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7层协议模型与TCP/IP 4层协议模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如何装虚拟机系统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0:10

OSI七层和TCP/IP四层的关系

1.OSI引入了服务、接口、协议、分层的概念,TCP/IP借鉴了OSI的这些概念建立TCP/IP模型。

2. 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先有标准,后进行实践;而TCP/IP则相反,先有协议和应用再提出了模型,且是参照的OSI模型。

3. OSI是一种理论下的模型,而TCP/IP已被广泛使用,成为网络互联事实上的标准。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四层概念模型  

对应网络协议

应用层(Application)

应用层

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

表示层(Presentation)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会话层(Session)

SMTP, DNS

传输层(Transport)

传输层

TCP, UDP

网络层(Network)

网际层

IP, ICMP, ARP, RARP, AKP, UUCP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网络接口层

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 SLIP, PPP

物理层(Physical)

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11



OSI 7层协议:

1.物理层: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主要功能: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2.数据链路层

主要功能:屏蔽传输介质的物理特征,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①链路管理: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和分离。

②帧定界:使收方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

③帧同步:对协议不同的帧进行标记

④顺序控制:对帧的收发顺序进行控制

⑤寻址:物理地址寻址

⑥差错控制:主要包括差错检测和差错纠正。使用循环冗余码(CRC)来检测数据帧(无比特差错),却会出现帧丢失、帧重复和帧失序(传输差错)。

⑦流量控制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主要设备:二层交换机、网桥


3.网络层

主要功能:路由选择和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

连接方式:虚电路(面向连接)和数据报(无连接)服务




数据传输的单位:IP数据包

主要设备:路由器


4.传输层

主要功能:提供端到端(用户到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提供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的功能。

主要设备:主机

数据传输的单位:数据包


5.会话层

主要功能:建立和管理会话

此层以上传送的单位统称为数据报文

主要协议:TCP,UDP


6,表示层

主要功能:数据的表示,解释通讯数据的意义,如代码转换、格式变换,加密解密、转换翻译、压缩解压缩等


7.应用层

主要功能: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主要协议:SMTP,  POP3,FTP, HTTP


TCP/IP协议:

网络接口层: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访问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

网际层:=网络层

传输层:=传输层

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