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时代:中国男人为什么阴柔的现代困境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硬件防火墙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7:43

中国古人

  近些年来,我们常听到“阴盛阳衰”这个词,它是中国人对自己社会中男女能力与性格的相对状况所进行的描述和评价。尽管其涉及范围和程度需要细致地讨论,但这个词表达了人们真实的心理印象。

  导致这种印象的原因之一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中国男人具有“阴柔”的心理特质,而当他们参与刚性风格的竞争的时候,就会在

心理上感到不适,感到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内在特质与外在规则之间的矛盾促成了他们的心理阴影。

  “阴盛阳衰”在当代愈发普遍,这与人们习惯的性别角色期待反差明显

  提到现在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阴盛阳衰”印象,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连续夺得世界冠军说起。当时女排姑娘树立了振兴中华的典型形象,虽然同时期中国男排也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但是,人们还是发出“阴盛阳衰”的感慨。

  男排队员代表汪嘉伟号称“飞人”,能够优美地表现出他的天资。而女排代表郎平号称“铁榔头”,能够一锤定音地决定胜负。比较起来,郎平更具阳刚气质。

  此后多年,甚至直到今天,整个中国体育界都给人们留下“阴盛阳衰”的印象。这种印象的范围继续扩展,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近些年来,在许多中学、大学的班级中,以及在其他一些竞争领域中,人们都能发现,很多女孩子直率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竞争,而许多男孩子却更好面子,更回避正面竞争。许多男孩子在竞争中输给了女孩子,这也是真实的现象。

  几千年来,男强女弱是人类社会中的常态现象,因此人们也常做如是期待。可当中国社会中的男女实际表现与人们期待反差很大时,“阴盛阳衰”就越发凸显出来。

  
中国男人阴柔的心理特质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的精神直接相关

  那么,是什么原因打破了男女原有的对比关系呢?

  
其实,中国男人的衰弱表现与他们“阴柔”的心理特质有关,而这种阴柔的特质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的。因为,中国男人在形成“阴柔”思想的过程中最为尽心尽力,他们也最能将这些思想内化到自我的深层之中。

  辜鸿铭先生曾经说,毛笔颇能表现中国人的精神,它的笔尖是柔的,却能写出雄浑的字来。儒家所提倡的性格是温柔敦厚的,“厚”在后面支持着“柔”,所以柔而不弱、内力十足。道家主张以柔弱胜刚强,将“阴柔”的思想表达得更彻底。

 这些思想渗透到中国人日常心理之中。他们更愿意听到说书人讲,面如桃花的吕布和燕青比豹头环眼的张飞和李逵的武艺更高,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收服了勇猛强悍的孟获。读书人表现出柔和、儒雅的风度,一般百姓也含蓄、婉转地做面子。即使在相互角力的时候,人们也不直接发力,而是暗中迂回地使力气,与此对应,中国人的阴谋也出神入化。

  阴谋偏重功利意味,“阴柔”则具有审美意味,二者有时相互矛盾,但是有时又相互配合。它们的区分与配合,它们配合的功效与价值,要在“柔”背后(阴)的总体中把握与判断。而表达“阴柔”的趣味,进行总体的考量,中国男人常常比女子机会更多,表现能力也更胜一筹。

  当中国传统的“阴柔”遭遇西方的“阳刚”的时候,自身的缺陷被凸显出来

  传统中国人,特别是男人,具有“阴柔”的心理特质,这种特质有助于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抒发人之常情,发挥创造智慧,建立和谐关系,积累物质财富。因此,这种阴柔能够相当大地发挥人们的潜能,它是厚重的“阴柔”。

  千百年来,阴柔的中国人与周边原始而“阳刚”的民族发生过冲突,也曾在武力抗衡中失败过。但是人们并没有对“阴柔”失去信心,相反,阴柔最终发挥厚重的力量将“阳刚”纳入自己的怀中,中国文化的范围也不断向外拓展。

  但是,当中国传统的“阴柔”碰到西方的“阳刚”的时候,“阴柔”败下阵来。因为西方的“阳刚”不是原始的,它促进西方人发挥心智,建立科学,创造财富,征服自然,建立平等社会,而且,能够探索心灵奥秘,发掘原创情感,这是厚重的“阳刚”。

  它能包容博大而细腻的情感,因此“刚”而不脆。传教士奔走世界各地为穷人治病的故事,美国大兵为越南孩子的死而留下眼泪的电影画面,都会使我们感到这种“阳刚”有着深厚的情感源泉。

