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秦史

来源:互联网 发布:核盾网络验证使用方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13:37

         秦史的篇幅很短,只有100来页。对于一个对史不是很了解的人来说,突然想写一篇总结,好像无从下手。

        秦在中国历史的意义是无疑巨大,他让中国从分封领土制国家变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统一的国家。其实我带着最大的两个问题来读这些。第一,为什么是秦统一了中国?第二,为什么又那么短暂?

        史书给了几个大的总结:

1、地理位置,秦地孤立与各国之外,有一些天然好的屏障;

        2、农业发达;

        3、军事技术;

        4、崇尚武德;

        5、人才善用;

        6、统治者长寿;

        7、严刑法律。

         分析成功,通过后解释无疑都是能说的通的,就好像我们说一个人他事业成功了,我们肯定会从他小时候开始分析,这人怎么聪慧懂得做人,然后再分析他在几个关键点是怎么能把握机会。秦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强大的,太弱小,只能被打压跟利用。秦的变法也是巨大的,从商鞅,到吕不韦,再到李斯,一直采取法家治国。春秋时代璀璨的智慧学者们思考出来治理国家的方法,得以运用。治理国家一直是两套思路,一是通过法律来约束管理百姓,二是通过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一个稳定的的内部环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要素,秦通过法律来维护内部环境的稳定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个不得不提秦始皇这个人,历史虽然说有总体趋势,但总是会冒出个别人,他们能把趋势迅速变现。

         秦朝又是极其短暂的,秦的灭亡分析主要基因一下几个方面

1、道德因素;

        2、智能缺陷;

        3、摒弃传统;

        4、社会因素;

        5、资源过分紧张。

        暴乱肯定是必然的,就算没有陈胜,也会有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冒出来。在一个国家刚刚形成的时候,国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公民的思想,这也是打江山与守江山的不同,打江山靠的是枪杆子,守江山靠的是建立思想殖民,所以后来的王朝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其实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战国那种各国的模式没有一直延续下去,为什么最终还是会走向统一?是统一了好管理,避免混战,还是人们集体思想是趋于统一的。春秋时代,先闲们都在思考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这是人思维的觉醒。人是一个在不断改进自己生活环境的动物,当旧的制度与思维不适合当前社会,打乱之后又重新整合,感谢秦给我们整合出一个国家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