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化感物质的作用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中socket的使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3:06
林鑫 吴双 王征 程珊 靳晶
摘 要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萝卜(Raphanussativus)2种作物为受体,对薄荷(Menthahaplocalyx)化感物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荷地上部分挥发物显著抑制萝卜幼苗和幼根的生长。薄荷地上部分水浸液显著抑制萝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幼根的生长,对小麦的作用不明显;萝卜比小麦更敏感。薄荷根分泌物显著抑制萝卜幼苗的生长,而促进其幼根的生长,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
关键词 薄荷;化感作用;生物测定;化感物质
Effects of Mint Allelolochemicals
LIN Xin, WU Shuang, WANG Zheng, CHENG Shan, JIN Jing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mint (Menthahaplocalyx) allelolochemicals were studied on two crops :wheat(Triticumaestivum),and radish(Raphanussativus).The volatileness from aerial part of min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seedling and root of radish. The aqueous extract from aerial part of min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oth the germination of seed and growth of seedling and root of radish, no significant inhibiting to wheat; radish is more sensitive than wheat. The exudates of mint root showed obvious effects on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seedling but stimulating that of root of radish; less obvious in the growth of seedling of wheat. Radish 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allelopathic effect than wheat. The suppression gradually decreased, disappeared and even changed into stimulative effec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 declined.
Keywords  Menthahaplocalyx  allelopathy

一、实验目的

          初步学习怎样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植物化感作用的存在;

          认识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影响,并从中了解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的重要性;

          初步了解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二、实验原理

1、化感作用

  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植物化感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和物种替代机制、外来种的生态入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化感物质

①植物体中的存在部位

  化感物质大多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不参与有机体的主要代谢过程。植物的各种器官都可能产生和释放化感物质。茎、叶组织是大量化感物质的来源。

②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       茎叶淋溶                 

*       茎叶挥发                 重要

*       根系分泌                 的途径

*       植物残体降解

*       种子萌发

*       花粉传播

3、薄荷化感作用

薄荷别名蕃荷菜、菝等,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强烈的挥发性。

其挥发物,地上部分及根部的浸出液对小麦、萝卜等作物均有强烈的化感作用。

三、实验步骤

1、叶子挥发物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六个干燥器分别编号。1-3号放薄荷,4-6号对照。干燥器中央放一1000ml大烧杯,实验组分别种有3株薄荷,情况见表:

1

2

3

平均株高(cm)

27.6

27.4

27.9

平均叶片数

12.6

12.9

13.2

鲜重(g)

19.45

18.72

20.07

对照组不放薄荷,但是放同样大小的烧杯,内装同体积的蛭石和等量的营养液。围绕大烧杯码放5100ml的小烧杯,每个杯子植入8株等高的萝卜幼苗。一次性浇足水后,密封干燥器。每天中午轮盆,6个干燥器逆时针旋转,每个再各自自转90度,保证日照均匀。封闭7天后取出,测量实验结果。

2地上部分水浸液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萌发试验

取新鲜的薄荷地上部分,剪成1cm长的小段,5倍重量的蒸馏水,在室温下浸泡48h后过滤,滤液为供试母液,浓度记为1: 5,存于冰箱4℃待用.实验时用蒸馏水将水浸液稀释至1 :10,1 :151 :20三个浓度(均为质量比m:m)

在分别装有40粒均一饱满的萝卜和小麦种子的培养皿中定量加入不同浓度的薄荷地上部分水浸液,对照组用蒸馏水,并置于25℃恒温箱中萌发.24h添加一次培养液.3d后测定幼苗总长。(每个浓度平行做3组)。

3根分泌物溶液的化感作用

①薄荷根分泌物及对照组溶液的收集

  3只大小型号相同的塑料盆,分别放入等量的石英砂,前两个盆分别种上长势相同的薄荷,对照组不种薄荷,倒入等量的蒸馏水。以后每天向3个盆加同量的水,共两周。将种有薄荷的两盆浸出液过滤混匀,对照组同样过滤,存于冰箱4℃待用.

