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的ERP

来源:互联网 发布:蚂蚁网络电视手机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11:48

 

21世纪,企业需要什样的信息系统?》之四

力不从心的ERP

2009.7(道仑软件)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概念,其前身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提出来的MRP(Material Require Plan) 概念。“ERP的核心理念是计划和平衡。这里的计划,包括战略规划,销售与运营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及采购计划,同时,还包括公司的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以及最后的现金预算等。这里的平衡,包括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平衡,战略和战术的平衡,外部市场需求和企业能力的平衡,业务运行与资金供给的平衡等。从战略制定、销售与运营规划,到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要经历一个从上到下、从粗到细的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计划分解之后是可行的,就要在计划的各个层次上进行平衡,先对战略层次的计划进行平衡,然后对销售与运营规划层次进行平衡,接着是主生产计划层次,最后是物料需求计划层次。上一层次没有平衡,不应该也不可能对下一层次的计划进行平衡,企图这样去做,只可能增加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混乱,使计划变得不可执行。所以,在现在的大部分企业里,除了最底层的操作人员在实实在在的干些事以外,其他层次的人没干别的,成天就是在做一种事情,就是做资源的协调和调配。”

如果一切都能按计划进行,这个方案当然是不错的。可惜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客户、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不会按你的计划进行。于是不断出现“异常情况”,需要不断调整。“异常情况”一多,企业难免捉襟见肘,疲于应付,造成管理混乱,物料短缺或冗余,生产延误,产品质量下降,订单不能按时交付等后果。

从实现技术看,当前的ERP软件基本上是硬编码程序。软件厂商根据当时环境下企业一般化的业务需求,实现他们为企业所设想的各种业务功能。然而每家企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软件厂商不太可能很清楚用户的业务,更不可能想到将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我们看到,软件厂商基本是把成型的软件及其各种功能强加给用户,不管这些功能适不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用得上用不上,并美其曰“标准化”、“最佳实践”。做得好一点的,会对企业将来可能的业务和环境变化做一些预测,在软件中预留一些应对变化的手段(例如通过设置一些参数),然而由于软件本身结构的限制,其应对变化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于是很多ERP系统在上线几年后,就满足不了企业的业务发展要求,不得不推倒重来。更有甚者,甚至上不了线,最后不了了之。

从业务流程的实现上看,当前的ERP软件基本上是为了支持“以职能为中心”的运作方式,把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分布在系统各个功能菜单中,再将各个功能菜分配给各个岗位的员工。其特点是员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总体流程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清楚,只能被动履行自身职责。“业务流程”不是一个可管理的对象,而是隐含在系统的各个功能菜单中。因此,若要调整一个业务流程,就必须修改形成该业务流程的若干个程序,牵涉面广,难度和风险都很大,有时甚至是不可行的。“以业务为中心”的运作则要求员工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能根据订单具体要求,灵活调整流程和组织资源,快速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要求目前的ERP软件很好支持“以业务为中心”的运作方式,无异于缘木求鱼。

上面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当前的ERP软件根本无力应对变化。这是由其理念、技术和功能决定的,是硬伤,没有解药。

不可否认,现在一些企业的ERP项目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离“成功”标准还差得远。“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企业声称,ERP使其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效益增长,而‘成功实施ERP’只是说,原来的业务基本上能够在ERP上跑动。”即使以这样的标准衡量,ERP项目的“成功率”仍然是很低的,可能不到百分之十。

要想彻底改观目前企业管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需要新理念和新思维。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