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Java语言实现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页版淘宝看微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6 12:22

一.冒泡排序英语:Bubble Sort,台湾另外一种译名为:泡沫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以上复制自维基百科。

代码如下:

 /**     *  冒泡排序     */    private void bubbleSort(int[] numbers){        if(numbers==null||numbers.length==0){            return;        }        int lenght=numbers.length;        int temp;        for (int i=0;i<lenght-1;i++){            for(int j=0;j<lenght-1-i;j++){                if(numbers[j]>numbers[j+1]){                    temp=numbers[j];                    numbers[j]=numbers[j+1];                    numbers[j+1]=temp;                }            }        }    }

二、插入排序英语: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一般来说,插入排序都采用in-place在数组上实现。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2.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3.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4.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5.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6. 重复步骤2~5
以上复制自维基百科

代码如下:
 /**     *   插入排序     */    private void insertionSort(int[] numbers) {        if(numbers==null||numbers.length<=1){            return;        }        int size=numbers.length;        int current;//当前遍历到的值        for(int i=1;i<size;i++){//从第二个下标开始遍历            current=numbers[i];            for(int j=0;j<i;j++){//遍历当前下标之前的数据,与当前值做比较                if(current<numbers[j]){                    //将当前下标开始的数据往后移动一个单位                    for(int k=i;k>j;k--){                        numbers[k]=numbers[k-1];                    }                    //往后移动后会留出一个空的位置,将当前遍历到的值放入该位置                    numbers[j]=current;                    break;                }            }        }    }





阅读全文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