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一)

来源:互联网 发布:银行大数据分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7:45
 

 空间分辨率三种表示:像元、线对数、瞬间视场(IFOV)。

一般来说,空间分辨率越高,识别物体的能力就越强。但是,空间分辨率的大小仅仅表明影像细节的可见程度,识别能力不全取决于空间分辨率。所以空间分辨率越高,识别能力越强的说法是欠妥的!

 

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是指遥感影像与其表示的地表景观之间的几何关系(中心投影,正射投影,几何畸变)。

 

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选用的波段数量各波段波长范围波长间隔大小。与遥感器的通道数、通道的中心波长、通道的带宽相对应。

在光谱分辨率的概念中,认为波段越多越好是不正确的。波段数据之间是有一定相关性的,若波段越多,冗余会越多。

测量复杂度:对应于遥感器记录的亮度级数m的k次方(k即为波段数)。只是对应!

测量复杂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测量精度几乎饱和、没有变化。(饱和效应

当训练样本有限是,测量复杂度有一个值使得平均识别准确度最大,此值即为最佳测量复杂度

 

辐射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是难以两全的(?)

辐射分辨率是指接收光谱信号是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遥感数据的特征就是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这四个。

遥感系统的信息量与这四种分辨率都有关。

Is=K*n*log2m     (最大信息量)

K是光谱分辨率中波段数。

n是像素数,与空间分辨率有关。

m是量化级数,与辐射分辨率有关。

 

遥感研究对象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波谱辐射反射特征;时相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指空间位置,大小,形状,空间关系。

光谱标志:一种绝对的标准特征光谱值。实际上地物的光谱特征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其特征值不可能是固定的。

光谱响应模式:识别地物的一组相对的定量数据,与光谱标志相对,更科学的强调了地物光谱特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光谱特征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指的是光谱特征随时间的变化和随地理范围的空间变化。

 

光学遥感:可见光-发射红外、热红外。

微波遥感:主动、被动、成像雷达等。

 

光学摄影波段0.38~0.9um,可见光-近红外。(因为紫外波段多被吸收散射,因而不含紫外)

 

航空像片的像点位移是由于地面中心投影的方式和地面起伏造成的,一方面它造成像片的几何畸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像点位移计算地面起伏高差。

航空像片的空间分辨率与像片分辨率和像片比例尺有关,像片比例尺包括镜头分辨率和胶片分辨率。其中胶片分辨率用线对数来表示,对比度越高,胶片的分辨率越高。

系统分辨率的概念(?)

空间分辨率=图像比例尺倒数/系统分辨率

 

航空影像立体观测详见摄影测量相关书籍。

 

彩色红外胶片

彩红外像片上重现的物体颜色均向短波方向移动了一个色位。与一般彩色片相比有以下特点:

1.色彩更丰富鲜艳;

2.因为滤去散射蓝光,图像更加清晰,有较强透雾能力;

3.信息更加丰富,识别地物能力更强。

 

成像遥感系统:光机扫描系统、CCD阵列扫描系统、高光谱成像光谱系统

光机扫描系统: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MSS(4波段)、TM(7波段),NOAA/AVHRR(气象卫星)

CCD推扫式扫描系统:SPOT/HRV,中巴资源卫星

成像光谱系统:MODIS