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读后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抽油烟机推荐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2 02:01

    拖了好久才把这本书看完,就文中涉及的这么几点,谈些感想,

                        未来世界是充满变化的,而人类总是期望变化是正向的,世界是进步的。这种进步按维度可以分成水平和垂直两种,分别对应了复制和创新;从宏观意义上讲,复制由全球化造成,创新更多意味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可以说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可以多渠道迅速了解到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最新科技和商业模式加以快速复制,从而缩小与其的差距。但同时发达国家也需要保持高速的创新能力以保持在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 创新力是否仅局限于科技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否也是从0到1的过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在很多方面正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实现对美国的弯道超车,同时商业上的成功带来巨大的资本从而实现海外对技术的并购,中国商业模式+美国技术似乎是从0到1最完美的组合。
  • 6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的停滞是否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有直接关系?科技创新的停滞是综合性的结果,比如和平年代相对战争时期对科技的投入减少,互联网时代带来人2人的信息量暴增,导致对世界的探索停滞。
  • 小公司规模小,有思考的空间,从而有极强的创新力,一旦公司规模变大,这种创新力暨受到限制。这种基因天生存在,小公司通过技术的微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改良实现和大公司竞争,但规模化的能力弱也意味着很难实现从0到1后迅速到n的突破。
  • 另外文中提到如果印度的亿万家庭也都像美国家庭那样生活,将是对环境毁灭性的破坏。这种说法不敢苟同。
                      1998.9-2000.3 互联网市场极度狂热后衰落,资金重回房地产,全球化趋势走强,结果造成了07/08年的房地产泡沫,在泡沫中学到的四点:

  •  循序渐进的成长。同意,伟大的产品往往是出自微小的创意,正如iPhone的理念就来自于乔布斯对于机械键盘的厌恶。那些抱着颠覆某个行业的创业者现在都被颠覆了。
  •  保持精简不断试错。同意,船小好调头,组织精简从而决策短平快更能适应高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当然如何在公司规模化和决策执行速度上取得平衡很关键。
  •  以现成客户作为出发点。更准确地说是不要凭空创造出一个市场,而是基于利基市场做改动,不是单纯的复制和堆砌资本,而是微创新。
  •  专注产品。产品为王,一个好的产品解决了某一个痛点,自然会得到传播。
     我以为,不同的产品所遵循的规则不同。以共享单车为例,其激进的扩张策略和对资本的疯狂追逐,似乎和所谓成功的企业背道而驰。但是其革命化的提供了介于公交/地铁和步行之外的第三种出行方式, 填补了交通领域的空白,在改进中不断调整其产品和运营策略,似乎又顺应了成功互联网企业的法则。因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创业项目有足够的认识才是王道。

            作者的中心思想之一的就是告诫创业者远离红海,通过创新获得垄断利润,从而远离竞争带来的问题,比如对于市场的盲目幻觉,疲于竞争而丧失长远目标等等。但是这种观点是否只适用于拥有良好科技创新土壤的美国,毕竟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风口的激烈竞争已经证明了只要有资本的支持以及给用户更好地体验,在红海中也是可以杀出一条血路的。
            
           
    投资者对科技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乐观预期造就了其高估值,但首先是公司能活到10-15年以后,那么一家能在未来持续盈利的公司有哪些特点呢?
  • 技术壁垒-创造一种全新的事物或者彻底改进一种已存在的事物。
  • 具有传播效应-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
  • 规模化-如何减小边际成本。
  • 品牌-好的产品带来好的口碑从而打造好的品牌。
            再有了上述几点或全部之后,选择利基市场突破,逐渐扩大规模,在这个过程中避免零和收益。
            我以为,壁垒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因而短板效应很明显。拿OFO来讲,在同等投放数量,用户数和品牌效应下和摩拜相比单车损坏率更高,从而造成长期运营成本过高,这是一个明显的短板。
          
           
    其后谈到一些组建创始团队,公司股权分配的建议,都是老生常谈,不再赘述。
            本来以为是重产品的作者竟然写到世界是由推销驱动的, 谈到传统市场营销和病毒式营销。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而且要明确最有价值的客户在哪里,要有有效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