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入门

来源:互联网 发布:微信一秒语音制作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8 05:43

这篇文章为本人在学习《鸟哥的linux私房菜》及其配套视频(由老段讲解)时的笔记整理,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和整理,使其更加适合初学者。在此感谢鸟哥和老段二位大佬,linux是开源的,精神在于分享,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到那些刚刚接触linux的人。



CentOS系统安装

U盘安装CentOS 6.4 + Windows 7双系统:http://blog.csdn.net/jcjc918/article/details/9412757

注:上面的教程的第一步:制作U盘启动引导光盘所用的方法,只是针对CentOS 6.5以下版本的。对于CentOS 6.5及以后的版本已经支持从U 盘启动安装,所以直接用软件UltraISO将系统镜像刻录进U盘即可。也可以使用Rawrite32将CentOS 安装镜像写入U盘中,速度更快。

 

安装流程:在虚拟机中进行演示

所需软件:1. 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12的序列号:5A02H-AU243-TZJ49-GTC7K-3C61N)

2. CentOS-7-x86_64-DVD-1511.iso镜像光盘

虚拟机的使用: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414eccf63437eb6b431f0ac4.html


:在虚拟机中安装好CentOS,进入系统后,会发现屏幕的分辨率无法自动适应虚拟机窗口,且无法在windows系统与虚拟机中的CentOS系统之间相互复制粘贴文档。解决方案:安装VMware Tools





按照上图所示,点击安装VMware Tools选项后,可以看到CentOS的桌面上出现了VMware Tools的图标,双击打开。找到VMwareTools-10.0.5-3228253.tar.gz,右键解压安装,解压后的文件夹中有安装说明,也可自行百度vmware tools在linux中的安装方法)。

  


CentOS的使用

1.     控制台

Ctrl + Alt + F1~F7: 切换控制台,其中F7为图形用户界面。

tty : 显示所在控制台

2.     打开终端:右键桌面,选择“在终端中打开”

ctrl + shift + t:快速打开一个新的终端(ctrl +PgDn/PgUp:快速切换不同的终端)

ctrl + d:关闭当前终端

3.     常用命令(注:红色部分皆为在终端中输入的命令


输入命令的语法:命令参数:命令去执行这个参数

命令 -选项参数:命令如何去执行这个参数

1) ls用法:

ls-l                 #  list, 列出目录,相当于windows系统下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dir。ls -l 等同于ll,如果觉得目录的颜色显示太乱,可以用\ls -l代替。

ls -1               # 将文件一行一个的显示(与wc命令连用,可统计文件数量)

ls -a               # all,显示所有

ls -s               # size,显示文件及大小,ls -sh:加上单位

ls -help          # 查询ls 命令的使用帮助

ls -ld rhce/     # 查看rhce这个文件夹的信息,-d表示directory

ls -R /            # -R表recursive,递归,意思是将根目录/下面的全部显示出来。

2) wc /etc/hosts       # 查看/etc/hosts文件的行、单词数及字符数(wc --help查看帮助)

3) pwd           # 显示当前所在的目录

4) cd:切换目录,用法:

cd               # 返回用户的家目录(家目录用“~”表示)

cd -          # 返回上次所在目录

cd ..          # 返回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表示当前目录,..表示上一级目录)

5) clear          # 清屏,或者用组合键Ctrl + l 。windows系统下输入cls 回车即可清屏。

6) touch用法:

touch xx                         # 在当前文件夹中创建xx文档。touch /mnt/xx:在/mnt文件夹下创建xx文档。

        touch file{1,2,3,4}          # 创建file1,file2,file3,file4,注意逗号前后无空格。

7) mkdir用法:

mkdir aa          # 在当前文件夹中创建文件夹aa

mkdir aa/bb          # 在文件夹aa下面再创建一个bb文件夹。

mkdir -p xx/yy          # -p表示parent,当文件夹xx不存在时,就无法在文件夹xx下创建yy文件夹,这时候加个-p选项,就可以同时将yy的父文件夹同时创建出来

8) rmdir用法:只能删除空文件夹

rmdir aa          # 提示无法aa为非空文件夹,无法删除。可以先用命令rmdir aa/bb将aa文件夹下的bb文件夹删除,再用命令rmdir aa将aa这个空文件夹删除。

rmdir -p aa/bb        # 先将aa文件夹下的bb文件夹删除,然后判断bb的父文件夹aa是否为空文件夹,如果是,则将aa一起删除。

9) rm -rf aa      # 这个删除命令非常强大,几乎没有删不掉的文件。其中-r表示recursive,表示递归,即将这个文件夹下面的文件及子文件夹一起删除;-f表示force,强制删除。

