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导与放

来源:互联网 发布:接送机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17:27

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导与放

清流县实验幼儿园 邹叶芬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也在持续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家长不仅仅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会写字、画画、唱歌等,他们希望孩子在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我们教师在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开始反省我们以往的教育模式问题到底在哪儿。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我们从观念上忽视了孩子在发展中的真正需要,低估了孩子的潜能,太重视追求表面上的教学结果,主题教育教学活动把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多尔的观点,为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使我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车为什么会跑”“大海里有些什么”等等。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当然,追随幼儿的经验和生活,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探索型主题活动,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目标是重要的,并且始终应清晰地保持在教师的头脑中。但更重要的是怎样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使教育目标在转化为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变得更自然、更流畅、更有效。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导与放?使幼儿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尊重幼儿,给幼儿开展活动以支持和帮助

幼儿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有很多的为什么,当他们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应该正确处理,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这种创新意识的萌芽,以此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激发幼儿创造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记得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有一幼儿大叫了一声看“好多的虫”我走过去看到许多的蚂蚱、蚂蚁,有很多的幼儿问到: “你看他们长得好奇怪” “老师他们为什么在一起,是在开会吗?”“不对,他们是在打架。”幼儿很好奇,我一时回答不上,于是我让幼儿回家问爸爸妈妈,第二天告诉老师,看谁说的是正确的。我下班回家后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第二天幼儿都很兴奋的告诉我一些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蚂蚁到了要下雨时都会搬家,蜻蜓会在河面上点水是在产卵等,我看幼儿对这些昆虫这么有兴趣,就在班级开展了“昆虫”的主题活动。一个月下来幼儿了解了许多的知识。

二、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开展

21教师对活动的开展应该有预估计划。我们知道主题活动是构建在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已有生活经验之上的,但是否可以说教师的计划就毫不需要了呢?我们认为,在生成式主题活动中仍然不可忽略老师的计划性。因为教师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了解,对其行为意义的敏感和理解,对教育目标的宏观把握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对可能发生情况的预测,都是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基础,都需要教师事先有个通盘的考虑和计划。在师生共同确立了主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对幼儿的了解,设想幼儿可能会出现的想法,并用主题网的形式加以呈现。例如:在开展“我爱清流”这一主题活动时我对幼儿的总体经验有了较全面的把握,便绘制了主题活动网并根据活动中的变化及时修改网中的具体内容。

22对活动开展过程进行指导。在活动的进行和发展阶段,教师要随时把握活动的主线索,捕捉、挖掘活动中新的火花并随时给幼儿提供建议,帮助幼儿解决困难,鼓励和支持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认识“清流土特产-腐竹”这一活动中我让幼儿学习制作腐竹,幼儿从来没有制作过很感兴趣,但制作过程幼儿不能掌握,于是我组织幼儿观看VCD、组织幼儿讨论、请家长示范制作最后幼儿都作的很好。

三、        教师应为幼儿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

3.  1、相关材料的准备。  

首先是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资料的收集,使我们的活动资料更加丰富。我们不管是生成了社会领域的主题还是自然领域的主题都需要有大量的资料帮助幼儿学习,在“我爱清流”这一活动中教师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资料,如收集了许多的纸盒、瓶子让幼儿共同建我们的清流城。收集了各种土特产让幼儿认识。收集清流风光的图片等。有关清流传说、风俗等方面的资料教师也收集了很多。幼儿通过这次的活动对家乡更加的了解了,也增进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2、时间上的保证。

由于生成式主题活动是活动中师生共同建构开展的。因此,就要根据活动的发展情况来确定一个主题所要进行的时间,如果只是停留在“别人开展了主题,我也要开展了”这种单纯性模仿,或是要求每个主题都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也不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活动发展的需要来开展的。如在“幼儿自编故事”的主题活动中,由几个幼儿自编故事,发展到全班幼儿都来自编故事,最后到幼儿自编、自导、自己排练、自己制作背景和道具,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表演游戏和自制图书,整个主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当然,在这其中也穿插着一些小主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如果教师在时间进程的安排上没有计划就无法保证主题的顺利开展。而在每一活动中,同样也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

3.3、空间上的支持和保证。

一方面,在主题开展的阶段,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空间环境来配合主题。例如:在进行“服装”主题的时候,我们可将幼儿收集的各种服装挂在教室的四周供幼儿观赏;还可将幼儿绘制的“服装”布置到楼道中。这样做既让其他班的小朋友共同分享,也充分利用了公共的空间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减少活动中不必要的干扰。比如,我们把较热闹的表演活动放在睡眠室,而把制作图书安排在外屋活动室,以尽可能地减少活动间相互的干扰。

四、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做到放

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做到“放”,当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时候,在幼儿身上迸发出来的蓬勃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成人难以想像的。废旧的盒子,在幼儿的探索中,可能成为家具、房子、大桥、火车工可能成为道具、戏台、大树、机器人;还可能成为声音的容器(录音机)和小动物的家……“用成人的东西强加于儿童也是一种暴力主题活动的研究,让我们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因此,只有师生共同建构的活动,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真正的推动价值。

活动的内容要做到“放”。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并有发展价值和操作可能的,都可作为幼儿探索的主题和内容。端午节的时候人人都吃粽子,幼儿不禁要研究:粽子用什么包的?粽叶是长哪儿的?于是,就有了对粽子、粽叶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告是幼儿们最爱看的,同时也成为幼儿们收集、分类、制作、表演的内容了要上小学了,我们家附近有哪些小学?”“小学里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又成了幼儿们新的探索目标……

活动的空间做到“放”。幼儿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超市里的调查、图书馆里的记录、农田里的收集、各种职业人员的访问……幼儿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多元的。清新、有趣的探索活动,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具有多样性的。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等。期间,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

以上都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在主题教育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决不是一个旁观者,教师更应是活动的推动者和支持者。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