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离散数学真是博大精深(一)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业务本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2 23:08

命题逻辑

(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究)

1、命题及其表示

命题:非真即假的陈述句。原子命题:不能分解为更简单的陈述句的命题。复合命题:由联结词、标点符号和原子命题复合而成的命题。真值:一个命题的真或假,简称值,真用T或1表示,假用F或0表示。由于命题只有真、假两个真值,所以命题逻辑也称二值逻辑

⑵ 一个原子命题,一般用大写字母或带下标的大写字母,如P,Q,R…,或Pi,Qi,Ri…表示,把表示原子命题的符号,称为命题标识符,简称命题符。一个命题标识符P,如果表示一个确定的命题,则称P为原子命题常元,简称命题常元;若P只表示任意命题的位置标志,或表示不确定的命题,或以原子命题为值的变元P,就称P为原子命题变元,简称命题变元。命题变元是以命题的真值为值的变元。命题变元不是命题。将一个命题变元P用一个特定命题去代替,才能确定它的真值,这时称为对P进行指派对P进行解释

2、联结词

  ⑴联结词是逻辑联结词或命题联结词的简称,用它和原子命题构成复合命题。

  ⑵否定联结词:设P是一个命题,由联结词┐和命题P构成┐P,┐P为命题P的否定式复合命题。┐P读为“非P”。┐是自然语言中的“非”、“不”、“没有”等的逻辑抽象,是一个一元运算。

  ⑶合取联结词:令P和Q是两个命题,由联结词∧把P、Q连接成P∧Q,称P∧Q为P和Q的合取式复合命题,P∧Q读为“P与Q”或“P合取Q”,∧是自然语言中的“和”、“与”、“并且”、“既…又…”等的逻辑抽象,是一个二元运算。

  ⑷析取联结词:设P和Q是两个命题,由联结词∨把P、Q连接成P∨Q,称P∨Q为P和Q的析取复合命题,P∨Q读作“P或Q”或“P析取Q”,∨是自然语言中的“或”的逻辑抽象,是一个二元运算。自然语言中的“或”可表示“排斥或”,也可表示“可兼或”,∨表示的是“可兼或”。

条件联结词:设P和Q是两个命题,由联结词→把P、Q连接成P→Q,称P→Q为P和Q的条件式复合命题,把P和Q分别称为P→Q的前件和后件,或者前提结论。P→Q读作“若P,则Q”或“P条件Q”。→是自然语言中“如果…,则…”,“若…,才能…”等的逻辑抽象,是一个二元运算。

  在自然语言中,前件为假,不管结论真假,整个语句的意义,往往无法判断。但在命题中,当P为F时,无论Q为T还是为F,都规定P→Q为T,这称为“善意推定”。

双条件联结词:令P和Q是两个命题,由联结词⇋把P、Q连接成P⇋Q,称P⇋Q为P和Q的双条件复合命题,P⇋Q读作“P当且仅当Q”。双条件联结词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双条件联结词⇋是自然语言中的“充分必要条件”、“当且仅当”等的逻辑抽象,是一个二元运算。

⑺复合命题的真值只取决于构成它们的各原子命题的真值,而与它们的内容、含义无关,与联结词所连接的两原子命题之间是否有关系也无关。∧、∨和⇋具有对称性,而┐、→没有。

⑻各联结词真值表

P

Q

┐P

P∧Q

P∨Q

P→Q

P⇋Q

T

T

F

T

T

T

T

T

F

F

F

T

F

F

F

T

T

F

T

T

F

F

F

T

F

F

T

T

3、命题公式

  ⑴联结词、原子命题变元、圆括号可进行有限次的连接,得到许多字符串,那些有意义的字符串,称为命题逻辑中的合式公式,简称命题公式或公式。

  ⑵单个的命题常元和命题变元,统称为原子命题公式,简称原子公式。

  ⑶命题逻辑中的合式公式是由下列规则形成的字符串:原子命题公式和真值T、F都是一个合式公式;若A是合式公式,则(┐A)是合式公式;若A和B都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B)都是合式公式;经过有限次前三种操作得到的包含原子命题公式、联结词和圆括号的字符串都是合式公式。

  ⑷对于圆括号的使用和联结词的优先级:公式最外面的圆括号可以省略,┐只作用于邻接后的原子命题变元;联结词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⑸如果A1是公式A的一部分,且A1是一个公式,称A1是A的子公式

  ⑹命题公式是没有真假值的,仅在一个公式中命题变元用确定的命题代入时,才得到一个命题。这个命题的真值,依赖于代换变元的那些命题的真值。而且并不是由命题变元,联结词和一些括号组成的字符串都能构成命题公式。