10) date          # 显示时间,用法如下:

date +%Y          # 显示年份(2016)

date +%y          显示年份(16)

date +%M          # 显示分钟

date +%m          # 显示月份

11) cal          # 显示当前日历

cal 2014          # 显示2014年的日历

cal 6 2014          # 显示2014年6月份的日历

12) 计算器的使用

bc                    # 计算器,默认不保留小数点

scale=3           # 保留三位小数

quit                  # 退出计算器

13) file VMwareTools-10.0.5-3228253.tar.gz       # 查看VMwareTools-10.0.5-3228253.tar.gz的文件类型


4.      敲代码时的快捷键

1)  Tab键的使用(可以提高输入命令的速度)

Linux下命令不支持简写,可以使用tab键进行自动补全。双击tab键可以列出所有备选补齐。

2)  Ctrl + a:光标跳到命令的开头

3)  Ctrl + e:光标跳到命令的结束

4)  Ctrl +←: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向前跳

5)  Ctrl + u:从当前光标开始删,一直删到开头

6)  Ctrl + k:从当前光标开始删,一直删到结束

7)  Ctrl + c:敲完命令,不想执行。

8)  Ctrl + d:停止输入,相当于执行一个exit(退出)

9)  Esc + . :快速调用上一命令的参数

10)  鼠标滚轮的使用:选中命令后,快速复制并粘贴

 

帮助文档的使用

1)   whatis ls        # 只告诉我们这个命令有什么作用

2)   ls --help

date --help

date 062218222014       # 设置系统时间

3)   man page帮助:manual手册的缩写。

man passwd

a.      在man page帮助文档中查找:输入/,再输入关键车回车,小写的n为从上往下查找;大写的N为从下往上查找。

b.      /^DESC     表示查找开头为DESC的单词

man -k clock      # keyword,只记得某个命令中间的词,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查找。

4)   info page帮助:用起来没有manpage多

info passwd

 

 

 

开关机,重启与运行级别

1.      开关机命令(需要root管理权限)

sync                           # 将数据同步写入到磁盘中,因为很多时候数据都只是写入到缓存或者内存中,所以再关机前,请执行下该命令。

shutdown --help         # 查看shutdown命令的帮助

shutdown -h 10          # 10分钟后关机,远程连接到该主机的普通用户将收到即将关机的提示信息(按ctrl + c 可终止该关机命令)

shutdown -h 8:20       # 在8:20关机

shutdown -k 10          # 并不真的关机,只是发送警告信息:10分钟后关机。

reboot   init 6                 # 正常重启

poweroff  init 0             # 正常关机

reboot -f 或 poweroff –f     # 立即关机,类似于长按电源键


2.     运行级别(init)

在不同的运行级别里,会启用或者关闭不同的系统服务。

级别0:表示关机

级别1:单用户模式,相当于windows下的安全模式;

级别2:单用户模式,只是不能使用NFS(Linux下共享用的);

级别3:正常模式,只不过不能使用图形化界面,为纯文本模式;

级别4:未定义;

级别5:图形化界面(系统默认进入该运行级别)

级别6:表示重启。

runlevel:查看当前所在运行级别。将返回两个值,第一个为之前所在的运行级别,第二个值为当前运行级别。

init 3:切换到级别3中。级别3为纯文本模式,图形界面的服务是关闭的,若想启用该服务,输入命令startx 回车即可进入图像化界面,但仍处于级别3中。


 

 

文本编辑器(nano, gedit, vim)

1.  nano用法

nano xx:ctrl + o 保存,然后再按下回车;ctrl+ x:退出编辑器;ctrl + t:另存为

2.  gedit用法:

gedit xx:回车即可。

3.  vim编辑器用法:

1)  命令模式:vim /etc/hosts   # 打开etc文件夹下的hosts文件,即为命令模式。

nG:输入数字,再按组合键shift+ g,即可快速跳到相应行;

