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式转换与隐式参数2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客服务要订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0 03:38

本节主要内容

  1. 隐式参数中的隐式转换
  2. 函数中隐式参数使用概要
  3. 隐式转换问题梳理

1. 隐式参数中的隐式转换

前一讲中,我们提到函数中如果存在隐式参数,在使用该函数的时候如果不给定对应的参数,则编译器会自动帮我们搜索相应的隐式值,并将该隐式值作为函数的参数,这里面其实没有涉及到隐式转换,本节将演示如何利用隐式参数进行隐式转换,下面的代码给定的是一个普通的比较函数:

object ImplicitParameter extends App {//下面的代码不能编译通过//这里面泛型T没有具体指定,它不能直接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def compare[T](first:T,second:T)={    if (first < second)       first     else       second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上面的代码要想使其编译通过,可以前类型变量界定和视图界定指定其上界为Ordered[T],例如:

object ImplicitParameter extends App {  //指定T的上界为Ordered[T],所有混入了特质Ordered  //的类都可以直接的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  def compare[T<:Ordered[T]](first:T,second:T)={    if (first < second)       first     else       second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这是一种解决方案,我们还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通过隐式参数的隐式转换来实现,代码如下:

object ImplicitParameter extends App {//下面代码中的(implicit order:T=>Ordered[T])//给函数compare指定了一个隐式参数//该隐式参数是一个隐式转换  def compare[T](first:T,second:T)(implicit order:T=>Ordered[T])={    if (first > second)       first     else       second  }  println(compare("A","B"))}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2. 函数中隐式参数使用概要

要点1:在定义函数时,如果函数没有柯里化,implicit关键字会作用于所有参数,例如:

//implicit关键字在下面的函数中只能出现一次//它作用于两个参数x,y,也即x,y都是隐式参数def sum(implicit x: Int, y: Int) = x + y//下面的函数不合法,函数如果没有柯里化,不能期望//implicit关键字会作用于其中一个参数//def sum(x: Int, implicit y: Int) = x + y//def sum(implicit x: Int, implicit y: Int) = x + y
  • 1
  • 2
  • 3
  • 4
  • 5
  • 6
  • 7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def maxFunc(implicit x: Int, y: Int) = x + y 在使用时,也只能指定一个隐式值,即指定的隐式值分别会对应函数中的参数(这里是x,y),代码如下:

def sum(implicit x: Int, y: Int) = x + y//只能指定一个隐式值//例如下面下定义的x会自动对应maxFunc中的//参数x,y即x=3,y=3,从而得到的结果是6 implicit val x:Int=3//不能定义两个隐式值//implicit val y:Int=4  println(sum)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要点2:要想使用implicit只作用于某个函数参数,则需要将函数进行柯里化,如:

def sum(x: Int)(implicit y:Int)=x+y
  • 1

值得注意的是,下面这种两种带隐式参数的函数也是不合法的

def sum(x: Int)(implicit y:Int)(d:Int)=x+y+ddef sum(x: Int)(implicit y:Int)(implicit d:Int)=x+y+d
  • 1
  • 2

要点3: 匿名函数不能使用隐式参数,例如:

 val sum2=(implicit x:Int)=>x+1
  • 1

要点4: 如何函数带有隐式参数,则不能使用其偏函数,例如:

 def sum(x: Int)(implicit y:Int)=x+y //不能定义sum的偏函数,因为它带有隐式参数 //could not find implicit value for //parameter y: Int//not enough arguments for method sum:// (implicit y: Int)Int. Unspecified value parameter y. def sum2=sum _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3. 隐式转换问题梳理

1 多次隐式转换问题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隐式转换从源类型到目标类型不会多次进行,也即源类型到目标类型的转换只会进行一次

class RichFile(val file:File){  def read=Source.fromFile(file).getLines().mkString}//RichFileAnother类,里面定义了read2方法class RichFileAnother(val file:RichFile){  def read2=file.read} //隐式转换不会多次进行,下面的语句会报错  //不能期望会发生File到RichFile,然后RifchFile到  //RichFileAnthoer的转换  val f=new File("file.log").read2  println(f)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注意这里指的是源类型到目标类型的转换只会进行一次,并不是说不存在多次隐式转换,在一般的方法调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次隐式转换,例如:

class ClassA {  override def toString() = "This is Class A"}class ClassB {  override def toString() = "This is Class B"}class ClassC {  override def toString() = "This is  ClassC"  def printC(c: ClassC) = println(c)}class ClassDobject ImplicitWhole extends App {  implicit def B2C(b: ClassB) = {    println("B2C")    new ClassC  }  implicit def D2C(d: ClassD) = {    println("D2C")    new ClassC  }  //下面的代码会进行两次隐式转换  //因为ClassD中并没有printC方法  //因为它会隐式转换为ClassC(这是第一次,D2C)  //然后调用printC方法  //但是printC方法只接受ClassC类型的参数  //然而传入的参数类型是ClassB  //类型不匹配,从而又发生了一次隐式转地换(这是第二次,B2C)  //从而最终实现了方法的调用  new ClassD().printC(new ClassB)}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发生多次隐式转换,如果给函数定义了隐式参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多次隐式转换,代码如下:

object Main extends App {  class PrintOps() {    def print(implicit i: Int) = println(i);  }  implicit def str2PrintOps(s: String) = {    println("str2PrintOps")    new PrintOps  }  implicit def str2int(implicit s: String): Int = {    println("str2int")    Integer.parseInt(s)  }  implicit def getString = {    println("getString")    "123"  }  //下面的代码会发生三次隐式转换  //首先编译器发现String类型是没有print方法的  //尝试隐式转换,利用str2PrintOps方法将String  //转换成PrintOps(第一次)  //然后调用print方法,但print方法接受整型的隐式参数  //此时编译器会搜索隐式值,但程序里面没有给定,此时  //编译器会尝试调用 str2int方法进行隐式转换,但该方法  //又接受一个implicit String类型参数,编译器又会尝试  //查找一个对应的隐式值,此时又没有,因此编译器会尝试调用  //getString方法对应的字符串(这是第二次隐式转换,  //获取一个字符串,从无到有的过程)  //得到该字符串后,再调用str2int方法将String类型字符串  //转换成Int类型(这是第三次隐式转换)  "a".prin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上面这个例子来源于:爱国者的博客,感谢该作者的无私奉献

2 要不要用隐式转换的问题

从上述代码中可以看到,隐式转换功能很强大,但同时也带来了程序复杂性性问题,在一个程序中如果大量运用隐式转换,特别是涉及到多次隐式转换时,会使代码理解起来变得比较困难,那到底要不要用隐式转换呢?下面给出我自己开发实践中的部分总结,供大家参考: 
1 即使你能轻松驾驭scala语言中的隐式转换,能不用隐式转换就尽量不用 
2 如果一定要用,在涉及多次隐式转换时,必须要说服自己这样做的合理性 
3 如果只是炫耀自己的scala语言能力,请大胆使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