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网络过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语大仲马什么意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1:10

网络包:

比特流 - 数据帧 - 数据报 - 数据包 - 应用数据

物理层 - 数链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MAC地址:MAC地址,标识 网络设备(一个主机可以有多个网络设备,网卡)

IP地址:IP地址,标识 主机

TCP/UDP 端口:端口号,标识 主机应用


ARP 根据目的IP地址,找到中间节点的MAC地址,将MAC地址打包为数据帧,通过中间节点传送


物质基础:

主机:

ARP表(MAC地址,IP地址)

交换机:

MAC地址转发表(CAM):记录了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关系

交换机具备多级级联的能力:一个端口可以对应多个MAC地址,但一个MAC地址不能对应多个端口。



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



主机:

应用层打包:填入数据内容

传输层打包:填入源端口、目的端口

网络层打包:填入源IP、目的IP

检查目的IP地址、本机IP地址及掩码

1. 同一网段


2. 不同网段



链接:http://blog.csdn.net/u014113117/article/details/51311837

一:MAC地址表详解
说到MAC地址表,就不得不说一下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了,因为交换机是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帧的。在交换机中有一张记录着局域网主机MAC地址与交换机接口的对应关系的表,交换机就是根据这张表负责将数据帧传输到指定的主机上的。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以后,首先、会记录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到MAC表中,接着、会检查自己的MAC表中是否有数据帧中目标MAC地址的信息,如果有则会根据MAC表中记录的对应接口将数据帧发送出去(也就是单播),如果没有,则会将该数据帧从非接受接口发送出去(也就是广播)。
如下图:详细讲解交换机传输数据帧的过程


1)主机A会将一个源MAC地址为自己,目标MAC地址为主机B的数据帧发送给交换机。
2)交换机收到此数据帧后,首先将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接口为f 0/1) 记录到MAC地址表中。
3)然后交换机会检查自己的MAC地址表中是否有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的信息,如果有,则从MAC地址表中记录的接口发送出去,如果没有,则会将此数据帧从非接收接口的所有接口发送出去(也就是除了f 0/1接口)。
4)这时,局域网的所有主机都会收到此数据帧,但是只有主机B收到此数据帧时会响应这个广播,并回应一个数据帧,此数据帧中包括主机B的MAC地址。
5)当交换机收到主机B回应的数据帧后,也会记录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也就是主机B的MAC地址),这时,再当主机A和主机B通信时,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中的记录,实现单播了。
如下图:当局域网存在多个交换机互联的时候,交换机的MAC地址表是怎么记录的呢?


1)主机A将一个源MAC地址为自己,目标MAC地址主机C的数据帧发送给交换机
2)交换机1收到此数据帧后,会学习源MAC地址,并检查MAC地址表,发现没有目标MAC地址的记录,则会将数据帧广播出去,主机B和交换机2都会收到此数据帧。
3)交换机2收到此数据帧后也会将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记录到MAC地址表中,并检查自己的MAC地址表,发现没有目标MAC地址的记录,则会广播此数据帧。
4)主机C收到数据帧后,会响应这个数据帧,并回复一个源MAC地址为自己的数据帧,这时交换机1和交换机1都会将主机C的MAC地址记录到自己的MAC地址表中,并且以单播的形式将此数据帧发送给主机A。
5)这时,主机A和主机C通信就是一单播的形式传输数据帧了,主机B和主机C通信如上述过程一样,因此交换机2的MAC地址表中记录着主机A和主机B的MAC地址都对应接口f 0/1。
总结:从上面的两幅图可以看出,交换机具有动态学习源MAC地址的功能,并且交换机的一个接口可以对应多个MAC地址,但是一个MAC地址只能对应一个接口。
注意:交换机动态学习的MAC地址默认只有300S的有效期,如果300S内记录的MAC地址没有通信,则会删除此记录。

二、ARP缓存表详解
上面我们讲解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知道交换机是通过MAC地址通信的,但是我们是如何获得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使用ARP协议了,在每台主机中都有一张ARP表,它记录着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ARP协议:ARP协议是工作在网络层的协议,它负责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如下图:详细讲解ARP的工作原理。

1) 如果主机A想发送数据给主机B,主机A首先会检查自己的ARP缓存表,查看是否有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如果有,则会将主机B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封装到数据帧中。如果没有,主机A则会发送一个ARP请求信息,请求的目标IP地址是主机B的IP地址,目标MAC地址是MAC地址的广播帧(即FF-FF-FF-FF-FF-FF),源IP地址和MAC地址是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
2) 当交换机接受到此数据帧之后,发现此数据帧是广播帧,因此,会将此数据帧从非接收的所有接口发送出去。
3)当主机B接受到此数据帧后,会校对IP地址是否是自己的,并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记录到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同时会发送一个ARP应答,其中包括自己的MAC地址。
4) 主机A在收到这个回应的数据帧之后,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记录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而此时交换机已经学习到了主机A和主机B的MAC地址了。


实例:

HostA - A - B - HostB

1) HostA在网络层将来自上层的报文封装成IP数据包,其中源IP地址为自己,目标IP地址是HostB,HostA会用本机配置的24位子网掩码与目标地址进行“与”运算,得出目标地址与本机不是同一网段,因此发送HostB的数据包需要经过网关路由A的转发。
2) HostA通过ARP请求获取网关路由A的E0口的MAC地址,并在链路层将路由器E0接口的MAC地址封装成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是自己。
3) 路由器A从E0可接收到数据帧,把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去掉,并检查路由表中是否有目标IP地址网段(即192.168.2.2的网段)相匹配的的项,根据路由表中记录到192.168.2.0网段的数据请发送给下一跳地址10.1.1.2,因此数据在路由器A的E1口重新封装,此时,源MAC地址是路由器A的E1接口的MAC地址,封装的目标MAC地址则是路由器2的E1接口的MAC地址。
4) 路由B从E1口接收到数据帧,同样会把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去掉,对目标IP地址进行检测,并与路由表进行匹配,此时发现目标地址的网段正好是自己E0口的直连网段,路由器B通过ARP广播,获知HostB的MAC地址,此时数据包在路由器B的E0接口再次封装,源MAC地址是路由器B的E0接口的MAC地址,目标MAC地址是HostB的MAC地址。封装完成后直接从路由器的E0接口发送给HostB。
5) 此时HostB才会收到来自HostA发送的数据。
总结:路由表负责记录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络的路径,因此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工作的。



两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三层交换机:可同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并根据 MAC地址或IP地址转发数据包

但是要注意到三层交换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

它主要是为了实现处于两个不同子网的Vlan进行通讯,而不是用来作数据传输的复杂路径选择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