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变量分类和应用以及五大内存空间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centos 6.5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9:25
注意:定义一个全局变量后,可以在函数内部重新定义该变量,接下来的程序都使用重新定义的变量,从定义开始起作用。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同名时,局部变量会覆盖全局变量。
eg:#include <stdio.h>


int i=9;

int main()
{
printf(“%d\n”,i);

int i;

printf("%d\n",i);

return 0;
}
结果显示: i=9;
i=658291;(系统内部的一个值)

不同作用域( SCPOE)的局部变量可以同名,不冲突;
(1)局部变量
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形参也是局部变量),作用域仅限于定义的函数内部。
(2)全局变量
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不属于哪一个函数,属于一个源程序,作用域是整个源程序。


注意:在复合语句中也可以定义变量,但是只作用于复合语句中。
eg:
void example()
{
int i;

for(i=0;i<5;i++)
{
int b;

b=1;

printf("%d\n",b);
}
printf("%d\n",b);
}
此时会报错,因为for循环中定义的b不能在for循环外面使用。

从变量的生存期(存在的作用时间)角度来看,可以分为静态存储方式和动态存储方式。

用户存储空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程序区;
(2)静态存储区;
(3)动态存储区;

静态存储区: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全部存放在静态存储区,在程序开始进行时给全局变量分配存储空间,程序执行完毕后就释放,在执行过程中,它们占据固定的存储单元,而不动态的进行分配和释放

动态存储区存放的数据:
(1)函数的形参
(2)局部变量(限于auto类型,即未参加static声明的局部变量)
(3)函数调用时的现场保护地址的返回地址(与汇编中的中端相关)

auto变量
函数的局部变量,如果没有声明为static,函数中定义的局部变量全部默认为auto类型。auto变量包括未加static声明的局部变量(包括在复合语句中定义的变量)和函数的形参。在调用函数时系统会给它们分配存储空间,在函数调用结束后就自动的释放这些空间。属于动态存储方式。

static变量
用static声明的局部变量在函数调用结束后而不消失保留原来的值。
eg1: eg2:
int i; int i;


        for(i=0;i<3;i++) for(i=0;i<3;i++)
        { {
                static int b=1; int b=1;


                printf("%d  ",++b); printf("%d  ",++b);
        } }
结果显示:2  3  4  结果显示:2  2  2

区别:static局部变量定义使用完后会值会存储下来,所以使用static局部变量定义只需要一次赋值,eg1中for循环中b时static局部变量,每一次循环后b不会重新定义;eg2中每一次for循环b都是重新定义了的。
可以这么说,static局部变量相当于定义该变量的函数中的全局变量。如果这么写 static int b;   b=1;此时eg1结果为2  2  2;必须是定义时就初始化,因为定义和赋值分开后,循环内部会重复赋值。

静态局部变量的说明:
(1)静态局部变量属于静态存储类别,即在静态存储区分配内存单元。
(2)静态局部变量在编译时赋初值,即只用赋一次值;而自动变量赋值是在函数调用时进行的,函数结束后就释放,每调用一次函数就赋一次值。
(3)如果定义局部变量时没有赋值,对于静态局部变量来说,如果是数值型变量那么会自动赋值为0,如果是字符型变量那么会自动的赋值为空字符;对于自动变量来说,如果在定义是没有赋值,系统会自动赋一个不确定的值。

静态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区别:
静态局部变量的作用域仅限于所定义的函数中,但是函数结束后变量值会保留。全局变量从定义开始作用域整个源文件直至结束。


寄存器变量(register)
寄存器变量可以提高c语言的执行效率,即将局部变量的值存入CPU的寄存器中。
注意: (1)只有动态存储的变量(自动局部变量和形参)才可以作为寄存器变量来存储,局部静态变量不可以定义为寄存器变量。
(2)计算机的寄存器数目有限的,不能定义任意多个寄存器变量。

外部变量(extern)
外部变量(即全局变量的外部表现形式)是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全局变量的作用域为从定义开始到源文件结束。extern对该变量作外部变量说明,扩展程序中的变量的作用域。
外部变量的一些用法:
eg:void main()
{
extern int b;
printf("%d\n",b);
}
int b;
如果一个变量在函数后面定义的,但是函数中又需要使用,可以在使用前对变量进行外部说明,如eg。同时如果一个变量在文件f1中定义的但是想在文件f2中使用,同样可以在使用前进行外部说明,前提两个文件在编译时要建立起联系。


c语言定义的五大内存区:
(1)栈区(stack) 存放函数形参和局部(auto)变量;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和释放。filo(first in last out)
(2)堆区(heap) (申请空间)该区由程序员申请后使用,需要手动释放,否则会造成内存泄漏。如果程序员没有手动释放,那么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申请空间的函数:malloc  ---- free   ;new  ---- delete
(3)全局区(静态区) static:
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这两种变量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放在一块,未初始化的放在另一块。
(4)(文字)常量区:(存放常量)
常量字符串存放在这里,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代码区:存放二进制代码


malloc原理:


   malloc函数的实质体现在,它有一个将可用的内存块连接为一个长长的列表的所谓空闲链表。调用malloc函数时,它沿连接表寻找一个大到足以满足用户请求所需要的内存块。然后,将该内存块一分为二(一块的大小与用户请求的大小相等,
另一块的大小就是剩下的字节)。接下来,将分配给用户的那块内存传给用户,并将剩下的那块(如果有的话)返回到连接表上。调用free函数时,它将用户释放的内存块连接到空闲链上。到最后,空闲链会被切成很多的小内存片段,如果
这时用户申请一个大的内存片段,那么空闲链上可能没有可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片段了。于是,malloc函数请求延时,并开始在空闲链上翻箱倒柜地检查各内存片段,对它们进行整理,将相邻的小空闲块合并成较大的内存块。如果无法获得符
合要求的内存块,malloc函数会返回NULL指针,因此在调用malloc动态申请内存块时,一定要进行返回值的判断。


volatile:声明变量在程序执行中,可被隐含的改变(拒绝编译器的优化)
告诉编译器修饰的变量是随时变化的,每次使用都必须从内存中去取出它的值。如果一个寄存器或变量,表示一个端口或者多个线程的共享数据,需要用volatile,保证对特殊地址的访问。
变量如果加了volatile修饰,则会从内存中重新装载内容,而不是直接从寄存器中拷贝内容。

const :声明为常量,不允许被改变。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