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结]-《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 fprintf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3:59

最近看完了《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挺大的,下面总结一下分享给大家:


作者:纪元


前言:

很多事情不得不做

很多事情做了但是坚持不下来

总感觉自己很忙碌,但想不起来到底做了什么

大量的时间被他人占用,剩下的时间被自己浪费了

早上起不来,晚上不想睡,缺乏锻炼,没空学习

做事效率低,生活不规律

一堆臭毛病想改改不掉,别人身上的好习惯想学学不到


你是不是已经躺枪?

好像说的就是我。


从这个思维导图来看,大概就知道了整本书在讲什么。



但是这本书的精华不只是在思维导图中,也不只是在书的目录还有导言中,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都很发人深省,读完整本书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初级技能:


1.列出你的日常任务清单。

2.将一天划分为若干时间段。

3.你的任务是建构一个属于你的时间段清单,并用它来安排你每天的事情。

4.调整作息,让自己的作息稳定起来。

5.前一天晚上认真思考靠谱的起床时间

   两个闹钟Wake 和 Up

   做到清醒行为,而不一定是要做到清醒本身

6.看看一天当中有哪些事情,你可以通过错峰来获得更多的时间或是更高的质量,请不要忘记,你仍然要聚焦于你一天的时间段,这部分正在给你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7.如果要加班,那么建立早起加班的自信。

8.珍惜晚间时间,不放纵,尽情享受温情。

9.习惯是个概率而非意志力。


总结一下,首先梳理每天的日常事务,因为它是构成你每一天的基础;其次把自己一天的计划分成若干时间段来安排这些日常事务(划分时间段的过程是需要持续进行的,持续的稳定六大要素),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作息来优化时间段;最后,审视晚间时光的意义,通过建立良好的程序来管理自己。


进阶技能:

1.找到你的大口袋,养成有想法,有事情出现时,第一时间丢进口袋的习惯,这是处理碎片的第一环节。

2.把小事情丢进碎片清单后,不去想它,然后找其他合适的时间,去处理。

3.任务清单上的任务要想被切实执行,需要在列任务时思考细化,需要你的大脑提前预演。

4.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思考任务时,想的是完成任务时的步骤。

5.思考任务清单上的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凭你最自然的感觉,而非道理。

6.专注值得表扬,但不该成为我们“拧巴”的原因,“拧巴”会致使我们开小差。7.

7.坚持打卡或者做记录。

8.写日志并通过记录的过程思考是非常好的习惯,结构化让你的日志更有意义,碎片化则使你更容易坚持。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思考这些问题:

时间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早晚的时间应该如何利用?

为什么不要严苛对待自己?

碎片清单的使用原则有哪些?

碎片清单和任务清单的关系是什么?

打卡和写日志有什么意义?


高级技能:

1.警惕那些“每天5分钟”

2.长期积累形成的差距令人望尘莫及,(对比下图可知:)


3.横着看一天,竖着看一天。

4.从三分钟热度到持之以恒。

5.习惯不等于重复,习惯是概率。

6.选择合适的地点以及环境,学会变通。

7.不需要每天都一样,习惯是个概率。

8.每天坚持正确的步骤而不是结果。

9.要为我的习惯特意安排好时间。


总结: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