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这两年

来源:互联网 发布:爱思软件助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6:52

2015年10月进入一家初创公司,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感觉被忽悠了,没有当初承诺的老司机带路,摸石头过河一把辛酸。

第一个月没睡过安稳觉,每晚脑补到凌晨,自学了主流的开发框架。通过频繁的交流和阅读他人优秀的代码,对自己编码和规范上有极大的提升,利用上下班时间脑补前端知识,试用期轻松就过了。

次月,开始第一个项目,负责商城商品部分的功能,没啥说的,清一色的增删改查操作,年底前按时完成工作。


2016年3月以前,新项目没开始,将近一个月的空档期,把日常使用的技术认真梳理了一轮,经过了前一个项目,整理出一些可复用的工具,事实证明,在往后一年中,这些工具对我参与的项目帮助极大,各种工具也在不断的完善中。

2016年3月,开始新项目,因中途经常修改需求,弄得相当不愉快;更气愤的是隔天就要开一次会议,天天灌输心灵鸡汤,非常反感。


2016年6月,萌生辞职念头,原因有二: 隔三差五吹逼,看不惯;缺乏技术储备,成长受阻。


2016年7月中,炎热的午后,不知道老板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叫全部技术人员再次跑到他家去开会,下午三点室外温度接近40度,要从会展中心跑到20公里开外的五合大学城,没啥可想的走人。


2016年8月玩乐与面试中度过,陆续收到差不多10个入职通知。月底入职现在的公司,第一次看到公司的项目代码,心凉。


2016年9月初新项目,只能按照公司之前项目的架构方式开发;硬着头皮做完,不开心,很可能写了整个生涯中最臭的代码,想过就此离开。


2017年 1月,为今后公司项目开发效率的提高,终于可以使用主流的技术,有效的消除隐患,设计并实现了常用的插件和工具,其中难免插曲, 团队中比较缺乏有前瞻性的技术人员,更缺乏能力出重的服务端技术员,偶尔听到一些不和谐的音调。


2017年3月份重做项目,代码可追溯到10年前,这个项目有些年代了。尽管重新设计,但我不希望它和10多年前一样,在当时的环境下所设计的东西,必然有诸多局限性,当这些都不是我能做主的。当你足够了解需求之后配合日常所见主流设计方式,脑海中自然勾勒出项目大体设计蓝图,剩下的就去编码实现了,依靠旧项目的模型来开发的后果必然使人潜意识的按照旧的方式实现,在我看来前端就是换了个ui,后端优化了代码仅此而已,对于一个热爱技术的人来说,有些难以接受。

2017年8月份做代码检测,发现各种问题,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有直接复制旧系统代码的,代码存在冗余且不规范,绝度难以容忍。其实复制粘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复制粘贴进去了什么东西。月底,为某系统升级;可算是见识到了一个缺乏主动性的程序员是如何工作的,起码也有五年左右的工作经历,很多时候感觉还不如一个合格的应届毕业生,纳闷了-------忍。


2017年9月份,因需求不明确,导致项目验收不通过,项目整改的工作丢到我手上,我没有改他人代码的习惯,尤其是不符合要求的代码,且负责该项目的同事已经离职,选择把整个项目代码删除,并且相信自己能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进度 尽管删除所有代码这件事做法不太合适。

转眼一年,在技能成长上,没有达到预期值,感觉有些失落。还好在网络另一端社区、QQ群组结识不少朋友,相互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少走弯路。


在一个平均只有27岁左右的10来个人年轻团队里,他缺乏了应有的血性和韧性。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