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与换行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单片机编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13

1.回车与换行定义

符号    ASCII码      意义\n        10        换行NL\r        13        回车CR
  • 回车 \r 本义是光标重新回到本行开头,r的英文return,控制字符可以写成CR,即Carriage Return.
  • 换行 \n 本义是光标往下一行(不一定到下一行行首),n的英文newline,控制字符可以写成LF,即Line Feed.

2.历史来源

  •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33,Linux/Unix下的tty概念也来自于此)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3.代码测试

//c++中 //\r 就是return回到本行行首,这就会把这一行以前的输出覆盖掉int main() {cout << "hello" << "\r" << "world" ;}最后只显示 world 而 hello被覆盖了。//\n 是把光标先移到行首然后换到下一行,也就是下一行的行首int main() {cout << "hello" << "\n" << "world" ;}结果:helloworld
  • windows下的点一下回车,效果是:回车换行,就是\r\n
  • unix系统下的回车一下就是一个\n
  • 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
  • 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回车><换行>”,即“\r\n”;
  • 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即”\r”;。
  • 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 例: $ echo -en ‘12\n34\r56\n\r78\r\n’ > tmp.txt
  • 上边图为windows,下面为Linux

windows与Linux区别

  • 分别在Windws和Linux中查看此文件可知:
  • Linux中遇到换行符(“\n”)会进行回车+换行的操作,回车符反而只会作为控制字符(“^M”)显示,不发生回车的操作。而windows中要(回车符+换行符)(“\r\n”)才会回车+换行,缺少一个控制符或者顺序不对都不能正确的另起一行。
//直接在vs2013 c++中输出上述字符串:#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void main(){        cout << "12\n34\r56\n\r78\r\n" ;}测试结果为:125678

参考博客C++中回车换行(\n\r)和换行(\r)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