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品的三个历程 -- 读硅谷来信有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吴德周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1:06

   最近订阅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 ,深有体会。吴军的硅谷来信中涉及技术趋势分析的其实并不多,而我一个计算机的毕业生对这方面又相对比较感兴趣,主要说一下我对这方面阅读的体会。有一篇关于技术发展过程的文章,分享一下阅读心得。

      科技产品从问世到普及一般会经历三个过程,叫做发现第三眼美女。

      第一眼美女属于光芒万丈的女神级别,睥睨众生,众人只能远远地欣赏根本无法接近,只有少数的精英能否与之交往。第二眼美女就属于是白富美了,未必有前者那么耀眼,可能有点小脾气,一般人是很难追上的,即使追上也比较难持续交往或者说交往的成本比较高。第三眼美女就是邻家女孩的类型了,她们可能没有光鲜的外表,第一眼第二眼看都不是特别漂亮,但稍微一打扮呢也是很耐看的,更重要的是有亲和力,跟这样的女孩交往更有可能走到最后。

      在新科技产品方面来说,上面的比喻其实是说一般到了第三代产品时才能真正普及,为大众所广泛接受。用计算机的图形操作系统为例,最早发明它的不是苹果更不是微软,而是施乐公司,在当时命令行操作系统大行其道,当它出现时显得光芒万丈,走在时代的前列,但是它并不成熟,有很多问题,更谈不上实用,当时只有那些技术精英人士在尝试这种技术,而发明它的施乐公司对此并不打算进一步发展,这就给了苹果和微软公司机会。

     这里的第二眼美女就应该是苹果的mac电脑的图形视窗操作系统了,它的设计思想来源于施乐公司的第一代产品,但为了方便使用推向市场,苹果公司做了很多改进,这个产品发布时非常成功,奠定了苹果公司的地位,但是这个产品的价格昂贵,难以在大众中普及(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后来在与IBM的pc和微软windows竞争中逐渐失去市场份额(这两年开始逐步崛起)。

      第三眼美女就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了,相比于第一代产品它不是有革命性的,相比于苹果mac系统,它不够精致(直到今天仍遭诟病),不过由于它的易用性,老人孩子都能很快上手操作,因此它成了真正普及的操作系统,为整个世界的信息化铺平了道路,也成就了微软。

       再以我们平常使用频率最高的智能手机为例,首先应该给智能手机下个定义,智能手机不是集成功能最多的手机也不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手机,而是有比较完备操作系统可以安装软件来自定义拓展功能的手机,这个应该是现在的共识了。以这个标准衡量,最早做智能手机的不是苹果,而是微软、黑莓公司,微软在桌面操作系统取得成功后,开始推出嵌入式包括手机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ce 和windows mobile,记得当时我搞了windows moboile的模拟器,感觉界面与windows的桌面比较像,也有开始菜单,桌面的概念,不过微软的手机一般只有对IT感兴趣的人才去尝试。黑莓另辟蹊径,产品抓住信息处理的安全性,成为商务人士和政界人士的热门选择,连奥巴马总统都被拿来做了广告,同样这个只是在比较小众中传播,大众没有去尝试。诺基亚推出的塞班系统相比前两者算是比较普及的系统了,不过由于功能的差距被后者超越了。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被称为是重新定义手机,手机的易用性和功能性相比前面几个都要优秀,不过售价一个比较高,而且苹果采用了相对封闭的策略,这款手机包括后续机型并未完全普及到大众,算是第二眼美女。

       真正完成智能手机普及历史大任的是Android系统,它有着并不输于iPhone的功能和设计(这两年尤其如此,两种系统处于相互学习的阶段),而且采用了开发的策略,任何公司都可以生产适配android系统的手机硬件,价格从低端到高端全覆盖,既便宜又实用,因此迅速普及,形成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浪潮。

        总结一下新产品获得认可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个革命性的产品,但问题很多,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第二个阶段是解决了之前的大部分问题,可以达到实用性,但是价格昂贵;第三个阶段真正平衡了价格和功能,达到技术成熟的阶段,最终普及大众,形成新的技术浪潮。这三个阶段往往是由不同公司完成的。当然也有比较少的公司能够完成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整个过程,那将会得到巨大的回报,也许阿里算是一个,在中国从物流、支付到信用体系都很不完善的阶段,逐步发展到现在做成了世界一流的电商平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和企业的商业模式。

      那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作为创业者和公司该如何选择进入时机呢?进入领域太早,可能从技术预研到市场培育都要从头开始,风险还极大,最终有可能成为烈士,比如早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入领域稍晚呢,就有可能面临激烈竞争,技术优势很难积累,比如现在的手机市场。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每一条路都不好走。

      最后说一下我对订阅产品的一点看法,打算订阅产品时,我预算并不是很多,所以并不能订阅很多。得到专栏现在也有比较多的付费订阅产品了,我很早就注意到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名气了,也是目前订阅人数最多的产品。我也读过他的《把时间当朋友》,对我又很大的启发,也开始执行每天总结时间(中间也有间断)。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订阅吴军的硅谷来信,不仅是因为我读过他的《浪潮之巅》、《智能时代》知道这是一个高手,更重要的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不那么功利的人生目标,他在专业技术、人文教育、投资等领域都可算是达到了大师级别,每天分享的东西并不着眼于个人成长成功,主题也是比较分散,从技术到历史,从社会到美食,可以算是一篇篇的随笔,在字里行间还是能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一个在技术上做到极致,又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在世界历练达到洒脱的境界,这种状态便是我的目标,纵使不可及,也是一个方向。相比之下,那些积极治世、积极治己的文章,虽然常会让人醍醐灌顶,我还是更欣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得到专栏的这些作者都非常令人钦佩。每周每天输出文章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我3个月之前就打算写技术的博客,作为积累和交流,但是这三个月来正式能拿出手发表的博客寥寥无几,加入分享成长群这一个月中完成一篇博客输出,都一拖再拖。感谢这个群的规则就是没有输出就要退群,这个强制性的要求是博客输出的优先级提高了。以前虽然可能每天都有事情做,比如会这样想,今天要写写代码,看看书,看看娱乐节目,一天过得也不错啊,写文字的事情后面再说吧,就这样一再拖下去。我在多个地方有看到这样的观点:输出便是最好的学习,或者说学习最好的归宿和目的应该是输出。当看到自己的观点、技术总结以文字或者是音视频方式在传播,即使自己已经不从事这个工作了,但先前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别人,自己写的代码仍在给人们带来便利。这个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