G:按组合键shift +g,即可跳到末行;

gg:连续按两次g键,跳到第一行;

yy:复制当前行;

p:按p键进行粘贴;

nyy:输入数字,再按两次y键,从当前行开始往下复制,共复制n行;

dd:按两次d键,剪切当前行;

ndd:输入数字,再按两次d键,从当前行开始剪切,共剪切n行;

r:替换当前光标处的字符,用法:先按r键,再输入相应字符;

x:删除光标所选中的字符;

ctrl +v:可视块,通过键盘的方向键,调整光标选中,按y键复制,p键粘贴。

 

2) 插入模式:在此模式下对文档进行编辑。进入方法有:

i:直接按键盘上的i键,从当前光标进入插入模式;

I:从本行开头进入(组合键shift +i);

a:从当前光标的下一个字符进入插入模式;

A:从本行的结束进入(组合键shift + a);

o:在本行的下一行产生一空白行,并进入插入模式;

O:在本行的上一行产生一空白行,并进入插入模式。

:按Esc键,可由插入模式退回到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中,按u键可以撤销之前的编辑,而组合键ctrl + r 为前进。相当于windows系统的ctrl + z/y。


3)  尾行模式:这是第三种模式,比如我们在插入模式下,对一个文件进行了编辑,现在想保存/退出/替换/定位/改参数,这些操作都必须在尾行模式中实现。但在插入模式下,按任何键,都会被插入模式给捕捉到。所以必须先按Esc键退回到命令模式,然后再由命令模式进入尾行模式。方法有:

1.   输入冒号即可进入尾行模式

:w   保存但不退出;     :q  退出;

:wq 保存并退出;

:q! 不保存,强制退出(在vim编辑器中,不保存是无法退出的);

:sp 打开vim编辑器分屏功能。组合键Ctrl+ ww使光标在分屏之间切换。

 

修改参数:

:set nu 会增加一个行号(当前有效,:set nonu取消行号)

            vim ~/.vimrc在该文件中添加:set nu即可长久生效。

:s/rhce/RHCE/   s表示替换,意为将rhce字符替换为RHCE,有三个斜杠;

注意:本命令只替换当前行的第一个rhce

:s/rhce/RHCE/g  g表示globe,意为将本行的所有rhce都替换为RHCE;

:6,22s/rhce/RHCE/g 将第6行到第22行全部替换;

:.,22s/rhce/RHCE/g  这个点表示当前行,从当前行一直到第22行,全部替换;

:.,$-1s/rhce/RHCE/g  $表示最后一行,$-1表倒数第二行;

:%s/rhce/RHCE/g    %表示全文,即全文替换;

:%s/rhce//g         全文删除;

:%s/rhce/    /g    将全文的rhce替换为4个空格;

:6,22s/^/#/g       在6到22行的开头(^表开头)添加注释符号#

:6,22s/^#//g       将6到22行开头的#号删除掉,^#表示开头的#号,而不会将行中间的#删除掉

2.   输入斜杠/也可进入尾行模式,用途:查找字符。用法与man page类似。

/rhce 回车,n从上往下查找,N从下网上查找。

 

Linux的文件权限及目录配置管理

1.      文件权限:

  


1)第一位:表示文件类型。 -表示普通文件,d表示目录文件(即文件夹),b表示块设备文件,如可以存储东西的文件,如U盘等,c也是设备文件,为字符型文件,不能用来存储,如鼠标、键盘等。后九位:表示该文件的权限。r为可读权限,w为可写权限,x对文件来说为可执行权限,对文件夹来说是否可cd进入。红色的rwx为所有者权限(u),紫色的rwx为所属组权限(g),蓝色的rwx为其他人权限(o)。


2)tom root:分别为该文件的所有者及所属组

3)4.0K:表示该文件的大小(如果用ls -l查看,该文件的大小将以字符为单位显示)

4)2 11 20:09:文件的创建时间

5)Videos:文件夹名。注:在Linux下,文件夹本身也是有大小的。

 

【命令】

touch xx               #  在当前目录创建文件xx

ls -l xx                  #  以长模式查看文件xx

chmod g+x xx      #  增加文件xx的所属组的x权限

chmod u-w xx      #  去掉文件xx的所有者的w权限;

chmod a=r xx       #  a表示all (=ugo),表示ugo权限定义为只有读权限。

chmod +w xx       #  不指定时,只是该文件的所有者被添加w权限。

chmod +x xx        #  不指定时,所有人都被添加x权限

 