根分泌物溶液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在装有20粒受体植物种子的培养皿中定量加入薄荷根分泌物溶液,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25℃。对照组用石英砂浸出液培养。每24h更换一次薄荷根分泌物溶液及对照组浸出液.4天后测定出芽率、苗高和根长。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叶子挥发物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实验结果:
苗高
根长
叶片数
结果分析

整体来说,实验结果差距十分显著,不管是苗高、根长和叶片数,薄荷对萝卜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照组平均数比较吻合,差异不大;而实验组23组差异较大,分析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个别干燥器内压力较大,自己顶开盖子,致使部分叶片挥发物散发到空气之中的缘故。

2地上部分水浸液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萌发试验
实验结果      

①对萝卜萌发率的影响

②对小麦萌发率的影响

结果分析

          对萝卜萌发率的影响

薄荷地上部分浸出液对萝卜萌发率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的作用越发显著。在24小时后就可见明显的区别。(右图为第一天三个浓度及对照组的照片)

以下四图分别为:3天后110浓度;115浓度;120浓度;以及四浓度对照  

          对小麦萌发率的影响

薄荷地上部分浸出液对小麦萌发率也有影响,但不是非常显著,且与    浓度关系不大。

结果证明,薄荷对小麦的化感作用不如对萝卜的强烈,萝卜比小麦更加敏感。

3根分泌物溶液的化感作用
实验结果   

①根浸出萝卜

苗高

根长

②根浸出小麦

苗高

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证明:薄荷根的浸出液对萝卜的苗高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根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薄荷根的浸出液对小麦的苗高具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是最后一个实验,时间较为紧促,没有做预实验,用培养皿做的萌发实验,结果小麦的对照组312略有差距。

 反思:今后再做苗高和根长的实验,应该用小烧杯而不是培养皿。

五、讨论

薄荷可以通过淋洗和根系分泌等途径释放化感物质,对小麦和萝卜等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幼根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中无论是薄荷根系分泌物还是地上部分水浸物都显示了对不同受体植物或对同一受体植物的不同部位(如幼苗和幼根)完全不同的化感作用(促进、抑制或无显著影响). 就薄荷地上部分挥发物对植物的作用而言,显著抑制萝卜幼苗和幼根的生长。就薄荷地上部分水浸液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而言,显著抑制萝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幼根的生长,对小麦的作用无显著影响;萝卜比小麦更敏感。薄荷根分泌物显著抑制萝卜幼苗的生长,而促进其幼根的生长,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化感物质促进幼根生长,抑制幼苗生长(如薄荷根分泌物对萝卜的作用),这种相反作用的综合效应如何呢?除挥发性物质外,大多数化感物质是通过影响根系及其环境来影响受体植物的,此时根的反应不灵敏,而对苗的生长有影响。可能是由于薄荷根分泌物经萝卜根的吸收,对幼苗产生毒害,使得植株矮小,而根得到了对照所没有的营养物质,反而长得好。到底是何种原因,尚需深入研究。化感物质的浓度效应是化感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常见的现象是:随着浓度的降低,化感物质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消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浓度的降低甚至能使化感物质的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六、参考文献

1.孔垂华.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应注意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1998,9(3):332-336.

