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由物质组成的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5:04
 

  二十世纪初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动摇了牛顿时代的绝对时空观,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大大地深化了一步。尽管相对论的一些论点仍超越人们的常识,不易于理解,而到二十世纪中叶,量子力学提出的论点,不仅常人不著边际,连爱因斯坦都难以接受。

  前面提到的杨多马的双狭缝实验中,如果把光源减弱到一个光子、一个光子地射出,双狭缝後面的感光胶片仍得到干涉条纹。一个光子怎么可以“同时”经过两个狭缝呢?於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物理学家波尔(Bohr)等的结论是,一切物体皆由能量波组成;只有在物体被观察的那一瞬间,才从能量波凝聚为有本体的物质。

  比如,我们看一个物体时,光波被所看之物表面的电场反弹到我们眼里,在视网膜上凝聚成光子,方产生视觉。又如,一个物体只有在被触摸的那一瞬间,才由波动凝聚成由原子组成的实体,从而产生触觉。虽然这并不意味著我们的感受是幻觉,因为能量和物体都是真实的,且能互变(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E: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M:物体质量,C:光速),但总觉得够玄的。

  一九二七年海森堡(Heisenberg)发现“测不准定律”(Uncertainty Principle),表明微粒(如原子)的位置和速度不可兼得,越准确地测出其位置,则越不准确地知道其速度,反之亦然;因此微粒的动态无法用方程式精确计算,只能用概率加以预测。因为,测位置的误差与测速度的误差的乘积等於一个常数。换句话说,如果测一个粒子的速度很准确(误差趋於零),则测位置的误差就会趋於无穷大,根本不知道这个粒子在哪儿!这种看似“不科学”的量子力学,使科学更加符合实际,从而更加科学。

  往往是“半瓶水”摇得最响,有深厚造诣的科学家常常最谦卑自律。因为他们站在最前沿,直接面对浩瀚无际的宇宙,深切知道人的渺小、有限。只有站在中间、後面的二流、三流或没流的科学家才不知“天高地厚”!牛顿说,他是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孩子,有幸拣到几个好看的贝壳。爱因斯坦则说,他只在真理的海洋边徘徊,一无所获。他还说,他一生最大的感受之一是:科学在上帝的奥秘面前不过是儿戏!人徒凭自己的理智要完全认识宇宙是不可能的。基督徒相信,“隐秘的事是属於耶和华我们神的,唯有显明的事是永远属于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申二十九29)。如果没有神的启示,我们是无力认识宇宙的。退一步说,即使有一天人们认识了宇宙的一切现象,又怎么样呢?是不是我们就再也不需要神了呢?不是的。神不仅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的维护者,“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一 3)。正像一切律法必须由权威制定,并在权威的监督下才得以贯彻、执行一样,神所创造的宇宙,一切规律也只有在神的护持之下,才得以正常运作,否则,宇宙早就分崩离析了。人即使可以认识宇宙,却绝无力维持宇宙。所以,无论科学如何发展,人类永远需要神。

        fengerfafa注: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偶然的吗?人活在世上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信仰的人可以回答出很多在属世的价值观下的答案,可总不能彻底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不出,那么人活在世上说白了就如同其他动植物一样,或者死了就永远消失于这个宇宙,它便不再属于这个宇宙,因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或者还是有永恒的指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