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思考

来源:互联网 发布:美国 网络战 话语权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23:22

        洛基今天读了史铁生的一篇关于读书与思考的文章,感触颇深,遂将心得记录下来。

先将部分原文附上:

        “大家争论问题,有一位‘强人’,坏毛病,总要从对手群中挑出个厚道的来斥问:‘读过几本书呀,你就说话!’

        问题是读过几本书才能说话呢?有标准没有?一百本还是一万本?厚道的人不善反诘,强人于是屡战屡‘胜’。其实呢,谁心里都明白,这叫虚张声势,还叫自以为得计。

        孔子和老子读过几本书呢?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读过几本书呢?那年月统共也没有多少本书吧。人类的发言,尤其发问,实在有书之前。先哲们先于书看见了生命的疑难,思之不解或知有不足,这才写书、读书,为的是交流而非战胜,这就叫‘原生态’。

        原生态的持疑与解惑,原生态的写书与读书,原生态的讨论或争论,以及原生态的歌与舞。先哲们断不会因为谁能列出一份书单就信服谁。”

        有人评论道:书是人写的,是对生活的总结、提炼、思考、想象,是对现实世界的写照,写书的人是为了将生活的讯息传递给你。所以,读书的人也是终究要回归到生活的。我们应该,通过读书去辅助自己思考,而不该将书作为谈话时强词夺理显示自己优越感的工具。


        洛基发现,很多时候,自己读书是带着功利心的,或许是带有像上文中说到的那种利用读书多少来彰显自己才华的心态,抑或是想通过读书赚取更多功名利禄。今天看见史铁生文章中那位“强人”的表现之后,我先是心存鄙视,之后才忽然觉醒,自己便是这样的人——洛基嫌弃的人竟是自己!孔子之所以被世人誉为圣人,苏格拉底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并不是因为他们书读得多,而是因为他们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探寻、对于真理的不懈求索。只怕一味凭借功利心读书没有出路也走不长久,也许只有摆正了学习的心态,才能真正学有所成,为全社会、全人类贡献一份当代青年的微薄之力。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