 中国男人在骨子里不欣赏、不适应阳刚的方式,这与刚性的竞争规则发生冲突

  到了当代社会,自我实现成为人们的理想。美国心理分析家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的典型人物具有强支配和外倾的性格。他们具有相当的攻击性,能够使自我的潜力直接向外发挥出来。马斯洛所描述的是一些具有阳刚特质的人,他们的“刚”有着深层情感的支持。现代竞争规则是有利于刚性地发挥自我潜力的。

  而许多中国男人则感到,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攻击性、咄咄逼人、直接发力支配别人,是他们不擅长、不愿意去做的,他们也很难接
受对手以这样的方式战胜他们。就是说,他们在骨子里不欣赏、不适应阳刚的方式,于是他们比女同胞更感到压抑,比女孩子耗费更多精力冥思苦想,消耗更多的心力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即使在西方社会中获得成功的中国男人也比他们同在异国的妻子、女友更思念自己的祖国。他们常会感到文化差异让他们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心中常有一种情素的涌动,尚未发出,又沉没下去。这是“阴柔”的情素,它拖着他们的心,参与形成了他们的阴影。

  “阴柔”特质与刚性规则之间的矛盾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中国男人需要继续进行自我反思,改造自己的性格。同时,这种改造不能脱离原有基础,他们应该找回原有的厚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在个人之内可以培养起来的,而需要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与激荡。当这种力量以社会的方式培养起来后,它就能够参与修改规则,以利于它的发挥。

  只有经过这样内外契合的过程,中国男人才能走出“阴柔”的阴影。

  背景知识

  以柔克刚的哲学精神


  中国古典文化从哲学的高度反对纯刚纯强,强调刚柔相济,进而强调以柔克刚。

  《老子》最注重这点:“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故坚强者死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列子·黄帝》发挥说:“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刚。”古兵书《军谶》残篇云:“纯刚纯强,其国必亡。”《三略·上略》也说:“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

  以上所引片段充满了关于刚柔的朴素辩证法。这种“贵柔”思想的深层含义是:从长远的、大战略的观点看,弱小的新生事物具有真正强大的生命力,而处于极盛时期的事物貌似强大,在一定条件下最终要走向腐朽没落。

  水的柔软无以复加,而且它总是处于低下的位置,但水的冲击力(例如洪水、波涛)则强大无比。按此原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要懂得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这样才有可能维持长盛的局面。而如果倚恃一时的优势,处处逞强、骄横跋扈,则迟早会向自己的反面转化,招致不祥的后果。

心理上感到不适,感到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内在特质与外在规则之间的矛盾促成了他们的心理阴影。

  “阴盛阳衰”在当代愈发普遍,这与人们习惯的性别角色期待反差明显

  提到现在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阴盛阳衰”印象,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连续夺得世界冠军说起。当时女排姑娘树立了振兴中华的典型形象,虽然同时期中国男排也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但是,人们还是发出“阴盛阳衰”的感慨。

  男排队员代表汪嘉伟号称“飞人”,能够优美地表现出他的天资。而女排代表郎平号称“铁榔头”,能够一锤定音地决定胜负。比较起来,郎平更具阳刚气质。

  此后多年,甚至直到今天,整个中国体育界都给人们留下“阴盛阳衰”的印象。这种印象的范围继续扩展,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近些年来,在许多中学、大学的班级中,以及在其他一些竞争领域中,人们都能发现,很多女孩子直率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竞争,而许多男孩子却更好面子,更回避正面竞争。许多男孩子在竞争中输给了女孩子,这也是真实的现象。

  几千年来,男强女弱是人类社会中的常态现象,因此人们也常做如是期待。可当中国社会中的男女实际表现与人们期待反差很大时,“阴盛阳衰”就越发凸显出来。

  
中国男人阴柔的心理特质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的精神直接相关

  那么,是什么原因打破了男女原有的对比关系呢?

