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共享单车的盛世危局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dows toolkit 2.6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9:38

2017,共享单车的盛世危局


       这个话题有些不合时宜。

      之所以说不合时宜,是因为当下共享单车市场火热:摩拜、ofo纷纷以高估值融资数亿美元,众多跟随者纷纷入局,共享单车的颜色都不够用了,以至深圳街头出现了“七彩单车”。让跟随者跟随不及的是,摩拜、ofo、小蓝等先行者已经漂洋过海,登陆欧美。

        在这样火热的共享单车市场之下,来谈共享单车盛世危局,确实在些不合时宜。加之我个人也是创业者,在自己创业的时候褒贬其他创业项目,也有些不合时宜的,至少得小心谨慎。但我作为一个创业者,常常面临产品模式、商业模式的选择的困局,常常要思考创业者面临种种危机,也愿意分享自己真实的思考,善意地探讨行业状态与发展方向,以期行业健康成长,是我所愿——而不是随大流唱赞歌或是落井下石——那样才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判断共享单车的盛世危局,出于五点考虑:

第一:定价不符合互联网经济规律。

        服务定价是一项服务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公共共享单车通常定价不超过0.5元/小时,甚至免费,但当下共享单车,最少也是0.5元/30分钟,更有1元/30分钟的,比传统的贵2到4倍。例如:深圳盐田绿道自行车第一小时骑行免费,此后0.5元/小时。共享单车与之相比,无疑是天价。因此,在深圳盐田,摩拜、ofo都难以与传统公共共享单车抗衡。

32120001c4319df2910c

​图:共享单车在深圳市盐田区遇冷

        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的共享单车模式,不需要建桩成本,不需要线下手续,却无法在价格上取得对传统公共单车的优势,充分说明共享单车的定价模式存在问题。

        我们假定这种定价模式可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上班族用户一天骑行2次,每次付费1元,每年骑行的天数200天,则其年共享单车消费将达到400元,已经接近、甚至超出了一辆ofo共享单车的价格了。对于我这样的重度用户,每天骑行4次,则年消费将达到800块!这样的定价,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是暴利,对消费者来说则是定价过高了。这个例子的共享单车企业暴利,还没考虑到押金利息(理财)的因素。以摩拜单车为例:其押金总额大约300亿元,考虑到用户退押金的备用金之外,在政策(其实没有明确的政策限制)许可范围内对这些押金进行稳健的理财投资,如果有10%的收益的话,也将达到惊人的3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共享单车定价模式不尽合理的另一个明证。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享单车目前主流的、不合理、不成熟的定价模式,必将会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评判”。众多共享单车其实也多多少少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普遍采用免费策略,这一方面是竞争所迫,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认识到定价的问题,试图做临时性的调整并做进一步观望。但价格是服务的基本要素,不可能总是采用权宜之计,如果不根本解决,这种定价就会被市场跟随者冲击,比如,深圳街头近来就出现了“终身免费”的赳赳单车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价格这个服务基本要素不符合互联网经济减少交易环节、降低服务成本的经济规律,是当前共享单车的一个危局。

第二:共享单车产品模式问题——粘性差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好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制造用户依赖,因此,是否具备粘性是判断产品优劣的一个关键指标。

         这些共享单车厂家能否构建用户对自家服务内容的依赖?不难看出,用户使用一次服务,即等同于这个用户已经流失。因为下一次这个用户出行时,并不会绑死在这个共享单车服务上。他仍有很多选择:步行、自驾、顺风车、公交汽车、地铁、出租车、电动车、摩托车以及其它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等。

         由于产品粘性低下,厂家只能持续烧钱赢取新用户,所以这几年我们看到摩拜们一轮轮的融资。这犹如抱薪救火,薪尽火灭。如此没有粘性,反复折腾市场参与者烧钱的共享单车服务,有没有危局呢?

第三: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正走向共享经济的反面——追求垄断

         缺少粘性,价格高企,难道共享单车模式此路不通?那倒不是,江湖上仍有一招赢家通吃的绝招。上一轮创业热潮中的“滴滴出行”就是它们的榜样:比赛烧钱,烧死中小竞争对手,形成寡头局面,进而合并,最终达成垄断。结果则是司机和乘客怨声载道,完全走向了“共享经济”的反面。

          共享经济作为新经济,就应该在市场竞争中打拼,迎接市场的检验。正如马云所说的那样,“我们需要竞争对手共同做大市场,需要竞争对手来逼迫我们做得更完美”。追求垄断的“共享经济”,就走向了共享经济的反面,是“伪共享经济”。滴滴已经在这个危局之中了,共享单车极有可能正在走向这一危局。

第四:共享单车经济正走在反创新的路上——低水平重复

           深圳街头和城中村里共享单车堆成堆的现象并不鲜见,“颜色用完就不会再有共享单车跟随者出现”的调侃已经被“证伪”,“七彩单车”已经“摆脱”了单调色彩的束缚出现在深圳街头。

         共享单车,一个小创新带来的生意,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资本大鳄们拼财务财技的战场。而一些小投资者,不懂科技产业,只懂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自思也能做得了这“高科技”产品,也纷纷加入这场角逐。这些小投资者不知道这已经是资本的游戏,与科技无关了,他们从决策进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失败了。

          这样低水平的重复,已经成为科技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笑话——为什么不把资本投入到更有创造力更有潜力的领域,而是非要花钱在街头摆上一堆又一堆的废铁呢?浪费资本,错配资源,难道不是共享单车的危局?

32120001d24d3f8292d8

​图:城市中屡见不鲜的共享单车垃圾堆

​第五:共享单车盲目扩张——商业模式未经验证下的盲目扩张是危险的。

         共享单车漂洋过海,登陆新加坡及欧美等国家,看起来光鲜,但如果我们想想以上的几点,尤其是价格不尽合理、产品粘性不足,以及追求垄断的模式,不难得出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在我国国内还远非成熟的结论。

         在商业模式尚未合理、成熟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出海,是出于什么考虑呢?规模做大了就会合理吗?我们看看国内有些企业,做得风声水起,在国内的产品模式、商业模式基本也算成熟了,有的甚至还到纳斯达克上了市,但由于他们的产品模式、商业模式过于依赖中国特色,这样的业务,想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却只能是一个梦。

          国外的风俗习惯、保险体系、法律制度,与中国有很大区别,在自身模式不成熟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却要“出海”,或许将面临一个个的坑。

         当下的共享单车,证明了需求存在,并且有智能硬件能够很好地满足需求。但是,有这些不见得就能形成了一个模式可行的行业。就好比你在街上撒钱送钱给人,肯定也有需求,也能热闹非凡,但不能成其为一个模式可行的生意。

         共享单车要想成功,还是要在基本的产品模式、商业模式方面下功夫,要在这些方面有大的调整,否则,共享单车也不过是一个“撒币”的生意而已。

          这,就是共享单车的盛世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