  ⑺把一个用文字叙述的命题相应地写成由命题标识符、联结词和圆括号表示的合式公式,称为翻译,也称为符号化

4、真值表

  ⑴对于命题公式A中每个命题变元P,任给一个指派或解释,得到一种真值的组合,称为A的一个真值指派,或称为A的一种解释。若A的指派为T,称该指派为A的成真指派或说A的解释为真。假的情况类似。

  ⑵设A为一命题公式,对其中出现的命题变元做所有可能的每一组真值指派,连同公式A的相应的真值汇列成表,称为A的真值表

  ⑶在真值表中,命题公式真值的取值数目决定于分量的个数。n个命题变元组成的命题公式共有2^n种真值情况。

5、公式分类

  ⑴设A为一个命题公式,对A做所有可能的解释,若这些解释使得A都为真,则称A为永真式;若这些解释使得A都为假,则称A为永假式;若至少存在一种解释使得A为真,则称A为可满足式

    永真式也称重言式,常用T表示;永假式也称为矛盾式,常用F表示,重言式必是可满足式,反之未必

  ⑵判定给定公式是否为永真式、永假式或可满足式的问题,称为给定公式的判定问题。任何一个命题公式的解释数目总是有限的,所以命题逻辑的判定问题是可解的。判定方法有真值表法公式推演法

6、等价公式

  ⑴设A和B是两个命题公式,如果A、B在其任意解释下,其真值都是相同的,则称A和B是等价的,或逻辑相等,记为A B,读为A等价B,称A B为等价式

  ⑵若A和B的真值表是相同的,则A和B等价。两公式等价,不一定含有相同的命题变元

  ⑶⇋与 区别与联系:是逻辑联结词,属于目标语言中的符号,它出现在命题公式中, 不是逻辑联结词,属于元语句的符号,表示两个命题公式之间的一种充分必要(iff)关系,不属于这两个公式的任何一个公式中的符号。

  ⑷A B当且仅当A⇋B是永真式。

  ⑸等价式有下列性质:

    ①自反性:对任意公式A,有A A

    ②对称性:对任意公式A和B,若A B,则B A

    ③传递性:对任意公式A、B和C,若A B、B C,则A C

  ⑹基本等价式(命题定律)

    对合律:┐┐A A

    交换律:A∧B B∧A,A∨B B∨A,A⇋B B⇋A

    结合律:(A∧B)∧C A∧(B∧C),(A∨B)∨C A∨(B∨C),(A⇋B)⇋C A⇋(B⇋C)

    分配律:A∧(B∨C) A∧B)∨(A∧C),A∨(B∧C) A∨B)∧(A∨C)

    德摩根律:┐(A∧B) ┐A∨┐B,┐(A∨B) ┐A∧┐B

    等幂律:A∧A A,A∨A A

    同一律:A∧T A,A∨F A

     零律:A∧F F,A∨T T

    吸收律:A∧(A∨B) A,A∨(A∧B) A

    互补律:A∧┐A F(矛盾律),A∨┐A F(排中律)

    条件转化律:A→B ┐A∨B,A→B ┐B→┐A

    双条件式转化律:A⇋B (A→B)∧(B→A) (A∧B)∨(┐A∧┐B),┐A⇋B ┐(A⇋B)

    输出律:(A∧B)→C A→(B→C)

    归谬论:(A→B)∧(A→┐B) ┐A

7、代入规则和替换规则

  ⑴代入规则:在一个永真式A中,任何一个原子命题变元R出现的每一处,用另一个公式代入,所得公式B仍是永真式。

  ⑵替换规则:设A1是合式公式A的子公式,若A1 B1,将A中的A1用B1替换,得到公式B,则A B。满足该定理条件的替换,称为等价替换

  ⑶代入是对原子命题变元而言的,而替换通常可对命题公式实行;代入必须是处处代入,替换则可部分替换,也可全部替换。

8、对偶原理

  ⑴在给定的命题公式A中,若把∧和∨互换,F和T互换而得到另一个命题公式A*,则称A*为A的对偶式。显然,A也是A*的对偶式,可见,A与A*互为对偶式。

  ⑵对偶定理:设A和A*互为对偶式,P1,P2,…,Pn是出现A和A*中的原子命题变元,则┐A(P1,P2,…,Pn) A*(┐P1,┐P2,…,┐Pn),A(┐P1,┐P2,…,┐Pn) ┐A*(P1,P2,…,Pn)

