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温纳:捍卫博客的理想主义者

来源:互联网 发布:商城商品数据库设计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8:12

2002年的一天,戴夫·温纳(Dave Winer)推开了纽约时报网站CEO Martin 办公室的大门。

“啊,朋友!我要和你打个赌,愿意接受么?”戴夫·温纳直截了当地对Martin发起了挑战。Martin缓缓地点起一根烟,不紧不慢地说道:“有意思,说说你的规则。” “规则很简单,”温纳嘴角隐约露出了一丝微笑,说道,“到2007年,用前5条新闻的5个关键词或短语在Google上进行搜索,以相关链接页面数量计算,如果有3次以上是一个博客网站的链接页面数量高于NYTimes.com,那么我获胜;反之,你赢得赌注。”“那么如果胜出的博客属于NYTimes.com的旗下,结果该如何判?”Martin饶有兴趣地问道。“当然算你赢了。”温纳自信地说。这次有趣的打赌很快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时间一晃而过,定格在了2007年12月21日这一天。“我赢了!”温纳举着美联社的调查结果在Martin的眼前晃了晃。3比2 ,博客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纽约时报网站。Martin无奈地看着结果,缓缓地点了点头。温纳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的微笑,他所钟爱的事业前途光明。

梦想成真

世界上最大的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公布的一份有关博客的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全世界已经有7000万个博客,并且每天以大概12万个的速度继续增长,平均每秒就有1.4个。它的快速发展缘于它作出的贡献。无论我们在社会中担当什么角色,博客都能帮我们找到宣泄的出口,通过博客也让我们结识了许多与自己意气相投的朋友。当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重要的人物——最早有着博客雏形的网站建立者,被称为博客之父的戴夫·温纳。 
温纳很讨厌金钱,甚至厌烦与金钱有关的话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看到一切都变成了钱,就像看到一切都变成粪土差不多。”在别人眼里,温纳实在属于一个异类:有人把他比喻成小孩,有人说他是诗人,还有人说他是“情人”。这不仅因为他的价值观,还因为他最大的梦想——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写作,没有任何人可以干扰或者制约。

  出于这份理想,1997年4月1日,温纳创建了自己的私人网站Scripting News,最初的Scripting News只不过用于记录温纳每天浏览的网页网址。但很快,这个网站成了一小撮人的聚集地。随后,这些人发动了一场革命,从此网络世界诞生了一种叫做博客的东西。而4月1日这一天则被很多网民和研究者称为“博客诞生日”,温纳的网站Scripting News也被认为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温纳的梦想成真了。

最初,博客的发展并不像温纳预期的那样迅速。当他正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时候,“9·11”事件发生了。这个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却给博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许多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中间包括CNN、纽约时报和BBC等重量级的媒体网站。同时,电视媒体的报道又被认为内容不够深入和全面。于是,温纳斯的Scripting News等一些博客网站进入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视野。仅9月11日当天,在Scripting News网站上,与“9·11”事件相关的消息有近100条。其中有最新的照片,有来自其他媒体的报道,还有出自事发现场人员的描述。《纽约时报》也报道Scripting News代表了互联网上人们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和关注。正是这个机遇使更多人认识了博客,了解了博客。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网站倒闭

2004年6月16日,温纳独自一人走在林荫小道上。天空很晴朗,可是对他来说更像是上天对他的嘲笑。他的思绪一片混乱,唯一能清楚记得的就是他关闭自己苦心经营的博客网站Weblogs.com时的情景,3000多名博客因此失去了活动的场所。

全球许多博客网站开始指责他的这一行为。然而,对于这位将推动博客事业作为自己梦想的人来说,谁又能比他的内心更加痛苦呢?温纳在事后无奈地说:“我是一个个人,而不是一家公司。”他发现开办免费网站的费用和时间是其无法继续承担的,所以他选择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关闭网站。

正是由于他对博客的热爱和视金钱为粪土的价值观支撑着他开办免费的博客网站,但是,他最终还是没能保住自己的心血。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显然,如果温纳能从网站获利,并将收入用于博客网络的服务和升级,那么也许至今我们还能看到Weblogs.com的身影。但怎样通过博客获利?这也是现在一直在探索的博客商业模式问题。

众所周知,大部分网站的商业模式都是依靠浏览量获取广告收入,博客商业模式的走向也不外乎如此。但博客较原来的网页又有许多新的问题,其中主要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有两点。其一,博客版权归属问题;其二,博客使用者和博客寄宿网站的分成问题。

大部分博客都是依附于博客服务提供商(BSP)的,BSP网站为博客使用者们提供服务,而博客使用者们只在已提供的平台上用文字和图片表达自己的思想。BSP网站要想利用博客获取广告收入,首先就要与博客使用者协商好博客的版权归属问题。在版权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再考虑分成的标准。新浪博客在2007年引入了一套模式,即在扣除必要的运营费用的基础上,与博主平分广告费用。

实际上,除了走广告这条路,还有许多模式值得探索。例如博客服务托管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向博主收钱。具体来说,BSP可以提供用户离线书写、发表和备份博客,RSS订阅等服务,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这种模式不易把握,一步走错就可能把辛辛苦苦积攒的用户赶跑。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借助博客的内容来实现商业化。2006年,可口可乐日本公司就在推出饮料“爽健美茶”时,邀请了博客日点击量超过千次的100位女性博主在博客中写出体验产品后的感受。虽然这种宣传效果难以与广告相提并论,但至少通过博客在网络上的流传,使产品的知名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个人行为到企业行为的转化

现在的博客已经不单单是个人表达自我的场所了,它开始逐步显现出另一个趋势——成为宣传企业的工具。这恐怕是戴夫·温纳在发起博客运动之初怎么也想象不到的,但他的创意确实为企业宣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Sun公司的CEO乔纳森·施瓦茨长期坚持写博客。如今,他的博客已被Sun翻译成了包括中文、法文在内的十种文字,博客的内容从经营战略、产品开发到公司价值观等无所不包,他甚至还把客户表扬员工的信放到自己的博客上。

据CNET报道,施瓦茨的博客每月可以吸引5万名访问者。施瓦茨称,他的公司不仅依靠博客增加了客户数量,同时也在欧洲、中国和其他地区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施瓦茨的博客也存在一些弊端,他的竞争对手可能会通过他的博客了解公司内的优秀人才,暗中挖墙脚。 

实际上,除了通过个人博客宣传企业的方式外,更普遍的做法是直接建立企业自己的博客。实施这种方法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大多数都是依附于专门的企业博客网站。这种方式类似于个人博客,只是它的博主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企业。

企业博客的内容因为企业的文化和方针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如东芝的企业博客,它的内容多是介绍企业动态,新品消息。而沃尔玛的博客内容就相当广泛,从企业新闻到市场营销到奥运会都有所涉及。但无论形式如何不同,企业博客存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因而在内容上也就缺少不了企业动态这一块。

那么,怎样来建立一个以宣传企业形象为主的个人博客呢?施瓦茨在他的一本《我博客我领导》的书中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首先就是要了解公司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在这基础上放手去写,不必太过拘束。博主的态度要坦诚、开放、有幽默感,同时要尊重读者,别把博客当广告。此外,乔纳森·施瓦茨还提到“要与那些你感兴趣并且对你有影响的人建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