2.赵大芹. 特色绿叶蔬菜——薄荷(C) . 贵州农业科学 2000,28(5):55

3.张远莉 陈建群   卫春 张纪林:薄荷化感物质的作用及其初步分离.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9(6):611615

4.王国勇: 薄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技推广》      2003年第1

                                                                                                       林鑫

                                                                                                       1020800036

实验体会

历时两个月的植物化感试验,终于有了结果。实验验证了某些事实,也有创新,但也由于文献所的结论不符之处,尚有很多问题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不论是对植物化感作用,还是对实验中的操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什么是科研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总结一下实验操作中的种种不当。

1.不习惯于用托盘乘容器或药品。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托盘上放东西要保证其稳定性,否则可能会打碎某些容器或药品。

2.洗干净,烘干的玻璃棒等物品应放在托盘中,而不是桌子上。这是实验仔细与否的问题。放在桌子上可将物品再度污染,洗和烘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3.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否则下次就找不到了,给别的人也会带来不便。

4.要按时进行实验,这是实验准确度的问题,否则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

5.要提前于老师约定时间,否则将耽误试验,后果,很可能很严重。

6.在挑种子的时候,要挑均一饱满的。在烧杯中种小麦时,注意将平整的一面朝上。

7.在把实验材料装入干燥器后,要密闭干燥器,除了用凡士林密封外,还应用胶布粘牢,以防内部的高温将盖子顶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在从装有蛭石,并种有萝卜的烧杯中,取萝卜测量时,应避免其根的人为损伤。

其次对本试验的设计而言,有很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的无法满足,导致改变了最初的设想,从芦苇到萝卜和小麦的全面出击。这是考虑问题不周,不实事求是的结果。好在后来实事求是了,才有了结果。即使是后来的设计方案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缺少预试验。这一步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不论是选种,出苗时长,选择适当的容器,还是对浓度的选择,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后续试验的灵活性的提高,益处颇多。

2.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仅仅只是证实了薄荷对两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存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但是实际中的价值究竟如何,不明确。

再次对结果的分析而言,个人感觉很粗略。但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数据。以后我应该注意这样的时间安排,将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各现象的分析,在每结束一阶段时就做一部分的,最后只用汇总就行了。在一大队的数据,现象面前,单凭人的观察和简单的比较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计算机是很好的选择。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其实就是尊重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将问题尽量考虑全面,多查阅一些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科学素养并不是经过一次试验就能得到的,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磨练。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实验体会

历时两个月的植物化感试验,终于有了结果。实验验证了某些事实,也有创新,但也由于文献所的结论不符之处,尚有很多问题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不论是对植物化感作用,还是对实验中的操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什么是科研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总结一下实验操作中的种种不当。

1.不习惯于用托盘乘容器或药品。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托盘上放东西要保证其稳定性,否则可能会打碎某些容器或药品。

2.洗干净,烘干的玻璃棒等物品应放在托盘中,而不是桌子上。这是实验仔细与否的问题。放在桌子上可将物品再度污染,洗和烘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3.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否则下次就找不到了,给别的人也会带来不便。

4.要按时进行实验,这是实验准确度的问题,否则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

5.要提前于老师约定时间,否则将耽误试验,后果,很可能很严重。

6.在挑种子的时候,要挑均一饱满的。在烧杯中种小麦时,注意将平整的一面朝上。

7.在把实验材料装入干燥器后,要密闭干燥器,除了用凡士林密封外,还应用胶布粘牢,以防内部的高温将盖子顶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在从装有蛭石,并种有萝卜的烧杯中,取萝卜测量时,应避免其根的人为损伤。

其次对本试验的设计而言,有很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的无法满足,导致改变了最初的设想,从芦苇到萝卜和小麦的全面出击。这是考虑问题不周,不实事求是的结果。好在后来实事求是了,才有了结果。即使是后来的设计方案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缺少预试验。这一步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不论是选种,出苗时长,选择适当的容器,还是对浓度的选择,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后续试验的灵活性的提高,益处颇多。

2.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仅仅只是证实了薄荷对两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存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但是实际中的价值究竟如何,不明确。

再次对结果的分析而言,个人感觉很粗略。但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数据。以后我应该注意这样的时间安排,将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各现象的分析,在每结束一阶段时就做一部分的,最后只用汇总就行了。在一大队的数据,现象面前,单凭人的观察和简单的比较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计算机是很好的选择。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其实就是尊重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将问题尽量考虑全面,多查阅一些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科学素养并不是经过一次试验就能得到的,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磨练。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实验体会

