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原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重庆时时计划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7:35

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在多线程下会出现错误。ConcurrentHashMapHashMap的线程安全版本。

JDK1.7 采用分段锁机制实现

其最主要的概念是Segment
Segment本身就相当于一个HashMap对象。

HashMap一样,Segment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HashEntry既是一个键值对,也是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单一的Segment结构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像这样的Segment对象,在ConcurrentHashMap集合中有多少个呢?有2的N次方个,共同保存在一个名为segments的数组当中。

因此整个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ConcurrentHashMap是一个二级哈希表。在一个总的哈希表下面,有若干个子哈希表。这样的二级结构,和数据库的水平拆分有些相似。
ConcurrentHashMap中各个Segment读写操作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不同的Segment之间可以并发读写;同一个Segment读写可并发进行;Segment的写入是需要上锁的,因此对同一Segment的并发写入会被阻塞。
由此可见,ConcurrentHashMap当中每个Segment各自持有一把锁。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降低了锁的粒度,让并发操作效率更高。

ConcurrentHashMap的两个常用方法

Get方法:

1.为输入的Key做Hash运算,得到hash值。

2.通过hash值,定位到对应的Segment对象

3.再次通过hash值,定位到Segment当中数组的具体位置。

ConcurrentHashMap的get操作上面并没有加锁。所以在多线程操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的保证一致性,是弱一致性,关于弱一致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Java的内存模型,写操作所做的修改并没有即时的刷到内存,导致读操作对刚写的内容不可见,可参考 http://ifeve.com/concurrenthashmap-weakly-consistent/

Put方法:

1.为输入的Key做Hash运算,得到hash值。

2.通过hash值,定位到对应的Segment对象

3.获取可重入锁

4.再次通过hash值,定位到Segment当中数组的具体位置。

5.插入或覆盖HashEntry对象。

6.释放锁。

size()方法:

ConcurrentHashMap的Size方法是一个嵌套循环,大体逻辑如下:

1.遍历所有的Segment。

2.把Segment的元素数量累加起来。

3.把Segment的修改次数累加起来。

4.判断所有Segment的总修改次数是否大于上一次的总修改次数。如果大于,说明统计过程中有修改,重新统计,尝试次数+1;如果不是。说明没有修改,统计结束。

5.如果尝试次数超过阈值,则对每一个Segment加锁,再重新统计。

6.再次判断所有Segment的总修改次数是否大于上一次的总修改次数。由于已经加锁,次数一定和上次相等。

7.释放锁,统计结束。

size()采用了乐观锁、悲观锁的思想。

为了尽量不锁住所有Segment,首先乐观地假设计算size的过程中不会有修改。当尝试一定次数,才无奈转为悲观锁,锁住所有Segment保证强一致性。

JDK1.8采用CAS+Synchronized

ConcurrentHashMap在JDK1.8中的实现已经抛弃了Segment分段锁机制,利用CAS+Synchronized来保证并发更新的安全,底层依然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的存储结构。
1.8相对于1.7做了改进:
改进一:取消segments字段,直接采用transient volatile HashEntry<K,V> table保存数据,采用table数组元素作为锁,从而实现了对每一行数据进行加锁,进一步减少并发冲突的概率。

改进二:将原先table数组+单向链表的数据结构,变更为table数组+单向链表+红黑树的结构。对于hash表来说,最核心的能力在于将key hash之后能均匀的分布在数组中。如果hash之后散列的很均匀,那么table数组中的每个队列长度主要为0或者1。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理想,虽然ConcurrentHashMap类默认的加载因子为0.75,但是在数据量过大或者运气不佳的情况下,还是会存在一些队列长度过长的情况,如果还是采用单向列表方式,那么查询某个节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此,对于个数超过8(默认值)的列表,jdk1.8中采用了红黑树的结构,那么查询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logN),可以改进性能。
详细可参考 http://blog.csdn.net/fjse51/article/details/55260493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