更简单的方式:r=4,w=2, x=1

rwx          

7     

rw-          

6      

r-x        

5          

r--        

4          

-wx       

3          

-w-         

2         

--x     

1        

---       

0          

【命令】

chmod 743 xx            #  将xx文件的权限修改为-rwxr---wx

chown tom rhce/        #  将rhce文件夹的所有者变为tom,但文件夹里面的文件未变动;

chown -R tomrhce/    #  将rhce文件夹的所有者变为tom,同时也将rhce文件夹里所包含的文件及子文件夹的所有者也修改为tom,-R表递归。

chown tom:tom xx     #  将xx文件的所有者及所属组更改为tom;

chgrp root rhce/         #  更改rhce文件夹的所属组为root。

2.      文件与目录管理

1)  系统目录

/bin       

存放二进制文件(相当于windows下的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

/boot          

存放Linux系统的启动文件,比如内核的初始文件,grub的配置文件等;

/dev         

存放设备文件,如硬盘,U盘等;

/etc          

存放配置文件;

/home         

存放用户的家目录(相当于windows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文件夹);

/lib         

存放链接库文件(windows下后缀为.dll的文件);

/media        

系统的自动挂载点,比如插入U盘后,访问U盘,实际上访问的是/media下的文件夹;

/mnt         

也是一个挂载点,手动挂载U盘时的挂载点,约定俗成的;

/opt        

源码包安装时的安装目录(手工指定),若不指明,默认安装在/usr/local下; 

/root        

root用户的家目录;

/sbin      

与/bin类似,都是存放的二进制文件,只不过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所能执行的命令,s表示system;

/tmp        

存放临时文件;

/usr       

相当于windows的C:\Program Files,软件的默认安装路径;

/var      

这个文件夹很重要,存放的是缓存、日志、数据库文件,大小增长速度很快,需要挂载到较大的分区中,在重装系统时不需要格式化。

 

 

2)  复制、删除及移动

a)        cp用法:

cp /etc/hosts .            

#  将/etc文件夹下的hosts文件拷贝至当前目录中;

cp /etc/hosts /opt         

#  将hosts文件拷贝至opt文件夹中(属性信息未被复制);

cp /etc/hosts /opt -p  

#  -p表示带属性信息一起拷贝;

cp -rf /etc/ /mnt     

#  不能直接拷贝目录,需加上-rf,-r表递归,-f表强制;

          注:-p -rf 可以合并为-a:  cp /etc/ /mnt -a

b)        mv用法:与cp类似

mv xx yy           

#  将xx重命名为yy;

c)        rm用法:

rm services           

# 删除当前文件夹中的services;

rm xx/                

# 提示无法删除;

rm -rf xx/

# 加上-rf即可删除文件夹;

 

 

d)     split文件切割:

split -b 10k /etc/services service#             #   按block进行分割,每个块为10k大小。

split -l 100 /etc/services service                #  按line进行划分

split -l 100 -d -a 3 /etc/services service     #   -d指定拆分后的文件的后缀为数字,-a指定为三位数字。

e)     cat用法:cat [文件1] [文件2] > [新文件]

cat service* > service               #   合并为新文件

f)      diff service/etc/services            #   比较两个文件有没有区别,如果完全相同,不会有任何输出, 

如果有不同,则将不同之处输出到屏幕上。

3)  数据流重定向

a) 输出重定向:

cal > xx                  #   cal命令的结果本来是输出到屏幕上的,现在保存在xx文件中了。但要注意,该命令只能保留最后一次命令输出的内容(覆盖)。

cal >> xx                #   两个大于号,表示追加(append)

cal 2> xx 1 >& 2    #   正确的结果像错误的一样

注意: >>> 只能重定向正确的结果,而2>2>>只能重定向错误的结果,而&> 则不管正确与否都可以重定向。

b) 输入重定向

cat > xxxx << End         #   回车,下面几行大于号后面输入的内容将保存在xxxx这个文件中,End可以换为任意字符,表示下面只要输入这个词,就结束输入;

> 12345678

> abcdefghijk

> End                          #  键入End,结束输入。

 

c)  | 管道符号(Shift + 回车键上面那个键):将一个命令的输出结果传递给另一个命令作为输入。

cat /etc/passwd | grep tom      #  grep为过滤命令

 

4)  文件内容查阅(cat,tac, head, nl, tail, more, less, od)

a)     cat用法

cat /etc/hosts            #  查看etc文件夹下的hosts文件;

cat -n /etc/hosts         #   给每行加个行号;

