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Linux用户管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拉尼娅王后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1 20:43


实验二      Linux用户管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理;

    2、理解与用户管理有关的工具与命令的具体作用以及关键部分的内容;

    3、从用户管理的角度初步理解系统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二、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

     1、使用vi进行文档编辑,如何控制光标的移动、两种模式的切换、字符串的查找与替换、行号的设置、如何存盘退出。

     2、熟悉Linux用户管理各种功能,如何增加用户与用户组,并将两个用户设为同组用户。


三、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1、如何进行模式切换(哪两种模式)?

    答:刚进入vi界面时,(按Esc进入Command(命令)模式)用户一般处于Command(命令)模式,还不能直接对文本进行字符输入,而只能输入一些命令切换模式或对文件进行其它编辑操作。

   哪两种模式:(1)Command(命令)模式:用于输入命令;(2)Insert(插入)模式:用于插入文本。


    2、 a A I i o O这些命令的功能是什么?

     文件编辑器vi——文本的插入命令:

            a 在光标之后插入

            A在光标所在行的行末插入

           i:在光标之前插入   

           I:在光标所在行的行首插入

            o在光标所在行的行的上面插入一行

           O在光标所在行的行的下面插入一行


    3、/etc/passwd/etc/group中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答:1. 在/etc/passwd 中,每一行都表示的是一个用户的信息;一行有7个段位;每个段位用:号分割。

                  第一字段:用户名(也被称为登录名);
             第二字段:口令;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个x,其实密码已被映射到/etc/shadow 文件中;
             第三字段:UID ;用户识别码,通常Linux对于UID有几个限制;
             第四字段:GID;与配置文件/etc/group有关,用来规范用户组的;
             第五字段:用户名全称,这是可选的,可以不设置,用来解释用户的意义的,通它提供很多的讯息;
             第六字段:home目录-用户的家目录所在位置;
             第七字段:用户所用SHELL 的类型,设置为/bin/bash ;

                

                2./etc/shadow 文件的内容包括9个段位,每个段位之间用:号分割。

                第一字段:用户名(也被称为登录名),在/etc/shadow中,用户名和/etc/passwd 是相同的,且这个字段是非空的;
           第二字段:密码(已被加密),如果是有些用户在这段是x,表示这个用户不能登录到系统;这个字段是非空的;
           第三字段:上次修改口令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从1970年01月01日算起到最近一次修改口令的时间间隔(天数),您可以通过passwd 来修改用户的密码,然后查看/etc/shadow中此字段的变化;
           第四字段:两次修改口令间隔最少的天数;如果设置为0,则禁用此功能;也就是说用户必须经过多少天才能修改其口令;此项功能用处不是太大;默认值是通过/etc/login.defs文件定义中获取,PASS_MIN_DAYS 中有定义;
          第五字段:两次修改口令间隔最多的天数;这个能增强管理员管理用户口令的时效性,应该说在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是系统默认值,是在添加用户时由/etc/login.defs文件定义中获取,在PASS_MAX_DAYS 中定义;
            第六字段:提前多少天警告用户口令将过期;当用户登录系统后,系统登录程序提醒用户口令将要作废;如果是系统默认值,是在添加用户时由/etc/login.defs文件定义中获取,在PASS_WARN_AGE 中定义;
          第七字段:在口令过期之后多少天禁用此用户;此字段表示用户口令作废多少天后,系统会禁用此用户,也就是说系统会不能再让此用户登录,也不会提示用户过期,是完全禁用;
         第八字段:用户过期日期;此字段指定了用户作废的天数(从1970年的1月1日开始的天数),如果这个字段的值为空,帐号永久可用;
       第九字段:保留字段,目前为空,以备将来Linux发展之用;


    4、你新添加的用户与用户组的名称是什么?UIDGID分别是多少?

      

    5、添加完用户和组以后/etc/passwd的内容是什么?

      

    6、如何将两个用户高为同组用户?实现后/etc/passwd的内容有何改变?

     

    7、 查看你所在Linux系统的相关文件,回答以下问题:  用户root的用户ID和组ID为多少?,他的主目录在那里?   用户root所属的组名称以及组ID为多少?  请举出一个普通用户,指出他的主目录及其所使用的shell是什么?   请举出一个普通用户,指出他的所属的组名称以及组ID

       

         

        

       

       

    8 、新建用户abc1abc代表你的姓名全拼,下同),为其添加密码“123456”。查看该用户帐号密码的加密密文。

        

    9、修改上题中用户abc1的密码为“abcdef”。

      

   10、新建用户abc2,并从root用户的身份切换到该用户身份。然后再从该用户身份切换为root用户。

       

   11、新建用户abc3,将其设置为口令为空,通过用户身份切换验证设置是否成功。  root用户身份新建用户abc4,然后对其进行锁定,最后以root用户身份删除该用户。

      

         

   12新建组群abc5,将本次实验中新建的所有用户添加到该组群中。

  


四、实验心得


       通过本实验基本掌握用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理,理解与用户管理有关的工具与命令的具体作用以及关键部分的内容,熟悉Linux用户管理的各种功能,如何增加用户与用户组,并将两个用户设为同组用户。虽然这个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通过请教同学以及查阅资料,得以解决,是值得的。本实验知识点:文件编辑器vi、用户管理、配置文件。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