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Event Loop 机制详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图片分辨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9:10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16364

作者:王下邀月熊


1. 事件循环机制详解与实践应用

JavaScript 是典型的单线程单并发语言,即表示在同一时间片内其只能执行单个任务或者部分代码片。换言之,我们可以认为某个同域浏览器上下中 JavaScript 主线程拥有一个函数调用栈以及一个任务队列(参考 whatwg 规范);主线程会依次执行代码,当遇到函数时,会先将函数入栈,函数运行完毕后再将该函数出栈,直到所有代码执行完毕。当函数调用栈为空时,运行时即会根据事件循环(Event Loop)机制来从任务队列中提取出待执行的回调并执行,执行的过程同样会进行函数帧的入栈出栈操作。每个线程有自己的事件循环,所以每个 Web Worker有自己的,所以它才可以独立执行。然而,所有同属一个 origin 的窗体都共享一个事件循环,所以它们可以同步交流。

Event Loop(事件循环)并不是 JavaScript 中独有的,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异步编程实现中;所谓的 Event Loop 即是一系列回调函数的集合,在执行某个异步函数时,会将其回调压入队列中,JavaScript 引擎会在异步代码执行完毕后开始处理其关联的回调。



在 Web 开发中,我们常常会需要处理网络请求等相对较慢的操作,如果将这些操作全部以同步阻塞方式运行无疑会大大降低用户界面的体验。另一方面,我们点击某些按钮之后的响应事件可能会导致界面重渲染,如果因为响应事件的执行而阻塞了界面的渲染,同样会影响整体性能。实际开发中我们会采用异步回调来处理这些操作,这种调用者与响应之间的解耦保证了 JavaScript 能够在等待异步操作完成之前仍然能够执行其他的代码。Event Loop 正是负责执行队列中的回调并且将其压入到函数调用栈中,其基本的代码逻辑如下所示:

while (queue.waitForMessage()) {  queue.processNextMessage();}

完整的浏览器中 JavaScript 事件循环机制图解如下:



在 Web 浏览器中,任何时刻都有可能会有事件被触发,而仅有那些设置了回调的事件会将其相关的任务压入到任务队列中。回调函数被调用时即会在函数调用栈中创建初始帧,而直到整个函数调用栈清空之前任何产生的任务都会被压入到任务队列中延后执行;顺序的同步函数调用则会创建新的栈帧。总结而言,浏览器中的事件循环机制阐述如下:

  • 浏览器内核会在其它线程中执行异步操作,当操作完成后,将操作结果以及事先定义的回调函数放入 JavaScript 主线程的任务队列中。
  • JavaScript 主线程会在执行栈清空后,读取任务队列,读取到任务队列中的函数后,将该函数入栈,一直运行直到执行栈清空,再次去读取任务队列,不断循环。
  • 当主线程阻塞时,任务队列仍然是能够被推入任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页面的 JavaScript 进程阻塞时,我们触发的点击等事件,会在进程恢复后依次执行。

2. 函数调用栈与任务队列

在变量作用域与提升一节中我们介绍过所谓执行上下文(Execution Context)的概念,在 JavaScript 代码执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拥有一个全局上下文,多个函数上下文或者块上下文;每个函数调用都会创造新的上下文与局部作用域。而这些执行上下文堆叠就形成了所谓的执行上下文栈(Execution Context Stack),便如上文介绍的 JavaScript 是单线程事件循环机制,同时刻仅会执行单个事件,而其他事件都在所谓的执行栈中排队等待:



而从 JavaScript 内存模型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内存划分为调用栈(Call Stack)、堆(Heap)以及队列(Queue)等几个部分:



其中的调用栈会记录所有的函数调用信息,当我们调用某个函数时,会将其参数与局部变量等压入栈中;在执行完毕后,会弹出栈首的元素。而堆则存放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譬如程序分配的变量与对象。队列则包含了一系列待处理的信息与相关联的回调函数,每个 JavaScript 运行时都必须包含一个任务队列。当调用栈为空时,运行时会从队列中取出某个消息并且执行其关联的函数(也就是创建栈帧的过程);运行时会递归调用函数并创建调用栈,直到函数调用栈全部清空再从任务队列中取出消息。换言之,譬如按钮点击或者 HTTP 请求响应都会作为消息存放在任务队列中;需要注意的是,仅当这些事件的回调函数存在时才会被放入任务队列,否则会被直接忽略。