历时两个月的植物化感试验,终于有了结果。实验验证了某些事实,也有创新,但也由于文献所的结论不符之处,尚有很多问题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不论是对植物化感作用,还是对实验中的操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什么是科研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总结一下实验操作中的种种不当。

1.不习惯于用托盘乘容器或药品。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托盘上放东西要保证其稳定性,否则可能会打碎某些容器或药品。

2.洗干净,烘干的玻璃棒等物品应放在托盘中,而不是桌子上。这是实验仔细与否的问题。放在桌子上可将物品再度污染,洗和烘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3.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否则下次就找不到了,给别的人也会带来不便。

4.要按时进行实验,这是实验准确度的问题,否则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

5.要提前于老师约定时间,否则将耽误试验,后果,很可能很严重。

6.在挑种子的时候,要挑均一饱满的。在烧杯中种小麦时,注意将平整的一面朝上。

7.在把实验材料装入干燥器后,要密闭干燥器,除了用凡士林密封外,还应用胶布粘牢,以防内部的高温将盖子顶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在从装有蛭石,并种有萝卜的烧杯中,取萝卜测量时,应避免其根的人为损伤。

其次对本试验的设计而言,有很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的无法满足,导致改变了最初的设想,从芦苇到萝卜和小麦的全面出击。这是考虑问题不周,不实事求是的结果。好在后来实事求是了,才有了结果。即使是后来的设计方案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缺少预试验。这一步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不论是选种,出苗时长,选择适当的容器,还是对浓度的选择,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后续试验的灵活性的提高,益处颇多。

2.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仅仅只是证实了薄荷对两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存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但是实际中的价值究竟如何,不明确。

再次对结果的分析而言,个人感觉很粗略。但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数据。以后我应该注意这样的时间安排,将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各现象的分析,在每结束一阶段时就做一部分的,最后只用汇总就行了。在一大队的数据,现象面前,单凭人的观察和简单的比较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计算机是很好的选择。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其实就是尊重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将问题尽量考虑全面,多查阅一些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科学素养并不是经过一次试验就能得到的,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磨练。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实验体会

历时两个月的植物化感试验,终于有了结果。实验验证了某些事实,也有创新,但也由于文献所的结论不符之处,尚有很多问题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不论是对植物化感作用,还是对实验中的操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什么是科研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总结一下实验操作中的种种不当。

1.不习惯于用托盘乘容器或药品。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托盘上放东西要保证其稳定性,否则可能会打碎某些容器或药品。

2.洗干净,烘干的玻璃棒等物品应放在托盘中,而不是桌子上。这是实验仔细与否的问题。放在桌子上可将物品再度污染,洗和烘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3.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否则下次就找不到了,给别的人也会带来不便。

4.要按时进行实验,这是实验准确度的问题,否则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

5.要提前于老师约定时间,否则将耽误试验,后果,很可能很严重。

6.在挑种子的时候,要挑均一饱满的。在烧杯中种小麦时,注意将平整的一面朝上。

7.在把实验材料装入干燥器后,要密闭干燥器,除了用凡士林密封外,还应用胶布粘牢,以防内部的高温将盖子顶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在从装有蛭石,并种有萝卜的烧杯中,取萝卜测量时,应避免其根的人为损伤。

其次对本试验的设计而言,有很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的无法满足,导致改变了最初的设想,从芦苇到萝卜和小麦的全面出击。这是考虑问题不周,不实事求是的结果。好在后来实事求是了,才有了结果。即使是后来的设计方案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缺少预试验。这一步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不论是选种,出苗时长,选择适当的容器,还是对浓度的选择,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后续试验的灵活性的提高,益处颇多。

2.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仅仅只是证实了薄荷对两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存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但是实际中的价值究竟如何,不明确。

