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网络包“粘包”的介绍和解决方案代码示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小号网站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7 14:52

        我们知道, tcp是流式传输的。 

        还是说人话吧:  客户端第一次tcp传送"123"给服务端, 第二次tcp传送“456”给服务端, 假设服务端没有及时取, 那么在服务端的内核缓冲区中就是“123456”, 根本无法分割, 这就是所谓的tcp粘包。 当然, 这只是粘包的原因之一, 还有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粘包, 先不一一说了。

        服务端接收到黏在一起的包, 怎么将第一次请求和第二次请求区分开来呢? 我们来简单聊聊, 并写个简单代码示意一下。

        看一下上面的例子, 无法拆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分割标识符。 如果人为定义分隔符(比如下划线), 那就成了“123_456”,  这样是否就OK呢? 很显然, 如果客户端本身要传的字符中包含下划线, 那么就会与用户分隔符的下划线冲突, 无法分割, 进入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 那怎么办?

       可以考虑在每个包前面加一个固定的头(可以用一个整数), 这个头中装有包的长度信息, 服务端先收头(整数), 然后从头中读出这个包的长度信息, 这样就实现了分割。

       思路就是这样, 代码写起来也很简单,看下:

#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ring> // linux下不需要这行, 但Windows下需要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string strBuf;{string s = "123";int len = s.size();string tmpStr((char *)&len, sizeof(int));strBuf += tmpStr; // 头strBuf += s;      // 身}{string s = "45678";int len = s.size();string tmpStr((char *)&len, sizeof(int));strBuf += tmpStr; // 头strBuf += s;      // 身}// ---------------------------------------------char szBuf[102400] = {0}; // 为了简便示意,这里假设strBuf的大小不会超过这个长度unsigned int totalLen = strBuf.size();for(unsigned int i = 0; i < strBuf.size(); i++){szBuf[i] = strBuf[i];}if(totalLen <= sizeof(int)){printf("recv error\n");return -1;}int len1 = 0;{memcpy((char *)&len1, szBuf, sizeof(int));cout << len1 << endl;if(sizeof(int) + len1 > totalLen){printf("recv error 1\n");return -2;}cout << strBuf.substr(sizeof(int), len1) << endl;}if(sizeof(int) + len1 == totalLen){printf("ok, done!\n");return 0;}int len2 = 0;{memcpy((char *)&len2, szBuf + sizeof(int) + len1, sizeof(int));if(sizeof(int) + len1 + sizeof(int) + len2 > totalLen){printf("recv error 2\n");return -3;}cout << len2 << endl;cout << strBuf.substr(sizeof(int) + len1 + sizeof(int), len2) << endl;}if(sizeof(int) + len1 + sizeof(int) + len2 == totalLen){printf("ok, done!!!\n");return 0;}printf("end\n");return 0;}

         结果:

3
123
5
45678
ok, done!!!


        在实际开发中, 也经常用类似的方法来判断收包是否完整。 要注意, 粘包只存在于tcp中, udp不会有粘包, 想想为什么?

        OK, 先说到这里。



阅读全文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