  ⑶设A和B为两个命题公式,若A B,则A* B*

9、蕴含式

  ⑴设A和B是两个命题公式,若A→B是永真式,则称A蕴含B,记为A⇒B,称A⇒B为蕴含式,或永真条件式

  ⑵因为A→B不是对称的,即A→B和B→A不等价。对A→B来说,B→A成为它的逆换式;┐A→┐B称为它的反换式;┐B→┐A称为它的逆反式

  ⑶(A→B) (┐B→┐A),(B→A) (┐A→┐B)

  ⑷→和⇒区别与联系:→是逻辑联结词,属于对象语言中的符号,是公式中的符号;而⇒不是联结词,属于元语句中的符号,表示两个公式之间的关系,不是公式中的符号。联系:A⇒B成立,其充分必要条件A→B是永真式。

  ⑸蕴含式有下列性质:

    ①自反性:即对任意公式A,有A⇒A

    ②传递性:即对任意公式A、B和C,若A⇒B,B⇒C,则A⇒C

    ③对任意公式A、B和C,若A⇒B,A⇒C,则A⇒(B∧C)

    ④对任意公式A、B和C,若A⇒B,B⇒C,则(A∨B)⇒C

  ⑹设A和B是两个命题公式,A 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且B⇒A

  ⑺蕴含式证明:真值表法前件真推导后件真方法:设公式的前件为真,若能推导出后件也为真,则条件式是永真式,故蕴含式成立;后件假推导前件假方法:设条件式后件为假,若能推导出前件也为假,则条件式是永真式,即蕴含式成立。

  ⑻基本蕴含式

    化简式:A∧B⇒A,A∧B ⇒B

    附加式:A ⇒A∨B

    附加式变形:┐A⇒ A→B,B⇒ A→B

    化简式变形:┐(A→B) ⇒ A,┐(A→B) ⇒ ┐B

    假言推论:A∧(A→B) ⇒B

    拒取式:┐B∧(A→B) ⇒┐A

    析取三段论:┐A∧(A∨B) ⇒B

   条件三段论:(A→B)∧(B→C) ⇒A→C

   双条件三段论:(A⇋B)∧(B⇋C) ⇒A⇋C

   合取构造二难:(A→B)∧(C→D)∧(A∧C)⇒B∧D

   析取构造二难:(A→B)∧(C→D)∧(A∨C)⇒B∨D

   特别的,当B=D时,有:

   二难推论:(A→B)∧(C→B)∧(A∧C)⇒B,(A→B)∧(C→B)∧(A∨C)⇒B

   前后件附加:A→B⇒(A∨C)→(B∨C),A→B⇒(A∧C)→(B∧C)

   合取引入:A、B⇒A∧B

10、联结词的扩充

  设P、Q是任意两个原子命题,则:

  ⑴由合取非联结词↑把 P和Q连接成P↑Q,称它为P和Q的合取非式复合命题,读为“P合取非Q”。P↑Q的真值由命题P和Q的真值确定:当且仅当P和Q均为T时,P↑Q为F,否则P↑Q为T。“合取非”又常称为”与非“。

  ⑵由析取非联结词↓把 P和Q连接成P↓Q,称它为P和Q的析取非式复合命题,读为“P析取非Q”。P↓Q的真值由命题P和Q的真值确定:当且仅当P和Q均为F时,P↓Q为T,否则P↑Q为F。“析取非”又常称为”或非“。

  ⑶由条件非联结词↛把 P和Q连接成P↛Q,称它为P和Q的条件非式复合命题,读为“P条件非Q”。P↛Q的真值由命题P和Q的真值确定:当且仅当P为T而Q均为F时,P↛Q为T,否则P↛Q为F。有时也把条件非联结词记为“ “。

⑷由双条件非联结词把 P和Q连接成PQ,称它为P和Q的双条件非式复合命题,读为“P双条件非Q”。PQ的真值由命题P和Q的真值确定:当且仅当P和Q的真值不同时,PQ为T,否则PQ为F。双条件非又常称为异或,也常用符号⊕或 表示。

  ⑸与非性质:P↑Q Q↑P,P↑P ┐P,(P↑Q)↑(P↑Q) Q∧P,(P↑P)↑(Q↑Q) P∨Q

  ⑹或非性质:P↓Q Q↓P,P↓P ┐P,(P↓Q)↓(P↓Q) Q∨P,(P↓P)↓(Q↓Q) P∧Q

  ⑺异或性质:P⊕Q Q⊕P,P⊕(Q⊕R) (P⊕Q)⊕R,P∧(Q⊕R) (P∧Q)⊕(P∧R),P⊕P F,F⊕P P,T⊕P ┐P,若P⊕Q R,则Q⊕R P,P⊕P Q,且P⊕Q⊕R F

  ⑻已有9个联结词,不需要定义其他联结词

11、联结词的功能完全组

  ⑴扩充的4个联结词能由原有5个联结词分别替代。原有的五个联结词又能由联结词组{┐,∨}或{┐,∧}取代,为了表示方便,仍经常使用联结词组{┐,∨,∧}。也就是说,用最少的几个联结词就能等价表示所有的命题公式,这便是所要定义的联结词功能完全组。