再次对结果的分析而言,个人感觉很粗略。但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数据。以后我应该注意这样的时间安排,将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各现象的分析,在每结束一阶段时就做一部分的,最后只用汇总就行了。在一大队的数据,现象面前,单凭人的观察和简单的比较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计算机是很好的选择。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其实就是尊重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将问题尽量考虑全面,多查阅一些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科学素养并不是经过一次试验就能得到的,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磨练。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以下四图分别为:3天后110浓度;115浓度;120浓度;以及四浓度对照  

          对小麦萌发率的影响

薄荷地上部分浸出液对小麦萌发率也有影响,但不是非常显著,且与    浓度关系不大。

结果证明,薄荷对小麦的化感作用不如对萝卜的强烈,萝卜比小麦更加敏感。

3根分泌物溶液的化感作用
实验结果   

①根浸出萝卜

苗高

根长

②根浸出小麦

苗高

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证明:薄荷根的浸出液对萝卜的苗高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根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薄荷根的浸出液对小麦的苗高具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是最后一个实验,时间较为紧促,没有做预实验,用培养皿做的萌发实验,结果小麦的对照组312略有差距。

 反思:今后再做苗高和根长的实验,应该用小烧杯而不是培养皿。

五、讨论

薄荷可以通过淋洗和根系分泌等途径释放化感物质,对小麦和萝卜等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幼根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中无论是薄荷根系分泌物还是地上部分水浸物都显示了对不同受体植物或对同一受体植物的不同部位(如幼苗和幼根)完全不同的化感作用(促进、抑制或无显著影响). 就薄荷地上部分挥发物对植物的作用而言,显著抑制萝卜幼苗和幼根的生长。就薄荷地上部分水浸液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而言,显著抑制萝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幼根的生长,对小麦的作用无显著影响;萝卜比小麦更敏感。薄荷根分泌物显著抑制萝卜幼苗的生长,而促进其幼根的生长,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化感物质促进幼根生长,抑制幼苗生长(如薄荷根分泌物对萝卜的作用),这种相反作用的综合效应如何呢?除挥发性物质外,大多数化感物质是通过影响根系及其环境来影响受体植物的,此时根的反应不灵敏,而对苗的生长有影响。可能是由于薄荷根分泌物经萝卜根的吸收,对幼苗产生毒害,使得植株矮小,而根得到了对照所没有的营养物质,反而长得好。到底是何种原因,尚需深入研究。化感物质的浓度效应是化感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常见的现象是:随着浓度的降低,化感物质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消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浓度的降低甚至能使化感物质的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六、参考文献

1.孔垂华.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中应注意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1998,9(3):332-336.

2.赵大芹. 特色绿叶蔬菜——薄荷(C) . 贵州农业科学 2000,28(5):55

3.张远莉 陈建群   卫春 张纪林:薄荷化感物质的作用及其初步分离.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9(6):611615

4.王国勇: 薄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技推广》      2003年第1

                                                                                                       林鑫

                                                                                                       1020800036

实验体会

历时两个月的植物化感试验,终于有了结果。实验验证了某些事实,也有创新,但也由于文献所的结论不符之处,尚有很多问题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不论是对植物化感作用,还是对实验中的操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什么是科研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总结一下实验操作中的种种不当。

1.不习惯于用托盘乘容器或药品。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托盘上放东西要保证其稳定性,否则可能会打碎某些容器或药品。

2.洗干净,烘干的玻璃棒等物品应放在托盘中,而不是桌子上。这是实验仔细与否的问题。放在桌子上可将物品再度污染,洗和烘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3.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否则下次就找不到了,给别的人也会带来不便。

