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启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据科学导论 pdf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9 10:05

从莎剧的传承给我们的启发。

1

背景

莎士比亚的戏剧我中学时已经读了,比如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 (Macbeth),但是那个时候只当成一个简单故事来读,虽然有些情节很独特,但总觉得很老, 与现代脱节。
大概一个月前,我在北京“喜剧院”看莎翁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文版),非常不错,虽然故事大概都听过,但看戏有更高的代入感。我便在kindle下载了它的英文原文,读了一些场景的英文对话,虽然是几百年前的英语,与现代英语有不同,但绝大部分的对白还可以读懂。
上周,在从北京飞香港的港龙飞机上,我用了2个多小时看完Shakespeare GLOBE录影版的“威尼斯商人”——原汁原味英文版。(从30年代,Wanamaker先生开始在本来莎翁年代剧场旁——英国伦敦Bankside,完全按照原本的建筑设计重建剧场,最终在10年前完成)。如下图:


演员在简单的台上,三面被观众围住,观众的数量控制1500左右,让观众感受400多年前看戏的感受,和现代的剧院感觉很不一样。
现在的表演,一方面所有对白遵从莎翁的原文(因我也在看原文,所以了解),一方面又融入了一些新的表演方式,完全不觉得过时。
例如在第二场:原著是仆人Lancelot Gobbo一人在自言自语是否离开犹太人老板的内心对话,当时演Lancelot Gobbo的演员便拉了两位台下的现场观众上台,一位女士站在左边代表要忠于主人,另一位男士站在右边代表要叛离,投靠新主。虽然两位男女当时都有点尴尬,但这正让所有观众更加代入,都开心地笑起来。

2

启发


一部好的戏剧是能够令在观众看完后,思考和回味。
在我看完这次“威尼斯商人”的演出,真深刻感到莎剧的对白字字珠玑,如同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一样——每个音符都有其作用–多一个或少一个都不行。真正感受到莎剧为何可以经久不衰。
莎剧真可算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会问:“虽然莎剧本身很好,但是距离我们年代久远(400多年),为什么还能流行到现在?”
英国为莎剧的流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专业剧团/演员, 剧场, 电视/电影等(不少我们认识的英国演员都演过莎剧) 。而且英国中小学校里,莎剧是标准课程之一,并且有一套很成熟的教学方法。
我随便抽了一本牛津中学关于“威尼斯商人”的课本(Oxford School Shakespeare),发现它教学方式和跟我以前在香港接受到的完全不同,中间有很多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参与来学习。
这些英国中学用来教莎士比亚的的方法,也很类似我们现在在项目管理或软件工程中的培训方式:
1  例如, 利用一些经典的语句,要求学生尽快从戏剧里找出是哪一幕?哪个场景?
  例如:第二幕,第七个场景,第65行,”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
  (Act 2, Scene 7, line 65 ‘Ali that glisters is not gold’)

这就好比我们在做CMMI培训时,当讲完模型框架、参考资料后,会写出一些实际的场景,要求学生对应上模型的某一条。

2  看图说故事Every picture tells a story


利用一些照片,要求学生说出里面的角色,发生什么事,在戏中的哪一幕?
我们做敏捷培训时,也会利用一些实际开发团队工作场景照片,要求学生分享他们实际上在开发团队的位置布置和沟通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情况。

3 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
帮助学生深入探讨戏剧主题背后的一些思路,例如:“威尼斯商人”有一幕是借钱:
两个朋友A和B,B要和A借钱,B觉得不好意思,但是这笔钱对他很重要,他还是硬着头皮找A,A如何反应?B能够得到款吗?最后两位是否还是朋友?
在我们做过程改进培训中,介绍过回顾/评审的概念后,会用角色扮演:
比如会写出具体的回顾或者评审背景与场景,做练习时,让学员担当不同的角色,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回顾或评审的一些思路。

3

探讨


上周跟一个客户领导吃饭,谈到现在的90后和以前70、80后不同,他认为要令90后新员工可以尽快为公司做贡献,方式要和以前对70、80后不一样。他也很认同培训(尤其是对新入职员工)很重要,但怎样做培训才有效果?
我完全同意,现在新一代的人,对整个培训的要求和以往不同,以往都是老师讲学员听。但现代的学员不一定对老师的说法全盘接受,会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我们做培训时,会尽量让学生从一些互动的环境中,自己找出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比传统授课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探索,思考,深度学习。



总结美国敏捷大师Dr Cockburn说得好:无论敏捷/ CMMI模型里都是很好的最佳实践 , 从70/80 年代到今,我们不缺最佳实践 , 缺的是怎样改变人的思维, 开始真正地让开发团队使用这些最佳实践, 有效的培训是一个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