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dis中List相关操作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怎么安装axure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08

Jedis中list可以应用在比如 统计最近来访好友等操作, setex可以设置带过期时间的kv 比如验证码之类的, incr等方法主要是对数值型进行操作 

public class JedisAdapter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int index,Object obj){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d, %s", index,obj.toString()));}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Jedis jedis=new Jedis();jedis.flushAll();//清空//(1)jedis.set("hello", "world");print(1,jedis.get("hello"));jedis.rename("hello", "newhello");print(1,jedis.get("newhello"));jedis.setex("hello2", 15, "world2");//设置过期时间 *******应用:验证码/* *(2) 数值型操作 *应用:pv 抽奖奖品剩几个 内推码剩几个  秒杀等等数值操作 * 假设起初网页有100人访问 统计访问人数 如果几千人并发访问将数据同步到mysql里 可能就会卡死 * 每次刷新可以将数据保存到内存里 过1秒更新一次mysql 减少系统压力 相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没有太多改变  */jedis.set("pv", "100");jedis.incr("pv");//自增+1print(2,jedis.get("pv"));jedis.incrBy("pv", 5);//步进print(2,jedis.get("pv"));/* * (3)列表List * 双向链表 * 应用:最近来访人数  */String listName="list";for(int i=0;i<10;i++){jedis.lpush(listName, "a"+String.valueOf(i));}print(3,jedis.lrange(listName, 0, 12));//redis底层存储index是从0开始的 双向链表 默认从后面开始从0indexprint(4,jedis.llen(listName));//链表长度print(5,jedis.lpop(listName));//popprint(6,jedis.llen(listName));print(7,jedis.lindex(listName, 3));//index从0开始print(8,jedis.linsert(listName, BinaryClient.LIST_POSITION.AFTER, "a4", "xx"));//在a4前面插入print(9,jedis.linsert(listName, BinaryClient.LIST_POSITION.BEFORE, "a4", "yy"));//在a4后面插入print(10,jedis.lrange(listName, 0, 12));//应用比如 最近来访人数print(10,jedis.lrange(listName, 3, 6));//}}


结果:

1, world1, world2, 1012, 1063, [a9, a8, a7, a6, a5, a4, a3, a2, a1, a0]4, 105, a96, 97, a58, 109, 1110, [a8, a7, a6, a5, yy, a4, xx, a3, a2, a1, a0]10, [a5, yy, a4, xx]

