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读书思考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时彩源码境外服务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9:36
最近在精读《大象》这本书。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进展速度很慢。尽管如此,自己依然觉得收获不少,值得一读。
然而回头看我做的笔记时候,如果单单看我做的笔记,会觉得这本书其实和其他书UML讲的内容差不多。
毕竟UML的知识就是那些,一些元素、视图、模型罢了。

但《大象》这本书为啥是经典呢?
因为作者在将这些知识时候加入了很多他的理解,他的思考。
比如对于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例,就会用整整一节去讲解,
解释用例是什么,用例的特征、粒度、获得,用例和其他概念的区别以及用例的分类等。
然后我就会明白了,哦,用例原来是这样的,以后看到用例就会自动联想到这两个字背后代表的所有含义,
最后在笔记留下一句简短的话:
用例(Use case)是一种把现实世界的需求捕获下来的方法。用例定义了一组用例实例,其中每个实例都是系统所执行的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生成特定主角可以观测的值。

为啥突然想到这个呢?
大概是因为突然发现现在有好多“三分钟看懂一部电影”,“每天半小时,搞懂一本书”为口号的公众号,而且还很受欢迎。
这种所谓的帮人省时间的读书方式,恰是最不省时间的,
没了深入思考,看看故事,看到的是经过公众号再次消化的内容,已然丢掉了原作者的精化,
这些东西对我们真的有用么?

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也包括我
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唯一确认的就是对自己并不满意,要拼命学习才行
而且最好是那种立竿见影,一下子能让我走上人生巅峰那种
于是就有了不停地追热点,满屏分享的“深度好文”
然后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了解,每个话题都能说下几句
好像自己真的变强了

可实际上呢,我们却沉浸在了一种我在努力学习和深度思考的错觉
一来,它们都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每次的接触顶多算是管中窥豹,根本无法探究到其中的内核。如果真想进行深入了解,还不如看一本相关行业的书更高效。
二来,将自己的精力过多地分散到这些彼此之间没有关系的事情上,却对每一件事都了解得不透彻,也就无法发现这些事物内在的普遍规律,吸收并为己所用。
在没有专注点的前提下,将精力投入到碎片化学习中,其实是对时间的另一种浪费。
更可怕的是,你并不觉得自己虚度了时光,反而为自己处在一种“学习的状态”而沾沾自喜。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