继上海百联集团之后国内第二大国有商业集团。
      

武商联的上头是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从目前的情况看应该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全资国有公司;在它麾下控制着武汉商业的三大旗舰——武商集团(鄂武商000501.sz)、中百集团(武汉中百000759.sz)和中商集团(武汉中商000785.sz)。

巧合抑或促因?
      

3月20日,在全国各地猎购国有商业资产的银泰百货(1833.hk)在香港上市,以其自有商业和鄂武商、百大集团(600685.sh)、沈阳中兴商业(000715.sz)的股权作为上市资产,共募集资金约为24亿港元,其中35%~45%的资金将用于“收购百货业目标公司的多数股权”。武商联成立和银泰上市的同一时间看起来是非常巧合,却惹人无限联想。
      

银泰和武商联的关系微妙,其间矛盾公开于2006年4月,彼时鄂武商发布公告称,银泰百货已经累计持有其15.68%的股份;9月2日,银泰百货召集鄂武商临时董事大会,要求增选武汉银泰百货有限公司总裁周明海为董事(此人曾担任普天东信和宁波波导董事长,现投身银泰系),但是未获通过;于是9月16日,银泰百货再次增持股份,一跃成为鄂武商的第一大股东,成了民营企业二级市场举牌收购的又一典型案例。
      

彼时彼刻,武汉国有商业已经在武汉三镇称霸数十年,又岂容得刚做百货不到10年的银泰系摆布。于是先有鄂武商董事长以辞职相要挟,两天后,鄂武商的国有大股东联络另两大国资股东成为一致行动人,夺回了第一大股东的名分;到9月底10月初,银泰撤回了对鄂武商的收购报告书,争夺战暂时告一段落。
      

这并非个案。另一家国有股比例较少的武汉中百,也曾受到来自一家名为湛江市平泰商贸有限公司的空壳公司(湛江平泰也被业界指为银泰系的关联公司,因为“平”代表银泰的战略投资人华平投资基金,“泰”代表银泰)潜水收购,最多时候持有武汉中百7.139%的股份,一度直逼国有股10.05%的份额。
      

据内部人士透露,银泰和平泰等多元化资本最初都是被邀请来参与武汉国有商业重组的,但是银泰不久就发现,鄂武商2005年收入42亿元,利润却只有1000多万元,其间管理输出的杠杆作用明显,另外,鄂武商当时的市值只有30亿元,而潜在的商业地产价值也不止这个数,因此收购的价值极大,于是银泰决定争夺控股权。
      

不过民间资本的抢购似乎让国有资本有醍醐灌顶般的惊醒,进而重新认识了武汉商业的真实价值。于是,武汉国资公司新闻发言人李涛曾公开表示,商业对于武汉地区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关系到地方“国计民生”,国有资本必须掌控核心商企发展的主导权。
      

现在国资的态度很明确,不仅不会出让主要企业的控制权,而且要通过重组,借助零售业整体上升的大趋势,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酝酿长达10年的武商联计划终见天日。
      

武汉国有商业的想法,被武汉当地媒体诠释得淋漓尽致——“一个城市有4个商业上市公司(武汉汉阳区国资委还控股一家商业类上市公司汉商集团),虽然武汉商业全国闻名,但是却没有一家销售额过百亿的商业企业。”于是,“武汉市商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2010年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发展2~3家销售额过百亿的武汉商业集团。而武商集团、中百集团和中商集团截至2005年收入分别是42亿、41亿和22亿元。 
 

武商联怎么联?
      

武汉商业的竞争还远未到真正惨烈的时刻。尽管包括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巨头都已经登陆武汉,但是并没有与武汉本土商业企业进行面对面的贴身厮杀;而在百货业态中,外来资本目前还停留在对最高端百货市场的争夺,购买群体集中在中低端的百货市场仍然控制在武汉国有商业手中,而实力强劲的百货巨头也尚未踏足此块市场。相反,在过去几年,还频频传出国有商业击垮外来商业零售企业的案例,除了好的商圈和网店大多掌握在国有商业手中以外,没碰到真正的竞争对手是更重要的原因。
      

尽管看起来武汉商业布局不错,市场反应也不错,但事实上过去的几年内,武汉商业三大集团的发展速度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包括商业主管部门都相信,这是由于国有商业企业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结果。
      

于是武商联被赋予艰巨的任务,必须要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于是那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又来了,武商联应该如何整合现有分散在三镇的三大集团的资产,才能让1+1+1大于3。最新的消息说,武商联重组方案已经正式提交武汉市政府,等待审批。
      

种种迹象表明,2006年12月从鄂武商董事长位子上辞职的王冬生会最终执掌武商联,此人是政府官员出身,据说作风硬朗,被认为是武汉商业“盘活资本”的高手。2004年才入主鄂武商,正是他坚持和果断,为当时多元化发展受阻的鄂武商回归“以零售业为主业”的发展思路,使其上任不到一年后的鄂武商净利润增加了171%。
      

此外,根据武汉当地媒体的消息称,现任武汉中百董事长汪爱群将有可能出任武商联总经理,汪爱群一直在商业零售业工作,1996年开始担任武汉中百董事长至今,他带领武汉中百在超市业态大刀阔斧地拓展在武汉商界很有口碑。
      

整合路径的选择上也可能追随上海百联模式的大体思路。有中信证券、财通证券等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未来三家公司可能按照业态分别定位,划分为超市、百货和购物中心三大发展平台,三家公司不同业态的资产将进行大规模的“合并同类项”。东方证券商贸分析师张曼则认为,鄂武商和武汉中百分别作为百货和超市平台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说未来最大的可能是将所有百货业资产注入鄂武商,所有超市类资产注入武汉中百。
      

于是武汉中商的去留成为最大的悬念。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认为,从投资的角度看,武汉中商成为壳资源的可能性比较大。有机构认为,武汉中商有可能成为武汉旅游借壳上市的对象。
      

但是另一种可能性也并非没有。记者在武汉当地采访时了解到,武汉中商也有可能成为武商联麾下的物流采购平台,以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这些方面也正是目前武汉商业的薄弱环节。
      

以上整合推断若真能实现,对武汉国有商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称,对于三家上市公司而言,整合意味着相同业态重复建设,企业间同业竞争的局面即将结束。之前因为同业竞争激烈而盈利情况差强人意的企业,可能由此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以武汉中百为例,研究中百的上市公司资料可以发现,其毛利率和存货周转率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据分析,毛利率低主要是由于湖北整体经济水平较低,老百姓购买力较低决定的,而存货周转率低,则更多是由于部分商品采取一次性买断的方式所致。
      

如果能够将目前竞争对手的大批超市都纳入中百超市的囊中,除了可以完善网点布局以外,还可以增加中百集团与各大供应商之间谈判的筹码,毛利率可以得到改善。当然,减少对百货的投入也会使武汉中百有更多的资金周转用于扩充门店,形成更为良性的现金流周转,规模扩张也可以改善存货周转率;而集中发展一个业态也将有利于集团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管理队伍的培养。
      

单一业态发展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绩效发挥到最优,合并同类项可以降低企业的多项成本,这些整合方向都可以帮助国资商业抵御国际级的零售巨头入侵,但是,整合并非纸上谈兵,非市场化的资产划拨带来的人事以及经营震荡,也会对企业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
      

鄂武商等三大战舰捆在一起之后只能同生死共进退了。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国资商业因为大整合过程中产生的市场空隙,外资和民资商业或可乘虚而入拓展武汉地盘。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