4.要按时进行实验,这是实验准确度的问题,否则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

5.要提前于老师约定时间,否则将耽误试验,后果,很可能很严重。

6.在挑种子的时候,要挑均一饱满的。在烧杯中种小麦时,注意将平整的一面朝上。

7.在把实验材料装入干燥器后,要密闭干燥器,除了用凡士林密封外,还应用胶布粘牢,以防内部的高温将盖子顶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在从装有蛭石,并种有萝卜的烧杯中,取萝卜测量时,应避免其根的人为损伤。

其次对本试验的设计而言,有很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的无法满足,导致改变了最初的设想,从芦苇到萝卜和小麦的全面出击。这是考虑问题不周,不实事求是的结果。好在后来实事求是了,才有了结果。即使是后来的设计方案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缺少预试验。这一步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不论是选种,出苗时长,选择适当的容器,还是对浓度的选择,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后续试验的灵活性的提高,益处颇多。

2.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仅仅只是证实了薄荷对两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存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但是实际中的价值究竟如何,不明确。

再次对结果的分析而言,个人感觉很粗略。但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数据。以后我应该注意这样的时间安排,将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各现象的分析,在每结束一阶段时就做一部分的,最后只用汇总就行了。在一大队的数据,现象面前,单凭人的观察和简单的比较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计算机是很好的选择。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其实就是尊重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将问题尽量考虑全面,多查阅一些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科学素养并不是经过一次试验就能得到的,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磨练。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实验体会

历时两个月的植物化感试验,终于有了结果。实验验证了某些事实,也有创新,但也由于文献所的结论不符之处,尚有很多问题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不论是对植物化感作用,还是对实验中的操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什么是科研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总结一下实验操作中的种种不当。

1.不习惯于用托盘乘容器或药品。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托盘上放东西要保证其稳定性,否则可能会打碎某些容器或药品。

2.洗干净,烘干的玻璃棒等物品应放在托盘中,而不是桌子上。这是实验仔细与否的问题。放在桌子上可将物品再度污染,洗和烘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3.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否则下次就找不到了,给别的人也会带来不便。

4.要按时进行实验,这是实验准确度的问题,否则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

5.要提前于老师约定时间,否则将耽误试验,后果,很可能很严重。

6.在挑种子的时候,要挑均一饱满的。在烧杯中种小麦时,注意将平整的一面朝上。

7.在把实验材料装入干燥器后,要密闭干燥器,除了用凡士林密封外,还应用胶布粘牢,以防内部的高温将盖子顶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在从装有蛭石,并种有萝卜的烧杯中,取萝卜测量时,应避免其根的人为损伤。

其次对本试验的设计而言,有很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的无法满足,导致改变了最初的设想,从芦苇到萝卜和小麦的全面出击。这是考虑问题不周,不实事求是的结果。好在后来实事求是了,才有了结果。即使是后来的设计方案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缺少预试验。这一步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不论是选种,出苗时长,选择适当的容器,还是对浓度的选择,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后续试验的灵活性的提高,益处颇多。

2.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仅仅只是证实了薄荷对两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存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但是实际中的价值究竟如何,不明确。

再次对结果的分析而言,个人感觉很粗略。但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数据。以后我应该注意这样的时间安排,将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各现象的分析,在每结束一阶段时就做一部分的,最后只用汇总就行了。在一大队的数据,现象面前,单凭人的观察和简单的比较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计算机是很好的选择。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其实就是尊重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将问题尽量考虑全面,多查阅一些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科学素养并不是经过一次试验就能得到的,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磨练。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实验体会

历时两个月的植物化感试验,终于有了结果。实验验证了某些事实,也有创新,但也由于文献所的结论不符之处,尚有很多问题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不论是对植物化感作用,还是对实验中的操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什么是科研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总结一下实验操作中的种种不当。

1.不习惯于用托盘乘容器或药品。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托盘上放东西要保证其稳定性,否则可能会打碎某些容器或药品。

2.洗干净,烘干的玻璃棒等物品应放在托盘中,而不是桌子上。这是实验仔细与否的问题。放在桌子上可将物品再度污染,洗和烘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3.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否则下次就找不到了,给别的人也会带来不便。