  ⑵如果G满足:由G中联结词构成的公式能等价表示任意命题公式,G中任一联结词不能用其余联结词等价表示,称G为联结词功能完全组

  ⑶{┐,→}、{↑}、{↓}也都是联结词功能完全组,{┐,⇋}不是联结词功能完全组。

12、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⑴命题变元和命题变元的否定,称为文字。如果一个文字恰为另一个文字的否定,则称它们为一对相反文字

  ⑵设L1,L2,…,Lk都是文字,称L1∨L2∨…∨Lk为简单析取式,并称Li为析取项;L1∧L2∧…∧Lk为简单合取式,并称Li为合取项

  ⑶一个命题变元或其否定既可以是简单合取式,也可以是简单析取式。

  ⑷简单合取式为永假式的充分必要条件:它至少含有相反文字出现。

  ⑸简单析取式为永真式的充分必要条件:它至少含有相反文字出现。

  ⑹设A1,A2,…,Am为简单合取式,称A1∨A2∨…∨Am为析取范式。

  ⑺设B1,B2,…,Bn为简单析取式,称B1∧B2∧…∧Bn为合取范式。

  ⑻对于任何一个命题公式,都存在与其等价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⑼求范式算法:使用命题定律,消去除∧、∨和┐以外公式中出现的所有联结词;使用┐(┐P) P和德摩根律,将公式中出现的联结词┐都移到命题变元之前;利用结合律、分配律等将公式化成析取范式或合取范式。

  ⑽公式A为永假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析取范式中每个简单合取式至少包含一对相反文字。

  ⑾公式A为永真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合取范式中每个简单析取式至少包含一对相反文字。

  ⑿范式不唯一

13、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⑴在含有n个命题变元的简单合取式中,若每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不同时存在,而二者之一出现一次且仅出现一次,则称该简单合取式为小项,或布尔积。n个命题变元共形成2^n个小项。

  ⑵小项的性质:没有两个小项是等价的,即各小项的真值表都是不同的。任意两个不同的小项的合取式是永假的。所有小项的析取是永真的。每个小项只有一个成真指派,且其真值1位于主对角线上,这表明每个小项与其成真指派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⑶在给定公式的析取范式中,若其简单合取式都是小项,则称该范式为主析取范式。主析取范式有真值表法公式化归法两种求法。

  ⑷任意含n个命题变元的非永假命题公式都存在与其等价的主析取范式。任意含n个命题变元的非永假命题公式,其主析取范式是唯一的。

  ⑸在n个命题变元的简单析取式中,若每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不同时存在,而二者之一出现一次且仅出现一次,则称该简单析取式为大项,或布尔和。n个命题变元共形成2^n个大项。

  ⑹大项的性质:没有两个大项是等价的、。任意两个不同的大项的析取式是永真的。所有大项的合取是永假的。每个小项只有一个解释为假,且其真值0位于主对角线上,这表明每个大项与其成假指派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⑺在给定公式的合取范式中,若其简单析取式都是小项,则称该范式为主合取范式

  ⑻任意含n个命题变元的非永假命题公式都存在与其等价的主合取范式。任意含n个命题变元的非永假命题公式,其主合取范式是唯一的。

  ⑼从A的主析取范式求其主合取范式的步骤:求出A的主析取范式中没包含的小项,求出与这些小项下标相同的大项,做这些大项的合取,即为A的主合取范式。

  ⑽应用:判定公式类型;证明等价式成立。

14、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⑴在逻辑学中,把从前提(公理或假设)出发,依据公认的推理规则,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过程,称为有效推理形式证明,所得结论称为有效结论。这里关心的不是结论的真实性,而是推理的有效性。

  ⑵设A和C是两个命题,当且仅当A→C为T时,称C是A的有效结论,或C可由A逻辑推出

  ⑶P规则(前提引入规则):前提在推导过程中可视需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引入使用。

    V规则(结论引入规则):在推导过程中,前面已导出的有效结论都可作为后续推导的前提继续引入使用。

  ⑷推理常用方法:真值表法直接证明法(演绎法)间接证明法(反证法)

                                                                                                                                                                                                                                                                                                                                                                                                                                                                                                                                                                                                                                                                                                                                                                                                                                                             


阅读全文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