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urrentHashMap实现原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会员怎么注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21:13

HashMap在并发执行put操作时会引起死循环,因为多线程会导致HashMap的Entry链表形成环形数据结构,Entry的next节点永远都不会为空,就会产生死循环获取Entry。

HashTable容器使用synchronized来保证线程安全,当一个线程访问HashTable的同步方法,其他线程也访问同步方法时会进入阻塞或轮询状态,导致其效率低下。

ConcurrentHashMap使用锁分段技术来有效提升锁的并发访问率。首先将数据分成一段一段地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的时候,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

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

ConcurrentHashMap是由Segment数组结构和HashEntry数组结构组成。Segment是一种可重入锁,在ConcurrentHashMap里扮演锁的角色;HashEntry则用于存储键值对数据。一个ConcurrentHashMap里包含一个Segment数组。Segment的结构和HashMap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一个Segment里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每个HashEntry是一个链表结构元素,每个Segment守护着一个HashEntry数组里的元素,当对HashEntry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与它对应的Segment锁。

ConcurrentHashMap的操作

1.get操作

Segment的get操作是先经过一次再散列,然后使用这个散列值通过散列运算定位到Segment,在通过散列算法定位到元素。整个过程不需要加锁,只有读到空值才加锁,简单而高效。由于get操作只需要读不需要写,所以可以不用加锁。因此get方法将所要用到的共享变量都定义成volatile类型,它能够在线程之间保持可见性,能够被多线程读到,由于volatile字段的写操作总是优先于读操作,get操作得到的值总是最新的,所以保证了其不会读到过期的值。

2.put操作 

由于put方法里需要对共享变量进行写入操作,所以为了线程安全,在操作共享变量时必须得加锁。Put方法首先定位到Segment,然后在Segment里进行插入操作。插入操作需要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对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进行扩容,第二步定位添加元素的位置然后放在HashEntry数组里。

是否需要扩容。在插入元素前会先判断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是否超过容量(threshold),如果超过阀值,数组进行扩容。Segment的扩容判断比HashMap更恰当,因为HashMap是在插入元素后判断元素是否已经到达容量的,如果到达了就进行扩容,但是很有可能扩容之后没有新元素插入,这时HashMap就进行了一次无效的扩容。

如何扩容。扩容的时候首先会创建一个两倍于原容量的数组,然后将原数组里的元素进行再hash后插入到新的数组里。为了高效ConcurrentHashMap不会对整个容器进行扩容,而只对某个segment进行扩容。

3.size操作

如果我们要统计整个ConcurrentHashMap里元素的大小,就必须统计所有Segment里元素的大小后求和。相加时可以获取每个Segment的count的最新值,但是拿到之后可能累加前使用的count发生了变化,那么统计结果就不准了。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在统计size的时候把所有Segment的put,remove和clean方法全部锁住,但是这种做法显然非常低效。 因为在累加count操作过程中,之前累加过的count发生变化的几率非常小,所以ConcurrentHashMap的做法是先尝试2次通过不锁住Segment的方式来统计各个Segment大小,如果统计的过程中,容器的count发生了变化,则再采用加锁的方式来统计所有Segment的大小。

那么ConcurrentHashMap是如何判断在统计的时候容器是否发生了变化呢?使用modCount变量,在put , remove和clean方法里操作元素前都会将变量modCount进行加1,那么在统计size前后比较modCount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得知容器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