4.要按时进行实验,这是实验准确度的问题,否则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

5.要提前于老师约定时间,否则将耽误试验,后果,很可能很严重。

6.在挑种子的时候,要挑均一饱满的。在烧杯中种小麦时,注意将平整的一面朝上。

7.在把实验材料装入干燥器后,要密闭干燥器,除了用凡士林密封外,还应用胶布粘牢,以防内部的高温将盖子顶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在从装有蛭石,并种有萝卜的烧杯中,取萝卜测量时,应避免其根的人为损伤。

其次对本试验的设计而言,有很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的无法满足,导致改变了最初的设想,从芦苇到萝卜和小麦的全面出击。这是考虑问题不周,不实事求是的结果。好在后来实事求是了,才有了结果。即使是后来的设计方案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缺少预试验。这一步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不论是选种,出苗时长,选择适当的容器,还是对浓度的选择,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后续试验的灵活性的提高,益处颇多。

2.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仅仅只是证实了薄荷对两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存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但是实际中的价值究竟如何,不明确。

再次对结果的分析而言,个人感觉很粗略。但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数据。以后我应该注意这样的时间安排,将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各现象的分析,在每结束一阶段时就做一部分的,最后只用汇总就行了。在一大队的数据,现象面前,单凭人的观察和简单的比较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计算机是很好的选择。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其实就是尊重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将问题尽量考虑全面,多查阅一些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科学素养并不是经过一次试验就能得到的,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磨练。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实验体会

历时两个月的植物化感试验,终于有了结果。实验验证了某些事实,也有创新,但也由于文献所的结论不符之处,尚有很多问题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不论是对植物化感作用,还是对实验中的操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什么是科研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总结一下实验操作中的种种不当。

1.不习惯于用托盘乘容器或药品。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方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托盘上放东西要保证其稳定性,否则可能会打碎某些容器或药品。

2.洗干净,烘干的玻璃棒等物品应放在托盘中,而不是桌子上。这是实验仔细与否的问题。放在桌子上可将物品再度污染,洗和烘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3.用完的东西要物归原处,否则下次就找不到了,给别的人也会带来不便。

4.要按时进行实验,这是实验准确度的问题,否则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

5.要提前于老师约定时间,否则将耽误试验,后果,很可能很严重。

6.在挑种子的时候,要挑均一饱满的。在烧杯中种小麦时,注意将平整的一面朝上。

7.在把实验材料装入干燥器后,要密闭干燥器,除了用凡士林密封外,还应用胶布粘牢,以防内部的高温将盖子顶开,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8.在从装有蛭石,并种有萝卜的烧杯中,取萝卜测量时,应避免其根的人为损伤。

其次对本试验的设计而言,有很多问题,很多现实问题的无法满足,导致改变了最初的设想,从芦苇到萝卜和小麦的全面出击。这是考虑问题不周,不实事求是的结果。好在后来实事求是了,才有了结果。即使是后来的设计方案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缺少预试验。这一步应该说是很关键的,不论是选种,出苗时长,选择适当的容器,还是对浓度的选择,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后续试验的灵活性的提高,益处颇多。

2.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仅仅只是证实了薄荷对两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存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比较。但是实际中的价值究竟如何,不明确。

再次对结果的分析而言,个人感觉很粗略。但我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太紧,不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分析数据。以后我应该注意这样的时间安排,将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各现象的分析,在每结束一阶段时就做一部分的,最后只用汇总就行了。在一大队的数据,现象面前,单凭人的观察和简单的比较是远远不够的,借助计算机是很好的选择。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其实就是尊重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就可以了,在实际中将问题尽量考虑全面,多查阅一些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科学素养并不是经过一次试验就能得到的,在以后的实验中还需磨练。

                                                                                                   林鑫

                                                                                                   1020800036

                                                                                                   林鑫

                                                                                                   1020800036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