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开发常见问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2:58

一.线程的生命周期及五种基本状态

关于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首先看一下下面这张较为经典的图:

上图中基本上囊括了Java中多线程各重要知识点。掌握了上图中的各知识点,Java中的多线程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主要包括:

Java线程具有五中基本状态

新建状态(New):当线程对象对创建后,即进入了新建状态,如:Thread t = new MyThread();

就绪状态(Runnable):当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t.start();),线程即进入就绪状态。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只是说明此线程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等待CPU调度执行,并不是说执行了t.start()此线程立即就会执行;

运行状态(Running):当CPU开始调度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时,此时线程才得以真正执行,即进入到运行状态。注:就     绪状态是进入到运行状态的唯一入口,也就是说,线程要想进入运行状态执行,首先必须处于就绪状态中;

阻塞状态(Blocked):处于运行状态中的线程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放弃对CPU的使用权,停止执行,此时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进入到就绪状态,才 有机会再次被CPU调用以进入到运行状态。根据阻塞产生的原因不同,阻塞状态又可以分为三种:

1.等待阻塞:运行状态中的线程执行wait()方法,使本线程进入到等待阻塞状态;

2.同步阻塞 -- 线程在获取synchronized同步锁失败(因为锁被其它线程所占用),它会进入同步阻塞状态;

3.其他阻塞 -- 通过调用线程的sleep()或join()或发出了I/O请求时,线程会进入到阻塞状态。当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I/O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

死亡状态(Dead):线程执行完了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

二. Java多线程的创建及启动

Java中线程的创建常见有如三种基本形式

1.继承Thread类 ,重写run()方法 。创建Thread对象,调用start()方法启动。

2.实现Runnable接口,重写run()方法。创建Thread对象,调用start()方法。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接口创建线程。具体不多说。

三. Java多线程的就绪、运行和死亡状态

就绪状态转换为运行状态:当此线程得到处理器资源;

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当此线程主动调用yield()方法或在运行过程中失去处理器资源。

运行状态转换为死亡状态:当此线程线程执行体执行完毕或发生了异常。

此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调用线程的yield()方法时,线程从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但接下来CPU调度就绪状态中的哪个线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可能会出现A线程调用了yield()方法后,接下来CPU仍然调度了A线程的情况。

四.Java多线程的阻塞状态与线程控制

上文已经提到Java阻塞的几种具体类型。下面分别看下引起Java线程阻塞的主要方法。

1.join()

join —— 让一个线程等待另一个线程完成才继续执行。如A线程线程执行体中调用B线程的join()方法,则A线程被阻塞,知道B线程执行完为止,A才能得以继续执行。

2.sleep()

sleep —— 让当前的正在执行的线程暂停指定的时间,并进入阻塞状态。在其睡眠的时间段内,该线程由于不是处于就绪状态,因此不会得到执行的机会。即使此时系统中没有任何其他可执行的线程,出于sleep()中的线程也不会执行。因此sleep()方法常用来暂停线程执行。

前面有讲到,当调用了新建的线程的start()方法后,线程进入到就绪状态,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某个时间获取CPU时间片得以执行,如果希望这个新线程必然性的立即执行,直接调用原来线程的sleep(1)即可。

3.后台线程(Daemon Thread)

概念/目的:后台线程主要是为其他线程(相对可以称之为前台线程)提供服务,或“守护线程”。如JVM中的垃圾回收线程。

生命周期:后台线程的生命周期与前台线程生命周期有一定关联。主要体现在:当所有的前台线程都进入死亡状态时,后台线程会自动死亡(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后台线程存在的目的在于为前台线程服务的,既然所有的前台线程都死亡了,那它自己还留着有什么用...伟大啊 ! !)。

设置后台线程:调用Thread对象的setDaemon(true)方法可以将指定的线程设置为后台线程。

判断线程是否是后台线程:调用thread对象的isDeamon()方法。

注:main线程默认是前台线程,前台线程创建中创建的子线程默认是前台线程,后台线程中创建的线程默认是后台线程。调用setDeamon(true)方法将前台线程设置为后台线程时,需要在start()方法调用之前。前天线程都死亡后,JVM通知后台线程死亡,但从接收指令到作出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4.改变线程的优先级/setPriority():

每个线程在执行时都具有一定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线程具有较多的执行机会。每个线程默认的优先级都与创建它的线程的优先级相同。main线程默认具有普通优先级。

设置线程优先级:setPriority(int priorityLevel)。参数priorityLevel范围在1-10之间,常用的有如下三个静态常量值:

MAX_PRIORITY:10

MIN_PRIORITY:1

NORM_PRIORITY:5

获取线程优先级:getPriority()。

注:具有较高线程优先级的线程对象仅表示此线程具有较多的执行机会,而非优先执行。

5.线程让步:yield()

上一篇博文中已经讲到了yield()的基本作用,同时,yield()方法还与线程优先级有关,当某个线程调用yiled()方法从运行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后,CPU从就绪状态线程队列中只会选择与该线程优先级相同或优先级更高的线程去执行。



写给自己方便复习看看 

摘自:http://www.cnblogs.com/lwbqqyumidi/p/3804883.html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