缺点:当文件内容很多时,只显示最后一屏,故适合小文件。

b)     tac:从最后一项开始往前显示;

c)     nl用法

nl /etc/hosts             #  自动在每行的开头加上编号;

d)     more用法

more /etc/services       #  查看etc文件夹下的services文件,按Enter键为一行行的往下显示,Space键为一屏一屏的显示,按q键退出查看;

缺点:more只能往后看,不能往前看

e)     less用法

用法与more类似,但功能更强大些。支持PgDn/PgUp/Home/End键,支持查找关键字,用法与manpage类似。

f)      head用法

head /etc/services           #  默认查看头10行;

head -n 5 /etc/services     #   -n指定查看头5行(等同于head -5 /etc/services);

g)     tail用法

tail -5 /etc/services       查看后5行;

tail -f /var/log/messages        #  输出后并不退出该命令,可以一直监控该文件的变化;

注:tail -f 等同于 tailf

 

5)  命令与文件的查阅

a)      which ls

b)      whereis ls

c)      locate:该命令也可以查找普通文件;

locate命令通过查找/var/lib/mlocate/mlocate.db,这个数据库文件每天创建一次,所以新创建的文件是无法找到的。比如:

touch liyulong               #   创建文件liyulong;

locate liyulong              #  此时无法找到liyulong这个文件;

updatedb                      #  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locate liyulong              #  此时可以找到该文件;

locate -i liyulong           #   -i表示忽略大小写;

d)    find用法:find 目录 -属性 值 (find--help

属性有:name, size,user,uid,perm权限

find / -name lyl                       #  在根目录/下查找lyl,如果不指明目录,则在当前目录中查找

find -size +2M -size -5M        #  查找大于2MB,小于5MB的文件;

 

3.      磁盘分区、格式化与挂载

1)磁盘分区

fdisk /dev/sda               #  fdisk命令是针对整个硬盘操作的,故不能写成分区;

partprobe /dev/sda       #  使用fdisk命令划分分区后,使用该命令更新下分区表,使得之前的操作生效,后面跟的也是整个磁盘;

2)格式化

mkfs.ext4 /dev/sda5     #  将sda5这个分区格式化为ext4系统文件;

3)挂载(mount/umount)

mount /dev/sda5 /mnt                         #  将sda5分区挂载到mnt文件夹中;

umount /mnt umount /dev/sda5     #  卸载刚才的挂载;

4) 开机自动挂载:

vim /etc/fstab       #  添加以下信息

              /dev/sda5    /mnt       ext4          defaults       0                  0                                    

依次为:设备名        挂载点   文件系统   默认权限      是否做备份  是否用fsck自检

   

文件的压缩与打包

1.     Linux常见的压缩命令

1) compress(不常用,系统默认没有装)

安装compress:

a. 设置本地yum源(参照下节的yum安装)

b.  yum install ncompress –y

 

使用:

cp/etc/services .                  #  先拷贝etc文件夹下的hosts文件至当前目录;

compress services              #   压缩services文件,压缩后将删除原文件;

compress -v services         #  -v表示查看压缩过程;

compress -c -v services > services.Z     #   -c表示保留原文件,大于号表示重定向;

uncompress services.Z      #   对services.Z进行解压;

2)gzip,zcat(常用)

cp /etc/hosts .                      #  将etc文件夹下的hosts拷贝至当前目录;

gzip hosts                            #   将hosts文件进行压缩,生成hosts.gz文件,同时删除原文件;

zcat hosts.gz                       #   在不解压的条件下,查看hosts.gz的内容;

gzip -d hosts.gz                   #   -d 表解压;

gzip -c hosts > hosts.gz      #  保留原文件;

 

3)bzip2,bzcat

bzip2 hosts

bzip2 -c hosts > hosts.bz2       # 保留原文件

bzip2 -d hosts.bz2                  #  对hosts.bz2进行解压

bzcat hosts.bz2                       #  在不解压的条件下,查看hosts.bz2的内容

4) zip用法

zip hosts.zip hosts                 #  压缩hosts

unzip hosts.zip                      #  解压hosts.zip

 