譬如对于如下的代码块:

function fire() {    const result = sumSqrt(3, 4)    console.log(result);}function sumSqrt(x, y) {    const s1 = square(x)    const s2 = square(y)    const sum = s1 + s2;    return Math.sqrt(sum)}function square(x) {    return x * x;}fire()

其对应的函数调用图(整理自这里)为: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Promise.then 是异步执行的,而创建 Promise 实例 (executor) 是同步执行的,譬如下述代码:

(function test() {    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4)}, 0);    new Promise(function executor(resolve) {        console.log(1);        for( var i=0 ; i<10000 ; i++ ) {            i == 9999 && resolve();        }        console.log(2);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5);    });    console.log(3);})()// 输出结果为:// 1// 2// 3// 5// 4

我们可以参考 Promise 规范中有关于 promise.then 的部分:

promis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2.2.4 onFulfilled or onRejected must not be called until the execution context stack contains only platform code. [3.1].Here “platform code” means engine, environment, and promise implementation code. In practice, this requirement ensures that onFulfilled and onRejected execute asynchronously, after the event loop turn in which then is called, and with a fresh stack. This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either a “macro-task” mechanism such as setTimeout or setImmediate, or with a “micro-task” mechanism such as MutationObserver or process.nextTick. Since the promise implementation is considered platform code, it may itself contain a task-scheduling queue or “trampoline” in which the handlers are called.

规范要求,onFulfilled 必须在执行上下文栈(Execution Context Stack) 只包含 平台代码(platform code) 后才能执行。平台代码指引擎,环境,Promise 实现代码等。实践上来说,这个要求保证了 onFulfilled 的异步执行(以全新的栈),在 then 被调用的这个事件循环之后。

3. MacroTask(Task) 与 MicroTask(Job)

在面试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如下的代码题,其主要就是考校 JavaScript 不同任务的执行先后顺序:

// 测试代码console.log('main1');// 该函数仅在 Node.js 环境下可以使用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process.nextTick1');});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process.nextTick2');    });}, 0);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 then');});console.log('main2');// 执行结果main1promisemain2process.nextTick1promise thensetTimeoutprocess.nextTick2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介绍过 JavaScript 的主线程在遇到异步调用时,这些异步调用会立刻返回某个值,从而让主线程不会在此处阻塞。而真正的异步操作会由浏览器执行,主线程则会在清空当前调用栈后,按照先入先出的顺序读取任务队列里面的任务。而 JavaScript 中的任务又分为 MacroTask 与 MicroTask 两种,在 ES2015 中 MacroTask 即指 Task,而 MicroTask 则是指代 Job。典型的 MacroTask 包含了 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requestAnimationFrame, I/O, UI rendering 等,MicroTask 包含了 process.nextTick, Promises, Object.observe, MutationObserver 等。 二者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参考 whatwg 规范 中的描述:一个事件循环(Event Loop)会有一个或多个任务队列(Task Queue,又称 Task Source),这里的 Task Queue 就是 MacroTask Queue,而 Event Loop 仅有一个 MicroTask Queue。每个 Task Queue 都保证自己按照回调入队的顺序依次执行,所以浏览器可以从内部到JS/DOM,保证动作按序发生。而在 Task 的执行之间则会清空已有的 MicroTask 队列,在 MacroTask 或者 MicroTask 中产生的 MicroTask 同样会被压入到 MicroTask 队列中并执行。参考如下代码: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Start of queue");  bar();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Middle of queue");  }, 0);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d");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d again");    });  });  console.log("End of queue");}function bar() {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tart of next queue");  }, 0);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End of next queue");  }, 0);}foo();// 输出Start of queueEnd of queuePromise resolvedPromise resolved againStart of next queueEnd of next queueMiddle of queue

上述代码中首个 TaskQueue 即为 foo(),foo() 又调用了 bar() 构建了新的 TaskQueue,bar() 调用之后 foo() 又产生了 MicroTask 并被压入了唯一的 MicroTask 队列。我们最后再总计下 JavaScript MacroTask 与 MicroTask 的执行顺序,当执行栈(call stack)为空的时候,开始依次执行:

《这一段在我笔记里也放了好久,无法确定是否拷贝的。。。如果有哪位发现请及时告知。。。(*ฅ́˘ฅ̀*)♡》


  1. 把最早的任务(task A)放入任务队列
  2. 如果 task A 为null (那任务队列就是空),直接跳到第6步
  3. 将 currently running task 设置为 task A
  4. 执行 task A (也就是执行回调函数)
  5. 将 currently running task 设置为 null 并移出 task A
  6. 执行 microtask 队列
  • a: 在 microtask 中选出最早的任务 task X
  • b: 如果 task X 为null (那 microtask 队列就是空),直接跳到 g
  • c: 将 currently running task 设置为 task X
  • d: 执行 task X
  • e: 将 currently running task 设置为 null 并移出 task X
  • f: 在 microtask 中选出最早的任务 , 跳到 b
  • g: 结束 microtask 队列


  1. 跳到第一步

此处转载另一位博主

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sjn0503/article/details/76087631

放个面试题,抛个砖:

console.log('start')const interval = setInterval(() => {    console.log('setInterval')}, 0)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1')  Promise.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3')      })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4')      })      .then(()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2')          Promise.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5')              })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6')              })              .then(() => {                clearInterval(interval)              })        }, 0)      })}, 0)Promise.resolve()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1')    })    .then(() => {        console.log('promise 2')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不着急揭晓答案,先分析

首先知晓:

js是单线程语言

也就是说一次就只能做一件事情。

多数的网站不需要大量计算,程序花费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磁盘 I/O 和网络 I/O 上面

虽然SSD读取很快,但和CPU处理指令的速度比起来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且网络上一个数据包来回的时间更慢(注意过游戏的延迟吗)

so: 一些cpu直接执行的任务就成了优先执行主线任务,然后需要io返回数据的任务就成了等待被执行的任务

所以才会有同步任务(synchronous)和异步任务(asynchronous)之分

同步任务:

在主线程上排队执行的任务,前一个任务执行完毕,才能执行后一个任务;

异步任务:

不进入主线程、而进入”任务队列”(task queue)的任务,只有”任务队列”通知主线程,某个异步任务可以执行了,该任务才会进入主线程执行。

总之:

只要主线程空了,就会去读取”任务队列”,这就是JavaScript的运行机制

Microtasks Macrotasks

任务队列不止一个,还有 microtasks 和 macrotasks

microtasks:

  • process.nextTick
  • promise
  • Object.observe
  • MutationObserver

macrotasks:

  • setTimeout
  • setInterval
  • setImmediate
  • I/O
  • UI渲染

whatwg规范:https://html.spec.whatwg.org/multipage/webappapis.html#task-queue

  • 一个事件循环(event loop)会有一个或多个任务队列(task queue)
  • task queue 就是 macrotask queue
  • 每一个 event loop 都有一个 microtask queue
  • task queue == macrotask queue != microtask queue
  • 一个任务 task 可以放入 macrotask queue 也可以放入 microtask queue 中

理解了这些定义之后,再看执行原理:

事件循环的顺序,决定了JavaScript代码的执行顺序。它从script(整体代码)开始第一次循环。之后全局上下文进入函数调用栈。直到调用栈清空(只剩全局),然后执行所有的micro-task。当所有可执行的micro-task执行完毕之后。循环再次从macro-task开始,找到其中一个任务队列执行完毕,然后再执行所有的micro-task,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还要注意一点:

包裹在一个 script 标签中的js代码也是一个 task 确切说是 macrotask。

所以文首面试题的答案为:

start 
promise 1 
promise 2 
setInterval 
setTimeout 1 
promise 3 
promise 4 
setInterval 
setTimeout 2 
promise 5 
promise 6

简单来讲,整体的js代码这个macrotask先执行,同步代码执行完后有microtask执行microtask,没有microtask执行下一个macrotask,如此往复循环至结束



这里补充两点:

callstack中有一个anonymous 是全局的执行上下文,仅此一个

setInterval是等待X秒后创建MacroTask Queue然后把它排在当前最后一个MacroTask Queue后面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