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Linux系统管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命令存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0:2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初步的系统管理;

2.会在Linux下安装各种软件;

3.学会使用vi编辑器;

二、实验要求及内容:

熟悉Linux系统管理各种功能命令

三,实验过程

1.查看用户和组文件:

进入/etc目录,#cd /etc#ls显示出/etc中的文件

#cat passwd执行结果显示出用户帐号文件

# cat shadow,显示用户口令文件

# cat group,显示用户组帐号文件

# cat gshadow,显示用户组口令文件


2. 用户和组帐户的维护命令

增加student用户组

# groupadd student


增加student用户,并且指定用户组为student

# useradd -g student student,产生一个新的用户student,其属组为student


为student用户设置密码

# passwd student,执行后提示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student,输入新密码,设置成功。


使用su命令将当前用户由root转换为student

# su student,由[root@localhost root]变为[student@localhost root]


使用id命令显示当前用户的UID和GID

$ id,执行后显示uid=1001(student) gid=1002(student) groups=1002(student)


显示登陆者自身的用户名称

$ whoami,执行显示student,说明当前用户名称为student


将当前用户切换为root

$ su,执行后需重新输入密码。


使用id命令查看student的UID和GID

# id student,结果与在student用户下执行id命令相同。


# usermod -l stu student,结果将student用户名改为stu

使用groupmod命令修改student用户组为stu :# groupmod -n stu student


查看stu用户的UID和GID,注意和student进行比较

# id stu,执行后发现用户stu与之前的studentUIDGID相同。


删除stu用户:# userdel stu。

 

3.rpm包软件的安装

将实验用到的软件放到U盘里,利用之前学过的挂载方法将U盘挂载到linux系统中,然后将软件复制到/etc中。

进入/etc目录

#cd /etc

使用rpm命令安装vsftpd软件(FTP软件)

[root@localhost etc]# rpm -ivh vsftpd-1.1.3-8.i386.rpm

进入vsftpd目录

# cd vsftpd

# ls, 列出文件,看到vsftpd.conf文件,安装成功。

回到/root目录

# cd -

卸载vsftpd:# rpm -e vsftpd

4.vi编辑器的使用:

vi编辑器有三种模式:文本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在想进行文本编辑的时候要在命令行模式下输入iI,或aA,即可对其进行编辑;编辑结束之后,如果想退出则按esc键,进入末行模式,输入wq为自动保存后退出,输入q!则强制退出

四、实验小结及心得

  通过此次上机实验的编译,我基本掌握了Linux初步的系统管理几类指令,会在Linux下安装各种软件及.学会了使用vi编辑器,对于Linux系统来说,无论是中央处理器、内存、磁盘驱动器、键盘、鼠标,还是用户等都是文件,Linux系统管理的命令是它正常运行的核心,以下是其中一些知识;

useradd  

1.作用:useradd命令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和创建用户的起始目录,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m [k template]] [f inactive] [e expire ] [p passwd] [r] name

 3.主要参数-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中。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D:变更预设值。-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r:建立系统账号。-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u:指定用户ID号。4.说明  useradd可用来建立用户账号,它和adduser命令是相同的。账号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设定账号的密码。使用useradd命令所建立的账号,实际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crontab 

1.作用:使用crontab命令可以修改crontab配置文件,然后该配置由cron公用程序在适当的时间执行,该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rontab [ u user ]文件

crontab [ u user ] {l |r |e }

3.主要参数

e:执行文字编辑器来设定时程表,内定的文字编辑器是vi

r:删除目前的时程表。

l:列出目前的时程表。

crontab文件的格式为“M H D m d cmd”。其中,M代表分钟(059),H代表小时(023),D代表天(131),m代表月(112),d代表一星期内的天(060为星期天)。cmd表示要运行的程序,它被送入sh执行,这个Shell只有USERHOMESHELL三个环境变量。

4.说明

at命令相比,crontab命令适合完成固定周期的任务。

groupadd

1.作用:groupadd命令用于将新组加入系统。 

2.格式:groupadd [g gid] [o]] [r] [f] groupname

3.主要参数

g gid:指定组ID号。

o:允许组ID号,不必惟一。

r:加入组ID号,低于499系统账号。

f:加入已经有的组时,发展程序退出。

4.应用实例

建立一个新组,并设置组ID加入系统:groupaddg 344 cjh

此时在/etc/passwd文件中产生一个组IDGID)是344的项目

at

1.作用:      at命令用来在指定时刻执行指定的命令序列。

2.格式: at [V] [q x] [f file] [m] time

3.主要参数

V:显示标准错误输出。

q:许多队列输出。

f:从文件中读取作业。

m:执行完作业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time:设定作业执行的时间。time格式有严格的要求,由小时、分钟、日期和时间的偏移量组成,其中日期的格式为MM.DD.YYMM是分钟,DD是日期,YY是指年份。偏移量的格式为时间+偏移量,单位是minuteshoursdays

4.应用实例

at f data 15:30 +2 days

上面命令表示让系统在两天后的1730执行文件data中指明的作业。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