2.     Linux的打包命令(tar)

tar只是一个打包工具,并没有压缩功能,只能归档,而且归档之后文件大小会变大,所以很多时候gzip或者bzip2连用。

tar cvf hosts.tar hosts                                #  c表示create,创建一个归档文件,v为显示归档的过程,f指明归档之后的名字

tar cvf hosts.tar hosts --remove-files         #  归档之后不保留原文件;

tar tvf hosts.tar                                         #  t表示在不解档的情况下查看;

tar xvf hosts.tar                                        #  x表解档,解档到当前文件夹;

tar xvf hosts.tar -C /opt                             #  -C:解档到指定文件夹中去;

tar xvf xx.tar hosts passwd                       #  假设xx.tar文件夹中有hosts,passwd,shadow这三个文件,只解档特定文件。

归档并压缩(调用gzip或者bzip2):

tar zcvf xx.tar.gz *                                     #  z表示调用gzip进行压缩,*表示当前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

tar zcvf xx.tar.gz * --remove-files             #  不保留源文件;

tar zxvf xx.tar.gz                    #  z表示调用gzip进行解压,x表解档;

tar jcvf xx.tar.bz2 *                        #  j表示调用bzip2进行压缩;

 

3.    光盘写入工具

1) mkisofs:新建镜像文件(mkisofs --help)

mkisofs -o file.iso file1 file2 file3               #  将file1,file2,file3创建为file.iso文件,-o指明变成镜像之后的名字。

2) cdrecord:光盘刻录工具,参看:http://blog.csdn.net/jcwkyl/article/details/5256840

3) 如果想把光盘里的内容制作成ISO镜像,使用cp命令即可:cp /dev/cdrom xxx.iso

    注:/dev/cdrom 代表光驱设备

4) 将硬盘中的iso文件挂载到/mnt文件夹下:mount -o loop xxx.iso /mnt

注:挂载iso文件比较特殊,需要加上-oloop选项。/mnt为手动挂载点。如果想开机自动挂载,需要修改配置文件gedit /etc/fstab,在该文件中添加:

                      /root/xx.iso      /mnt         iso9660       defaults,loop        0                     0                    

    依次表示:文件位置          挂载点     文件系统      默认权限             是否做备份      是否用fsck自检

 

软件安装及使用

软件包库:http://www.pkgs.org

1.     源代码安装

特点:功能最全,用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功能进行安装,但安装比较费时。

安装示例:Open-mpi及并行版的mrbayes

1)Open-mpi: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aqlsXRaxchPMPZ5JwpQ_FhUlxLP0qRw5drwpkGJZak3VcIbjN3NVzmYgDvMftxsEHyODy0jTs7Rbgg6d9hDQ8iz-rIKVnkQjqEp7b8UI-tG

  2)mrbayes-3.2.6.tar.gz并行版安装:参照说明文档的5.9.2节,P 130.

yum install autoconf make –y           #  除了openmpi需安装外,还需要安装autoconf及make

tar zxvf mrbayes-3.2.6.tar.gz             #  解压

cd mrbayes-3.2.6/                              #  切换到

./configure --enable-mpi=yes--prefix=/opt/mrbayes       #   --prefix指定安装路径

make                              #   编译

make install                   #  安装

 

2.      rpm安装

特点:rpm包是对源代码的重新编译,去掉了一些最不常用的功能,缺点是rpm包中的功能用户无法选择性安装。优点是,安装简单快速。

rpm -ivh epel-release-7-5.noarch.rpm         # 安装epel*.noarch.rpm包
rpm -qa | grep linuxqq                                 # 查看是否安装了某个包,-q表示查询,-a表示all


3.     yum安装

特点:有效解决包依赖性问题,安装方便快速。

1)配置CentOS第三方软件源:http://blog.csdn.net/intel80586/article/details/7727278

以第三方软件源EPEL为例:

方法一:rpm安装

wget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7/x86_64/e/epel-release-7-5.noarch.rpm                     #  下载该包至当前目录

rpm -Uvh epel-release*rpm                     #  安装该rpm包(*号为通配符,可代表任意长度的字符)

方法二:yum安装:yum install epel-release -y

  2)手工配置本地yum源

vim /etc/yum.repos.d/aa.repo                #  创建aa.repo文件,拓展名必须为repo,在该文件中添加下面内容:

[aa]                              # 开头为方括号,括号内容无所谓

name=aaaaaa             # 等号后面的内容也无所谓

baseurl=file:///mnt/      # 等号后面的内容也无所谓

gpgcheck=0                # 等号后面的内容也无所谓

enabled=1                  # 等号后面的内容也无所谓


3)卸载软件:yum removeepel

4) 其他

yum list vsftp\*# 斜杠是为了防止反向解析;

yum search vsftp# 查找名字中含有vsftp的包;

yum whatprovides */ls# 查询哪个包可以生成ls这个命令;

yum grouplist# 查看可用组;

yum groupinstall ‘KDE Desktop’# 安装KDE桌面这个组;

yum groupremove ‘KDE Desktop’# 卸载KDE桌面;

 

4.     wine:https://www.winehq.org/

作用:wine是在Linux系统上运行windows应用的兼容层。

 

 

源码包安装wine教程:(编译通常需要四五个小时 )参照:  http://blog.csdn.net/johnnyhu90/article/details/42099319

 

5.      环境变量(PATH)

whereis ls          #  /bin/ls,我们直接在终端中输入ls命令,其实调用的是/bin下面的ls,系统首先会在$PATH中的文件夹下进行查找,看是否是ls这个文件,如果找到,就去执行ls这个文件(命令)。

echo $PATH       查看全局变量。注:引用变量时,需要加上$,返回结果如下:/usr/lib64/qt-3.3/bin:/usr/local/sbin:/usr/sbin:/sbin:/usr/local/bin:/usr/bin:/bin:/root/bin

PATH=/usr/lib64/qt-3.3/bin:/usr/local/sbin        #  定义变量时不需要加$,等号前后无空格

 

程序管理

常用命令:



1.         firefox &

#  命令后面加&,表示将任务提交给后台;

2.         nohup 命令 &

#  任务后台运行,控制台登出后任务继续运行,原程序的标准输出被自动改写到当前目录下的nohup.out文件中;

3.         history

#  列出执行过的命令,最多可存储1000条命令;

            !22

#  快速调用第22条命令;

4.         jobs

#  查看后台有哪些程序,及其状态;

5.         kill -9 %2

#  杀死后台的第2个程序,一定要加%,表示后台;

            Killall -9 ping

#  杀死ping这个程序;

6.         ping 192.168.25.139     

#  测试本主机与192.25.139主机之间连通没有;

7.         ps aux | grep ping

#  查看ping这个进程;

8.         df -hT

#  查看已挂载的分区,-T表示查看文件系统类型;

 

 

 

优先级:

top        实时显示进程的变化;PR为优先级,NI为nice值。

更改优先级:

1) 在top里面改:按R键,输入进程的PID(用pidof命令查看,如pidof cat),回车后输入-20~19中的某个数值。这个nice值越小,该进程越优先执行。

cat/dev/zero > /dev/null      #  执行该命令;

top                                      #  执行top命令查看进程(按q键退出);



2)    renice -20 6507                      #   修改6507进程的nice值为-20;

    nice -n -20 cat/dev/zero > /dev/null      #  在程序一开始执行的时候,就设定好nice值;

 

用户身份切换:su/sudo

1. su表示switch user

su - lyl                                  #  切换到lyl这个账户中去;

su -                                      #  切换到root管理员账户;

su - -c ‘mount /dev/cdrom /mnt’         #  以管理员的身份执行挂载命令,但不切换账户;

su - tom -c ‘mount /dev/cdrom /mnt’  #  以tom的身份运行该挂载命令;


2. sudo用法:

把某个命令的使用权限赋予给某个用户,比如tom经常使用mount命令,但普通用户没有这个权限,这个时候,root管理员就可以把mount的使用权限给tom。

需要修改配置文件:vim /etc/sudoers 或者visudo (推荐这个命令)




在## Allowroot to run any commands anywhere下面添加红框所示内容即可。等号前面为主机名,主机名有hostname查看。

 

 

远程连接

软件:

1. FTP软件:https://filezilla-project.org/download.php?type=client



2. 远程登录服务器软件pytty:

  http://www.chiark.greenend.org.uk/~sgtatham/putty/download.html



推荐:

1.      用 CentOS 打造合适的科研环境:

http://seisman.info/linux-environment-for-seismology-research.html

2.      老段带你学鸟哥Linux: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205954730&uk=2538756403#path=%252F%25E8%2580%2581%25E6%25AE%25B5%25E5%25B8%25A6%25E4%25BD%25A0%25E5%25AD%25A6%25E9%25B8%259F%25E5%2593%25A5Linux&qq-pf-to=pcqq.c2c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