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EM算法推导

来源:互联网 发布:成都java程序员工资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2:39

1 为什么要用EM算法

有时,我们用极大似然的时候,公式中可能会有隐变量:

L(θ)=i=1mp(yi;θ)=i=1m[zp(yi,z;θ)]=i=1m[zp(z;θ)p(yi|z;θ)]

也就是 y 取什么值是由隐含的变量 z 决定的。举个栗子:有三个硬币,ABC,先抛A,由A的正反面决定下一步抛 B 还是抛 C ,A是正面抛B,A是反面抛C。第二次抛不管是B还是C,如果是正面就记为1,如果是反面就记为0。如果我们连续重复【A→B或C】这个过程,得到了一个序列1,1,0,1,0,0,1,0,1,1,问:怎么估计三枚硬币正面出现的概率?显然这里A就是一个隐变量。由于它的不同,后面第二次抛硬币得到正面的几率也不同。

EM算法就是解决这类含有隐变量的极大似然问题的有效算法。

2 基本思想

EM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优化目标函数的下界,间接优化目标函数。

打个通俗的比方,我们都听过小和尚抱小牛的故事,老和尚让小和尚从小就抱一头小牛。小牛每天长大,小和尚每天都抱得动。最后小和尚变得力大无比。这里,小和尚的力气就是目标函数,小牛的体重就是目标函数的下界。小牛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重,这就是优化下界。而小和尚由于总抱小牛,力气也随着增长,这就是间接优化了目标函数。

3 Jensen不等式

EM算法中,目标函数的下界是由Jensen不等式导出的。

具体的,若 f(x) 是凸函数,则:

f(E[x])E[f(x)]

f(x) 是凹函数,则:

f(E[x])E[f(x)]

E是求期望。

4 EM算法

方便起见,把似然函数简写成如下形式:

L(θ)=i=1m[zp(z;θ)p(yi|z;θ)]=zp(z;θ)p(Y|z;θ)(4.1)

取对数:

l(θ)=logL(θ)=logzp(z;θ)p(Y|z;θ)(4.2)

我们希望的是对数似然函数取极大值,所以在迭代到 n 次时,我们希望 l(θn+1)>l(θn) 。考虑:

l(θ)l(θn)=log[zp(z;θ)p(Y|z;θ)]logp(Y;θn)(4.3)

由于对数函数是凹函数,利用Jensen不等式得到:

l(θ)l(θn)=log[zp(z;θ)p(Y|z;θ)]logp(Y;θn)=log[zp(z|Y;θn)p(z;θ)p(Y|z;θ)p(z|Y;θn)]logp(Y;θn)=logEz[p(z;θ)p(Y|z;θ)p(z|Y;θn)]logp(Y;θn)Ez[logp(z;θ)p(Y|z;θ)p(z|Y;θn)]logp(Y;θn)=zp(z|Y;θn)logp(z;θ)p(Y|z;θ)p(z|Y;θn)zp(z|Y;θn)logp(Y;θn)=zp(z|Y;θn)logp(z;θ)p(Y|z;θ)p(z|Y;θn)p(Y;θn)(4.4)

仔细看上面推导中 n 的位置。

定义:

l(θ|θn)=l(θn)+zp(z|Y;θn)logp(z;θ)p(Y|z;θ)p(z|Y;θn)p(Y;θn)(4.5)

所以有:

l(θ)l(θ|θn)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目标函数的下界。注意看(4.5)式右边第二项,是一个求期望的过程,也就是EM算法中的E步。之后再优化 θ 使得下界 l(θ|θn) 最大,就是M步。由(4.5)式,略去与 θ 无关的常数,M步优化的目标函数如下:

maxθzp(z|Y;θn)logp(z;θ)p(Y|z;θ)

也就是说,每次让下界增加,就最大程度地增加它。记:
Q(θ|θn)=zp(z|Y;θn)logp(z;θ)p(Y|z;θ)=Ez|Y;θ[logP(Y,z;θ)](4.6)

所以,E步就是:求 Q(θ|θn) 。M步就是: 求 argmaxθQ(θ|θn)。重复直到收敛。

EM算法受初值影响大,不能保证首先到全局最优,只能保证收敛到稳定点。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