  
其实,中国男人的衰弱表现与他们“阴柔”的心理特质有关,而这种阴柔的特质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的。因为,中国男人在形成“阴柔”思想的过程中最为尽心尽力,他们也最能将这些思想内化到自我的深层之中。

  辜鸿铭先生曾经说,毛笔颇能表现中国人的精神,它的笔尖是柔的,却能写出雄浑的字来。儒家所提倡的性格是温柔敦厚的,“厚”在后面支持着“柔”,所以柔而不弱、内力十足。道家主张以柔弱胜刚强,将“阴柔”的思想表达得更彻底。

 这些思想渗透到中国人日常心理之中。他们更愿意听到说书人讲,面如桃花的吕布和燕青比豹头环眼的张飞和李逵的武艺更高,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收服了勇猛强悍的孟获。读书人表现出柔和、儒雅的风度,一般百姓也含蓄、婉转地做面子。即使在相互角力的时候,人们也不直接发力,而是暗中迂回地使力气,与此对应,中国人的阴谋也出神入化。

  阴谋偏重功利意味,“阴柔”则具有审美意味,二者有时相互矛盾,但是有时又相互配合。它们的区分与配合,它们配合的功效与价值,要在“柔”背后(阴)的总体中把握与判断。而表达“阴柔”的趣味,进行总体的考量,中国男人常常比女子机会更多,表现能力也更胜一筹。

  当中国传统的“阴柔”遭遇西方的“阳刚”的时候,自身的缺陷被凸显出来

  传统中国人,特别是男人,具有“阴柔”的心理特质,这种特质有助于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抒发人之常情,发挥创造智慧,建立和谐关系,积累物质财富。因此,这种阴柔能够相当大地发挥人们的潜能,它是厚重的“阴柔”。

  千百年来,阴柔的中国人与周边原始而“阳刚”的民族发生过冲突,也曾在武力抗衡中失败过。但是人们并没有对“阴柔”失去信心,相反,阴柔最终发挥厚重的力量将“阳刚”纳入自己的怀中,中国文化的范围也不断向外拓展。

  但是,当中国传统的“阴柔”碰到西方的“阳刚”的时候,“阴柔”败下阵来。因为西方的“阳刚”不是原始的,它促进西方人发挥心智,建立科学,创造财富,征服自然,建立平等社会,而且,能够探索心灵奥秘,发掘原创情感,这是厚重的“阳刚”。

  它能包容博大而细腻的情感,因此“刚”而不脆。传教士奔走世界各地为穷人治病的故事,美国大兵为越南孩子的死而留下眼泪的电影画面,都会使我们感到这种“阳刚”有着深厚的情感源泉。

 中国男人在骨子里不欣赏、不适应阳刚的方式,这与刚性的竞争规则发生冲突

  到了当代社会,自我实现成为人们的理想。美国心理分析家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的典型人物具有强支配和外倾的性格。他们具有相当的攻击性,能够使自我的潜力直接向外发挥出来。马斯洛所描述的是一些具有阳刚特质的人,他们的“刚”有着深层情感的支持。现代竞争规则是有利于刚性地发挥自我潜力的。

  而许多中国男人则感到,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攻击性、咄咄逼人、直接发力支配别人,是他们不擅长、不愿意去做的,他们也很难接
受对手以这样的方式战胜他们。就是说,他们在骨子里不欣赏、不适应阳刚的方式,于是他们比女同胞更感到压抑,比女孩子耗费更多精力冥思苦想,消耗更多的心力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即使在西方社会中获得成功的中国男人也比他们同在异国的妻子、女友更思念自己的祖国。他们常会感到文化差异让他们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心中常有一种情素的涌动,尚未发出,又沉没下去。这是“阴柔”的情素,它拖着他们的心,参与形成了他们的阴影。

  “阴柔”特质与刚性规则之间的矛盾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中国男人需要继续进行自我反思,改造自己的性格。同时,这种改造不能脱离原有基础,他们应该找回原有的厚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在个人之内可以培养起来的,而需要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与激荡。当这种力量以社会的方式培养起来后,它就能够参与修改规则,以利于它的发挥。

  只有经过这样内外契合的过程,中国男人才能走出“阴柔”的阴影。

  背景知识

  以柔克刚的哲学精神


  中国古典文化从哲学的高度反对纯刚纯强,强调刚柔相济,进而强调以柔克刚。

  《老子》最注重这点:“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故坚强者死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列子·黄帝》发挥说:“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刚。”古兵书《军谶》残篇云:“纯刚纯强,其国必亡。”《三略·上略》也说:“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

  以上所引片段充满了关于刚柔的朴素辩证法。这种“贵柔”思想的深层含义是:从长远的、大战略的观点看,弱小的新生事物具有真正强大的生命力,而处于极盛时期的事物貌似强大,在一定条件下最终要走向腐朽没落。

  水的柔软无以复加,而且它总是处于低下的位置,但水的冲击力(例如洪水、波涛)则强大无比。按此原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要懂得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这样才有可能维持长盛的局面。而如果倚恃一时的优势,处处逞强、骄横跋扈,则迟早会向自己的反面转化,招致不祥的后果。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