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gameengine 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7:58

                周五了,本来是一周的总结,新面貌到了csdn,总结下从学校到实习,再到现在的一个生活状态

                大学(2012-2016)

               从2014年开始,因为自己学的数字媒体技术,编程、设计都有学,当时想做点什么东西出来,当时正在学习cocos2dx,当时的版本还是2.2.2,我们从最开始的五个人,一款练手的跑酷游戏开始,逐渐走上了研发的道路,在团队里,我什么都干,UE策划+美术+程序,因为当时仅仅是客户端的实现,没有涉及到服务器(当时不懂)内容,所以,服务器的规则都没有实现,仅仅是客户端的展现,这个可以说是一个最先的尝试。

               到后来,团队有大神加入,我就只负责策划之类的事情,引擎也还是cocos,是个竖版关卡类游戏,因为没有经验,关卡的布局,都是程序写死的一些关卡设计,没有灵活去配置,当时想到这些配置问题,但是仅仅是从代码中程序配置,不像现在表、xml之类的配置,可以说那时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一个演示demo,总共是6关。

               接下来就是第一个3D项目了(虽然也是一个demo产品),当时柴静的《穹顶之下》比较火,我们做了一个以雾霾为主题的一个解谜闯关类游戏,团队总共是9个人,配置为1个策划,2个美术(1个3D,1个2D),三个程序,都是前端。由于当时设计是环保公益为主题,没有想过要商业化链接服务器赚钱等等这些事情,仅仅是想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最后demo做出来4关,第一关、第二关相对完善,场景运用和人物的结合自我感觉挺好的,第三关、第四关,由于雾霾的加重会让玩家感觉到压抑,给人不好的感觉。

              当然,这些中间还有中间接了个H5的微信小游戏,当时做了两个月吧

              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暑假,在学校没干啥好事情,就是自己玩了。最后也都是攒了经验了0.0

              大学,经历过一些事情,大家一起为比赛准备,大家一起光着肩膀埋头干,(福州暑假的天,在一个没有空调的活动室里(美术妹子一开始很差异,到最后也习惯了)),到最后,我实习,工作,都源于我这些积攒的经验,谢谢那些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谢谢那些在一起的人

              未完待续.........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