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心得--殷鉴

来源:互联网 发布:sql server2005企业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9:51

殷鉴

 

————十九大心得学习报告

作为一个工科生的我似乎是不太具有一种对于政治的宏大格局,再说十九大的报告中,大致说了三个方面。一,已经取得的成就。二,现存的弊端。三,未来的任务。已经取得的成就自然不必多说,我想着重阐明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面对十九大报告当中阐明的一些事情,我们最重要的态度—清醒。

我想先从我们的文化特点开始讲起,因为现存的一些弊端是根植于文化中一些不好的土壤的。只有当你学习了第二种语言你才会很深刻的理解第一种语言是什么,文化亦如是。但是文化的比较似乎很难,因为涵盖的内容实在繁杂。处于这个原因,我选取两位可以说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和苏格拉底,来进行比较。

首先从二者的言说方式来讲,孔子的标准是言说之外取消的其标准,比如,在《论语》当中孔子和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仁“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每次在讨论时,都是建立在为给”仁“一个明确的定义的前提一下的,论语当中,谈及仁的一共有七次,但是每次的内容似乎不是”仁“是什么,而是围绕这”仁“这个问题,展出”如何使天下归仁“这一类问题。反观苏格拉底,他认为言说的标准就是言说本身,言说的原则就是存在的原则,不是人在说语言而是语言在说人。这样可能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我以《人间词话》当中的一句话的来阐明:孔子的方式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赋予了事物浓厚的个人色彩,而且”不求甚解“,更加在乎的是”方法“。而苏格拉底则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也就是说苏格拉底更在意想让事物去趋于更加客观的一种存在,要窥探其客观的真实存在的本质,甚至最后他的死亡也这种精神息息相关。从他提出”理型马“这一观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其次二者的讨论效果也存在这不小的差异。孔子的对话时比较看重结论的,而且总是以一种学成者的角度去与别人对话,完全不重视反复的思辨。比如,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但是他是如何由故而知新的,他并没有交代,这也导致现在这句话学术界存在三种解释。所以我们产生了许多许多”我想要什么“,如何你要问”为什么要“,似乎就变成了一个傻子。而苏格拉底却认为,我们在讨论美是什么的过程中,可能最终还是得不到美是什么,但是至少我们知道了美不是什么。

说了这么,那么这个十九大报告当中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我挑选报告中的报告方面来阐明。

一,           环境问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我是来自山西的人,对于环境,尤其是雾霾问题,似乎是很有发言权的。在我家那个小城市,很多企业的发展,确确实实是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我在想全国有多少这样的城市,又有多少这样以谋求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因素呢?我们在说我们要经济增长,我们要什么什么,但是问题是为什么?似乎你如果问为什么我们要发展经济,别人都不会理睬你吧,觉得很显然啊,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我不否认,但是我们很多时候,要不忘初心,不能为了达成目的,而忽略了方法。

二,           规矩。中国是一个讲求人情的社会,讲话比较含蓄。但是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需要某种程度的去掉这样人情,才能深化司法体制的改革,实现报告中所指出的“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如果在改革中遇到所谓什么是“仁”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它,而不能只是所谓的“打太极”,去“问君”,“问仁“,”问政“,展出”如何使天下归仁“,而当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举一个反例,我想我们都听到过这样的一则新闻:《男子被误判杀人,入狱20年后案件重启调查》,这就是因为规则没有很好的制定造成的,本来判决应该是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三者制衡的,可是在本案中公安局局长比是检察院的最高领导职务要高,所以自上而下施压,没有很好的查证,造成了这样的事情。

三,           包围问题。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这句话完全正确。但是其实很多我们的政府官员都处在”包围当中“,身边有很多溜须拍马的人存在着,这就造成了在很多方面,很多政府官员不能收到来自下层的真实的声音。怎么打破包围呢?我之前看到一则新闻,好像是在欧洲的一个国家,瑞典还是挪威,我不太清楚了,在那个国家,政府官员上下班是要做公交车的。所以那么其实这种包围是可以被打破的。也只有这种包围被真正的打破,党才能”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四,           对于科技的态度。据说大约2000多年前,鲁班发明了一个会飞的木头做的小鸟,可以在空中盘旋,他的邻居嘲笑他说“这有什么用呢?“,鲁班一想也确实,之后便没有继续研究。如果这是真的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情,如果他继续研究,可能飞机的发明就不会那么晚了。还记得前一阵子,引力波被检测到了,网上有很多诸如”发现能怎么样呢?有什么用呢?“唉,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太想要成果了,都用一种使用使用主义色彩去评判事物。我们解决面对很多改革转型中的问题,都需要科技,但是如果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听到几乎所有对这句话的评论,就是赞扬。其实在十九大报告当中,在这一句话后面紧跟的是比较客观的去从现状和警醒去阐述这件事的。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处在一个转型的社会,其实比起欢呼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更应该冷静。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中国必须要在这个期间,去处理好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台湾问题。再比如,1998年香港回归,制度50年长期不变,我当初问了老师一个问题,50年以后呢?老师摇摇头说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在本世纪中叶就我们就会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当年邓小平爷爷说“香港问题并不是依靠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就可以解决的,要以后后代子孙的智慧”,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迎接这些挑战,我们要警醒。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正如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在这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很多东西的发展方兴未艾,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判断。就好像我们的国歌至今仍然是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