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教育硕士联考心理学部分真题及答案及评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装修350会更新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7:05

 名词解释:

      1.标准化测试:是为了减少误差而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影响的过程,包括测试内容标准化、施测过程的标准化、评分的标准化和解释的标准化。

      2.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3.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4.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称为技能。

      5.液态能力:是指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简答题(30分)

      1.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1)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
      (2)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则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抑制过程可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两类。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两种。

      2.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首先,教学主导着或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其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认为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

      3.观察的品质

      答:人的观察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上。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主要的观察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观察的基本特性。
      (3)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4.概念掌握的途径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
      (2)概念的掌握是个体对社会已形成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掌握。掌握概念即掌握了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也掌握了具有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同类事物。
      (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掌握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另一条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也包括个人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类概念一般属于科学概念。

      5.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6.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表现在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3)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上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
      (4)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并且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

      论述题:(45)

      1.联系实际根据遗忘的两个理论如何组织教学

      (1)遗忘就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遗忘的原因:有两种理论假设,一是衰退理论,一是干扰理论。
      (3)衰退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这种假设与常识较为接近。(联系实际)。
      (4)干扰理论指遗忘是由于多种痕迹之间相互引起抑制而产生的,抑制被解除,记忆还可恢复。这一理论与衰退理论的不同点在于记忆痕迹并没在头脑中消失,只是因相互抑制而造成遗忘。干扰理论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证实。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例如学习一篇语文材料其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常常易遗忘。这是因为中间部分的内容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2.如何判断学生的情绪和如何让学生做好情绪的调节。

      答: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根据良好情绪标准判断:
      (1)第一,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第二,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第三,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第四,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

      3.论述如何根据四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因材施教。

      答: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性。古希腊希波克拉特提出气质的体液说。气质按体液特性可以划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四种基本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
      (1)胆汁质:热情直率,精力旺盛,脾气暴躁,好冲动,反应迅速,情绪反应强烈,外倾性明显。他们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但缺乏耐心。(举例)
      (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对一切引起他注意的事物都能作出兴致勃勃的反应。行动敏捷,有高度的可塑性、灵活性,容易适应新环境,善于结交新朋友。情绪易于发生也易于改变,表情生动,言语的鼓动性比较强。(举例)
      (3)粘液质:心理反应速度慢,动作迟缓,态度稳重,沉默寡言,善于克制、忍耐,具有实干精神,情绪不易发生和外露。但可塑性差、不够灵活,行为和情绪为内倾性。(举例)
      (4)抑郁质:感受性较高,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易多愁善感,行为孤僻,不善交际。反应迟缓。但往往富于想象,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中表现出坚韧的精神。(举例)

从今年的试题分布和部分考生的反应来看,简答题中关于迁移理论的作答不是特别理想,大多数同学考前并没有做一个查漏补缺,对一些知识点并没有覆盖,其实教育心理中两大命题热点板块,一是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应用,二就是“为迁移而教”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这是我们在考前反复强调过的;论述题中一些考生对发展心理学的认知发展重视不够,其实当今心理学领域中关于认知发展,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等都已是研究热点;在实验设计当中区组设计(重复测量)与完全随机涉及板块是考前重点推荐的一种复习题型,它们的区别,及各自选用的理由是考生应该掌握的。总的来看,简答论述在去年的基础上难度略有提升,主要是在知识点的覆盖上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平时积累的心理学功底和分析总结能力,不再是单纯的进行识记考察。 
                
  选择题的难度总体和去年持平,难中易的比例基本一致,再进一步的试题统计数据出来之前,我们可以预料今年考生的成绩分布较去年而言会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易于高校选拔。
                 
  在整个试题分布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题目和知识点是考生平时非常熟悉的,辅导老师上课反复强调,也是我们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在简答题中(1)短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普心)(2)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普心)(3)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教育心理学)(4)、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统计)(5)标准化测验的含义和提高标准化测验的方法(测量),这几道题是我们考生在考场上应该不太吃力就可拿下的,在文都冲刺题库中这些题目都有较详细的覆盖或类似题目的涉及,相信在经过一番考前冲刺后,今年的考生不会在这些基本题上失分太多。
                 
  2008年考研心理学真题点评建议:    
             
  1、继续努力 
                
  完成初试,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希望考生切不可妄自菲薄或大意轻心,不到最后的结果公布,绝不要妄自做出决定,尤其在统考之下,复试权重会加大很多,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凭一次成绩录取,所以不管初试如何,都应该尽力的去投入到复试的准备当中,尤其对一些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初试的复习是远不够的,还需要在专业功底上多下功夫,在随后的时间内应该多搜集报考院校的信息及相关论文,多了解心理学上的相关新进展,在专业外语上多进行积累。 
                
  2、补充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对于这段时间来说,很多考生会坐立不安,徒费时间。这时候一定要抓紧时间补充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比如统计,实验设计,文献搜集和阅读,专外的复习等,尤其报考一些难度较大的院校,最困难最见考生真功底的还是复试,推荐大家有选择有针对的进行一些强化训练,如,可以自己设计一个相关的课题,多从各方面去思考,搜集一些国外相关的前沿研究,掌握一些基本的搜集心理学相关文献的技巧了解报考导师研究兴趣和承担课题等。
                 
  3、回忆专业基础 增加与老师交流  
               
  多阅读国外心理学经典教材,有时间的情况下把专业基础再回忆一到两遍,和相关的老师学长多加交流,多了解相关报考信息。练习口语和心理学知识的表述能力,能够清晰明确的把所要研究方向的课题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