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经济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来源:互联网 发布:四维彩超数据男女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8:27

 

灾难之后,果园的人们辛勤劳作(祭司除外),很快生活恢复正常,继续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人口越来越多。变化是永远不变的。

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都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物品,可是打猎的老是吃肉、捕鱼的老是吃鱼、采果子的老是吃素,天长日久很是厌烦。虽然祭司们还算守规矩,大家交公的另一半,大多数都会分配下来,可平均分配得到的肉、鱼、果子等不解馋啊。聪明人便做起私下交易——物品交换。采果子想吃肉的,用一斤果子换一斤肉,肉由打猎想吃果子的人提供,各得所需,何乐而不为。

一次、两次交换没什么问题,可天长日久的,猎人觉得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猎得的肉品,居然只能换取相同重量的果子,很是不公,采果子多容易啊,一棍子敲过去,满地都是。“太亏了,不能这么下去。”在第n次交换物品的时候,猎人向采集者提出交换比例的变更要求,希望用一斤肉换三斤果子,同时诉说着自己的苦衷。恰逢果物丰收,采集者爽快同意了。这次交易的结果很快被其他猎人知道了,采集者们从此需提供三倍重量的果物换取猎物,猎人们感激猎人,采集者们埋怨采集者。可猎物确实较难获得,不对等的交换比例有其道理(交换比例取决于物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人们生产该物品的能力、也即取决于人们生产某物品所付出的必要的劳动时间),过了一段时间,采集者们便不再抱怨,专心致志地研究起获得更多果物的方法。

猎人也没闲着,三倍果物啊,那还不赶紧研制新式武器,打得越多换得越多,苹果、香蕉、桃子、桔子、梨子、李子太好吃了,尤其是荔枝,要是能多换到些、大快朵颐,就太美了!

猎人和采集者之间的交易很是让渔夫羡慕,没过多久,他们也参合进来,分别和猎人、采集者进行交易。猎人们遇到了麻烦,因为猎物大多油腻,采集者们有些吃腻了,渔夫的鱼更受他们欢迎,一斤肉换一斤果子都不行,没办法,猎人只好找到渔夫,用一斤肉换一斤鱼,然后再用一斤鱼换三斤果子(渔夫也是坐地起价)。结果,采集者玩命采果子,渔夫玩命捕鱼,猎人更加玩命地打猎(换得多打猎积极,换得少打猎更积极,谁让他们嘴馋呢)。

三类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较为丰富的物产,不仅改善了自己生活,还吸引了所有族人的眼球。因为发展过快而沦落为医师一族的药神们,找到猎人、渔夫和采集者,希望通过为他们疗伤换取食物;刚刚学会种菜(当时还只是可以吃、味道还行的草)的农夫也找到他们,极力推销自己的菜品,希望他们能够换换口味,同时也让他打打牙祭;刚刚学会牧羊的牧羊人(从猎人一族分离而来)则专门找到渔夫和采集者,向他们介绍羊的美味,而且两斤肉换一斤果子,当然他发现猎人们看他的眼神非常吓人……

问题来了,谁也不是每天都生病啊,医师们要吃肉,猎人却没受伤,怎么办?理论上存在这么一种方法,就是两个医师合作,其中一个把猎人打伤,然后另一个去给他治,之后再换下角色,整另外一个猎人。关键是,打不过啊,猎人连野猪都不怕,还怕你两个一天到晚摆弄植物的医师么?那么,医师就只好到处游历,寻找病患,然后用从病患那获得的物品去和猎人换肉吃。

问题又来了,如果是采集者受伤,医师要吃肉,得带着获得的一堆果子去找猎人;如果是渔夫有病,医师要吃肉,得带着一堆鱼去找猎人,运气不好,得拖着一条大鱼去找猎人;最好是猎人或牧羊人受伤,医师要吃肉,给他们医治的劳动回报它就是肉,不用倒腾。牧羊人是医师最理想的医治对象,它自己会走,牵着就行,可以等到想吃时再吃,虽然路上心里会犯嘀咕——“拜托,别顶我”。

医师们不想太辛苦(懒惰思想作祟),于是向伤者提出要求:必须以羊作为医治回报(不然不给看病),伤者要活命只好妥协。于是,渔夫、采集者、农夫等为了备不时只需,纷纷向牧羊人交换羊只,尤其是羊羔,不但携带更为方便(不担心被顶),而且方便保管(果园里到处都有草,不需额外的保管耗费),养大了就算没人要还能饱餐数顿。

    羊不但解决了医师要吃肉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大家物品交换的一个困难。以往,猎人想吃果子,而采集者只想吃鱼,猎人就必须先用猎物换鱼,再用鱼换果子;农夫想吃鱼,而渔夫只想吃水果,农夫就得用白菜换水果,再用水果换鱼……现在好了,一两只羊大家总是乐意接受的,不论交换什么物品,牵上羊就行了,不用再跑来跑去,经历数次易手。羊成为果园最早的一般等价物:为公众接受、可以一定比例和任何其他劳动产品交换的物品。

    不久之后,经众人商量,一块平地被选作固定的物品交换场所,大家将自己的收获带到这里,牵着羊便能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用再背着东西走远路,来回折腾。集市这一原始市场就此诞生。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