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调用soap接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1:20
常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出生、读书、工作、婚嫁、死亡...... 一路前行、追求、挣扎,这又有何意义呢?或者说根本毫无意义,既然如此,要勉强自己活下去,这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

记得小时候,经常被虚无主义的问题所吸引。比如死亡...... 意识伴随着肉体消失,曾经悲喜的事,痴缠的情,缱绻的岁月。一切消失,留不下任何痕迹。每想及此,就会有种恐惧感贯彻全身,自己的好些情感,好些思想,『自我』这个概念,会在某时某刻抹去所有痕迹。

思考这些问题时,人也许会变得清醒,清醒到认识真相。

『一个无足轻重的生命,在漫无目的的做一些更加无足轻重的事...... 』这或者是我们的写照 。如果以上帝这种永恒的视角来看的话,生命是一场『当局者迷』的荒诞剧。我们每天为了生存奔波忙碌,为了感情肝肠寸断,在生活中努力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演得缤纷汹涌、悲壮激烈、自欺欺人。

柏拉图讲过一个『洞穴假象』的故事:在一个幽深黑暗的洞穴里,住着一批囚犯。他们双手被反绑在柱子上,背向洞口,脸朝洞壁,脑袋不能向后张望。他们从来没有出过洞穴,也不知道身在洞中。在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他们与火之间有一些类似木偶戏的表演,火光把木偶和他们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他们把看到的这些影子误以为是真实的事物,从来不曾有过怀疑。突然有一天,一个囚犯挣脱绳索,转过身,看到了身后原来是一堆木偶。爬出洞穴后,他看到了太阳和在太阳普照下的大千世界,才茅塞顿开,醒悟以前所见全是虚幻不实的幻象。他怀着惊喜的心情匆忙跑回洞穴,把自己了不起的发现告诉了众人。谁知道大伙儿根本不相信他的话,对他百般嘲弄,说他比以前更蠢,竟然要求大家相信完全不可能的痴人说梦。

我们或许就是洞中的囚犯,生命也或许就是一场皮影戏,而且我们没有爬出洞穴的勇气。当我们接受这个痛苦的事实,内心就会真正的冷静下来。我们会用一种俯视的、游戏的态度来看待人生。当我们怯懦、畏惧时,去俯视我们的生命,想想有一天我会死,还有什么困难呢。左右不过一件事情 ,无关结局。

『人生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什么目的。一个人生出来还是没有出生,活着还是死去,都无关宏旨。生命似轻尘,死去亦徒然。』 —— 《人性的枷锁》

......

尽管我们了解到生活的无意义,人生的艰难,但生活也要继续。我们还是可以在存世的几十年间享受生存的快乐。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但有些事也许对生命是有意义的。就像某人所说:『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对生命有反面的意义;而肉体与精神的快乐对生命有正面的意义。』遵循快乐的原则 ,让生命感到舒适,我们追求活生生的生命,有生命的感觉。然后去体验这些感觉,也许就是我们能做的事。

『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对抗人生的荒谬。』 —— 加缪

我们追求快乐,追求什么快乐。酒色欲望?琴棋书画?爱恨情仇?

『消费型快乐』,以满足欲望为主,包括感观上的欲望和精神上的欲望。品尝美食,获取食欲上的满足;床笫之欢,获得性欲上的满足,都能给肉体带来快乐。旅游出行,看尽人间美景;饮酒做乐,在人前表达卓识远见,都能给精神带来快乐。

凡此种种,消费型快乐,快感获得简单而直接。需要以消耗资源为代价,故而促使我们在生活中拼抢资源。而此种快乐也分不同享受方式,过度享受如纵欲酗酒、暴饮暴食,继而习惯了这种快乐,不段提高欲望阀值,带来更多的空虚;合理享受如与朋友偶尔小酌、与情人偶尔高质量的激情,美好且愉悦。

『创造型快乐』,以愉悦精神为主。喜欢绘画,在创造作品时,沉浸在艺术的殿堂;喜欢科学,在探寻的过程中,畅游在真理的海洋,都能给精神带来极大的满足。

此种创造型快乐,并不能简单的获得。而且它并不消耗资源,相反创造资源。它不容易厌倦,反而时间越久越醇。

总快乐而言之,消费型普遍存在,把其作为唯一的手段,永远掩盖不了可怕的精神空虚。而在创造型快乐中,也许可以体会到其对生命的意义。

......

好像我们可以无意义但快乐的活着了吧?

......

终,依稀记得一次失眠,深夜走到窗台边,点着烟,整夜望着雨中明灭的灯火,模糊中好像失去了一切目的...... 又好像拥有了整个人生,只从微曦的晨光中,虚无飘渺的人生,得到了一丝安宁......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