List具体操作

注意:列表是双向列表LPUSH和LPOP操作实在表头,比如插入 1 2 3 那么pop的值是3 2 1,RPUSH和Rpop实在表尾。

index是从0开始的

/** * List(列表) * BLPOP,BRPOP,BRPOPLPUSH,LINDEX,LINSERT,LLEN,LPOP,LPUSH,LPUSHX,LRANGE,LREM,LSET,LTRIM, RPOP,RPOPLPUSH,RPUSH,RPUSHX */public class ListTypeTest {    private Jedis jedi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KEY = "lis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VALUE = "layman";    @Before    public void setUp() {        this.jedis = new Jedis(new JedisShardInfo("192.168.133.188", 6379));    }    /**     * LPUSH key value [value ...]  将一个或多个值 value 插入到列表 key 的表头     * 如果有多个 value 值,那么各个 value 值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插入到表头: 比如说,对空列表 mylist 执行命令 LPUSH mylist a b c ,列表的值将是 c b a ,     * 这等同于原子性地执行 LPUSH mylist a 、 LPUSH mylist b 和 LPUSH mylist c 三个命令。     * 如果 key 不存在,一个空列表会被创建并执行 LPUSH 操作。     * <p/>     * LPUSHX key value     * 将值 value 插入到列表 key 的表头,当且仅当 key 存在并且是一个列表。     * 和 LPUSH 命令相反,当 key 不存在时, LPUSHX 命令什么也不做。     * <p/>     * RPUSH key value [value ...] 将一个或多个值 value 插入到列表 key 的表尾(最右边)。     * <p/>     * RPUSHX key value     * 将值 value 插入到列表 key 的表尾,当且仅当 key 存在并且是一个列表。     * 和 RPUSH 命令相反,当 key 不存在时, RPUSHX 命令什么也不做。     */    @Test    public void LPUSH() {        jedis.lpush(KEY, VALUE, VALUE + "1");        LRANGE();    }    /**     * LPOP key     * 移除并返回列表 key 的头元素。     * <p/>     * RPOP key     * 移除并返回列表 key 的尾元素。     */    @Test    public void LPOP() {        LRANGE();        jedis.lpop(KEY);        LRANGE();    }    /**     * BLPOP key [key ...] timeout     * BLPOP 是列表的阻塞式(blocking)弹出原语。     * 它是 LPOP 命令的阻塞版本,当给定列表内没有任何元素可供弹出的时候,连接将被 BLPOP 命令阻塞,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 当给定多个 key 参数时,按参数 key 的先后顺序依次检查各个列表,弹出第一个非空列表的头元素。     * 非阻塞行为:     * 当 BLPOP 被调用时,如果给定 key 内至少有一个非空列表,那么弹出遇到的第一个非空列表的头元素,并和被弹出元素所属的列表的名字一起,组成结果返回给调用者。     * 当存在多个给定 key 时, BLPOP 按给定 key 参数排列的先后顺序,依次检查各个列表。     * 假设现在有 job 、 command 和 request 三个列表,其中 job 不存在, command 和 request 都持有非空列表。考虑以下命令:BLPOP job command request 0     * <p/>     * 超时参数 timeout 接受一个以秒为单位的数字作为值。超时参数设为 0 表示阻塞时间可以无限期延长(block indefinitely) 。     * <p/>     * BRPOP key [key ...] timeout     * 它是 RPOP 命令的阻塞版本,当给定列表内没有任何元素可供弹出的时候,连接将被 BRPOP 命令阻塞,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 BRPOP 除了弹出元素的位置和 BLPOP 不同之外,其他表现一致。     */    @Test    public void BLPOP()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RANGE();        //返回的list第一个元素为返回值列表的key值,第二个元素为返回的值        List<String> blpop = jedis.blpop(5, KEY);        System.out.println(blpop);        jedis.blpop(5, KEY);    }    /**     * 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 命令 RPOPLPUSH 在一个原子时间内,执行以下两个动作:     * 1,将列表 source 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尾元素)弹出,并返回给客户端。     * 2,将 source 弹出的元素插入到列表 destination ,作为 destination 列表的的头元素。     * 举个例子,你有两个列表 source 和 destination , source 列表有元素 a, b, c , destination 列表有元素 x, y, z ,     * 执行 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之后,source列表包含元素a,b,destination列表包含元素 c, x, y, z,并且元素c会被返回给客户端。     * 如果 source 不存在,值 nil 被返回,并且不执行其他动作。     * 如果 source 和 destination 相同,则列表中的表尾元素被移动到表头,并返回该元素,可以把这种特殊情况视作列表的旋转(rotation)     * <p/>     * B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timeout     * BRPOPLPUSH 是 RPOPLPUSH 的阻塞版本,当给定列表 source 不为空时, BRPOPLPUSH 的表现和 RPOPLPUSH 一样。     * 当列表 source 为空时, BRPOPLPUSH 命令将阻塞连接,直到等待超时,或有另一个客户端对 source 执行 LPUSH 或 RPUSH 命令为止。     * 超时参数 timeout 接受一个以秒为单位的数字作为值。超时参数设为 0 表示阻塞时间可以无限期延长(block indefinitely) 。     */    @Test    public void RPOPLPUSH() {        LPUSH();        jedis.rpoplpush(KEY, KEY);        LRANGE();    }    /**     * LINDEX key index     * 返回列表 key 中,下标为 index 的元素。     * 下标(index)参数 start 和 stop 都以 0 为底,也就是说,以 0 表示列表的第一个元素,以 1 表示列表的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 你也可以使用负数下标,以 -1 表示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2 表示列表的倒数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 如果 key 不是列表类型,返回一个错误。     */    @Test    public void LINDEX() {        System.out.println(jedis.lindex(KEY, 1));    }    /**     * LSET key index value     * 将列表 key 下标为 index 的元素的值设置为 value 。     * 当 index 参数超出范围,或对一个空列表( key 不存在)进行 LSET 时,返回一个错误。     * 关于列表下标的更多信息,请参考 LINDEX 命令。     */    @Test    public void LSET() {        LRANGE();        jedis.lset(KEY, 0, VALUE + "0");        LRANGE();    }    /**     * LINSERT key BEFORE|AFTER pivot value     * 将值 value 插入到列表 key 当中,位于值 pivot 之前或之后。     * 当 pivot 不存在于列表 key 时,不执行任何操作。     * 当 key 不存在时, key 被视为空列表,不执行任何操作。     * 如果 key 不是列表类型,返回一个错误。     */    @Test    public void LINSERT() {        LRANGE();        jedis.linsert(KEY, BinaryClient.LIST_POSITION.AFTER, VALUE, "insert");        LRANGE();    }    /**     * LTRIM key start stop     * 对一个列表进行修剪(trim),就是说,让列表只保留指定区间内的元素,不在指定区间之内的元素都将被删除。     * 举个例子,执行命令 LTRIM list 0 2 ,表示只保留列表 list 的前三个元素,其余元素全部删除。     * 下标(index)参数 start 和 stop 都以 0 为底,也就是说,以 0 表示列表的第一个元素,以 1 表示列表的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 你也可以使用负数下标,以 -1 表示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2 表示列表的倒数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    @Test    public void LTRIM() {        LRANGE();        jedis.ltrim(KEY, 0, 1);        LRANGE();    }    /**     * LREM key count value     * 根据参数 count 的值,移除列表中与参数 value 相等的元素。     * count 的值可以是以下几种:     * count > 0 : 从表头开始向表尾搜索,移除与 value 相等的元素,数量为 count 。     * count < 0 : 从表尾开始向表头搜索,移除与 value 相等的元素,数量为 count 的绝对值。     * count = 0 : 移除表中所有与 value 相等的值。     */    @Test    public void LREM() {        jedis.rpush(KEY, "A", "B", "A", "C", "A", "D");        LRANGE();        jedis.lrem(KEY, -2, "A");        LRANGE();    }    /**     * LLEN key     * 返回列表 key 的长度。     * 如果 key 不存在,则 key 被解释为一个空列表,返回 0 .     * 如果 key 不是列表类型,返回一个错误。     */    @Test    public void LLEN() {        System.out.println(jedis.llen(KEY));    }    /**     * LRANGE key start stop     * 返回列表 key 中指定区间内的元素,区间以偏移量 start 和 stop 指定。     * 下标(index)参数 start 和 stop 都以 0 为底,也就是说,以 0 表示列表的第一个元素,以 1 表示列表的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 你也可以使用负数下标,以 -1 表示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2 表示列表的倒数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    @Test    public void LRANGE() {        System.out.println(jedis.lrange(KEY, 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