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算法--希尔排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文本导入mysql 乱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1 10:44

详细代码请参考Algorithm。参考代码比文字好理解。

希尔排序,也称递减增量排序算法,是插入排序的一种高速而稳定的改进版本。因Donald 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希尔排序是基于插入排序的以下两点性质而提出改进方法的:插入排序在对几乎已经排好序的数据操作时, 效率高, 即可以达到线性排序的效率;但插入排序一般来说是低效的, 因为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将数据移动一位。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依次缩减增量再进行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因为直接插入排序在元素基本有序的情况下(接近最好情况),效率是很高的,因此希尔排序在时间效率上比前两种方法有较大提高。

希尔排序总结来说就是把记录按步长 gap 分组,对每组记录采用直接插入排序方法进行排序。随着步长逐渐减小,所分成的组包含的记录越来越多,当步长的值减小到 1 时,整个数据合成为一组,构成一组有序记录,则完成排序。

算法分解


初始时,有一个大小为 10 的无序序列。在第一趟排序中,我们不妨设 gap1 = N / 2 = 5,即相隔距离为 5 的元素组成一组,可以分为 5 组。接下来,按照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对每个组进行排序。

在第二趟排序中,我们把上次的 gap 缩小一半,即 gap2 = gap1 / 2 = 2 (取整数)。这样每相隔距离为 2 的元素组成一组,可以分为 2 组。按照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对每个组进行排序。

在第三趟排序中,再次把 gap 缩小一半,即gap3 = gap2 / 2 = 1。 这样相隔距离为 1 的元素组成一组,即只有一组。按照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对每个组进行排序。此时,排序已经结束。

需要注意一下的是,图中有两个相等数值的元素 5 和 5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排序过程中,两个元素位置交换了。所以,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

算法分析



步长的选择是希尔排序的重要部分。只要最终步长为1任何步长序列都可以工作。算法最开始以一定的步长进行排序。然后会继续以一定步长进行排序,最终算法以步长为1进行排序。当步长为1时,算法变为插入排序,这就保证了数据一定会被排序。

Donald Shell 最初建议步长选择为N/2并且对步长取半直到步长达到1。虽然这样取可以比O(N2)类的算法(插入排序)更好,但这样仍然有减少平均时间和最差时间的余地。可能希尔排序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当用较小步长排序后,以前用的较大步长仍然是有序的。比如,如果一个数列以步长5进行了排序然后再以步长3进行排序,那么该数列不仅是以步长3有序,而且是以步长5有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会打乱以前的顺序,那就不会以如此短的时间完成排序了。

直接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的比较

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而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直接插入排序更适合于原始记录基本有序的集合。希尔排序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都要比直接插入排序少,当N越大时,效果越明显。 在希尔排序中,增量序列gap的取法必须满足:最后一个步长必须是 1 。 直接插入排序也适用于链式存储结构;希尔排序不适用于链式结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