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来源:互联网 发布:视图可以对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1:19

网络模型

    OSI分层(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4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五层协议(5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IP地址分类

    A类地址:以0开头    B类地址:以10开头    C类地址:以110开头    D类地址:以1110开头    E类地址:以1111开头

ARP(地址解析协议)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当主机A预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就先在其ARP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地址。如有,就可以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MAC帧,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该MAC帧发往此硬件地址;若没有,则主机A广播发送ARP请求分组,主机B收到请求后向A发送ARP响应分组。

RIP协议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距离的解释:从一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1。

在浏览器中输入www.baidu.com后执行的全部过程

    1、客户端浏览器通过DNS解析到www.baidu.com的IP地址220.181.27.48,通过这个IP地址找到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路径。客户端浏览器发起一个HTTP会话到220.181.27.48,然后通过TCP进行封装数据包,输入到网络层。    2、在客户端的传输层,把HTTP会话请求分成报文段,添加源和目的端口。然后使用IP层的IP地址查找目的端。    3、客户端的网络层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如何到达服务器。    4、客户端的链路层,包通过链路层发送到路由器,通过邻居协议查找给定IP地址的MAC地址,然后发送ARP请求查找目的地址,如果得到回应后就可以使用ARP的请求应答交换的IP数据包现在就可以传输了,然后发送IP数据包到达服务器的地址。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    URL:同一资源定位符,是互联网上用来标示某一处资源的地址。    HTTP请求方法:    GET    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     区别:    1、GET提交的数据会放在URL之后,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直接以&相连。POST方法是把提交的数据放在HTTP包的Body中。    2、GET提交的数据大小有限制,而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没有限制。    3、GET方式提交数据,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一个登陆页面,通过GET方式提交数据时,用户名和密码将出现在URL上,如果页面可以被缓存或者其他人可以访问这台机器,就可以从历史记录获得该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HTTP状态码: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发送不可预期的错误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