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训练最大最小公倍数

来源:互联网 发布:3dmax材质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2:48
算法训练 最大最小公倍数  
时间限制:1.0s   内存限制:256.0MB
      
问题描述

已知一个正整数N,问从1~N中任选出三个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可以为多少。

输入格式

输入一个正整数N。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你找到的最小公倍数。
样例输入
9
样例输出
504
数据规模与约定

1 <= N <= 106


开始无脑枚举,发现全部超时 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后提示是贪心,但是没想到怎么贪

然后上网搜了下,看到一个小哥哥写的很好

于是学习了一下

在一组数中找三个数,使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最大,我们知道,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最大的情况就是当两个数互质的时候,他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而且还有那么一个定理,即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互质,即使我们不知道定理怎么证明,但大体能想出来,但这是三个数,也就是说存在  奇-偶-奇  和 偶-奇-偶 两种情况。

一:奇-偶-奇 这种情况用于n是奇数的情况,即 最大的三个数就是 n,n-1,n-2,那么可以看到,因为n和n-2都是奇数,所以肯定不存在公因数2,假设三个数中有一个存在因数3,那么另外两个肯定不存在因数3,因为他们的变化范围都小于3,也就是说,这三个数不仅是最大的,还是互质的,也就是说最大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三个数的乘积,即n*(n-1)*(n-2)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想到这一步


二:偶-奇-偶 对于这种情况两个偶数肯定是存在公因数2,也就是意味着最小公倍数要除以2,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我们稍微缩小一下数,即n,n-1,n-3,这样就又变成奇-偶-奇的结构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假如偶数n存在因数3,那么n-3也必定有因数3,这直接导致最小公倍数除以3,更加不能容忍,为了保持奇-偶-奇的结构不变,只能变那个偶数,而离他最近的偶数就是n-2了,这下就完美了,3个数依然是互质的,最小公倍数就是(n-1)*(n-2)*(n-3)


贴代码:

#include<bits/stdc++.h>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long long ll; int main(){ll n;cin>>n;if(n<=2)cout<<2;else if(n%2 == 1)cout<<n*(n-1)*(n-2);else if(n % 3 == 0)cout<<(n-1)*(n-2)*(n-3);elsecout<<n*(n-1)*(n-3);return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