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维护培训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4:34
试题一:jQuery问答题jQuery 中有哪些方法可以遍历节点?1.children()方法:$(‘div’).children()—遍历查找div元素的所有子元素节点

Hello

Hello Again

您好!

And Again

$('div').children(); //Hello Again

您好!

$('div').children('.box') //

您好!

2.next()方法:$(‘div’).next() — 查找div元素后相邻的同级元素但非所有同级元素

  [相关方法]

  (1)nextAll()方法:$(‘div’).nextAll() —- 查找div之后的所有同级元素

  (2)nextUntil()方法:$(‘div’).nextUntil(‘p’)—-查找div之后直到p元素的所有同级元素

Hello

Hello Again

And Again
$('p').next(); //

Hello Again

And Again
$('p').next('.box'); //

Hello Again

3.prev()方法:$(‘div’).prev() —- 查找div之前相邻的同级元素

[相关方法有]

(1)prevAll()方法:$(‘div’).prevAll() —- 查找div之前的所有同级元素

(2)prevUntil()方法:$(‘div’).prevUntil(‘p’) — 查找div之前直到p元素的所有元素

Hello

Hello Again

And Again

$('p').prev(); //
Hello Again

4.siblings()方法:$(‘div’).siblings()—- 查找div前后所有的同级元素

5.find()方法:$(‘div’).find(‘span’) —- 查找div元素内子元素并且是span元素

6.eq()方法:$(‘div’).eq(1) — 查找第二个div元素(索引下标从0开始)

7.first()方法:$(‘li’).first() — 获取第一个li元素

8.last()方法:$(‘li’).last() — 获取最后一个li元素

9.filter()方法:$(‘div’).filter(‘.box’) — 获取类名为box的div元素

10.is()方法:$(‘.box’).is(‘div’) —- 判断.box是否是div元素

11.map()方法:$(‘div’).map(callback) — 将每个div执行callback函数

例:遍历input元素获取其value值以“,”分隔添加到p元素内后面

Values:

("p").append(("input").map(function(){ return $(this).val(); }).get().join(", ") ); //

John, password, http://ejohn.org/

12.hasClass()方法:$(‘div’).hasClass(‘box’) —- 查找含有类名为box的div

13.has()方法:$(‘div’).has(‘span’) —- 查找含包有span元素的div元素

14.not()方法:$(‘div’).not(‘span’) —- 查找不包含有span元素的div元素

15.slice()方法:$(‘p’).slice(0,2) —- 查找第1个p元素到第3个p元素

16.offsetParent()方法:$(‘p’).offsetParent() — 查找p元素的第一个被定位的祖先元素

17.parent()方法:$(‘p’).parent() —- 返回包含p元素的唯一父节点的元素集合

18.parents()方法:$(‘p’).parent() —- 返回包含p元素的所有祖先节点(不包括根节点)

19.parentUntil()方法:$(‘p’).parentUntil(‘#box’) —- 查找p元素的祖先级元素直到#box为止

20.contents()方法:$(‘div’).contents() — 返回div元素内的所有子节点(包括文本节点)

21.end()方法:$(‘div’).find(‘span’).end() —- 将语句的主体变回前一次状态即:查找到span元素之后焦点返回到div元素

Hello, how are you?
$('div').find('span').addClass('test').end().attr('title','title1'); //span添加class=test;div添加title=title1

试题二:什么是数据库三大范式?

1 第一范式(1NF)
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2 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非主属性非部分依赖于主关键字。
3 第三范式(3NF)
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我的理解是消除冗余)

试题三:两个乒乓球队进行比赛,各出三人。甲队为 a,b,c 三人,乙队为 x,y,z 三人。已抽签决定比赛名单。有人向队员打听比赛的名单。a 说他不和 x 比,c 说他不和 x,z 比,请编程序找出三队赛手的名单。

c y
a z
b x
package class11;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har i, j, k;/* z是a的对手,x是b的对手,y是c的对手 */
for (i = ‘x’; i <= ‘z’; i++)
for (j = ‘x’; j <= ‘z’; j++) {
if (i != j)
for (k = ‘x’; k <= ‘z’; k++) {
if (i != k && j != k) {
if (i != ‘x’ && k != ‘x’ && k != ‘z’)
System.out.println(“A PK ” + i + “,B PK ” + j + “,C PK” + k);
}
}
}
}
}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